唐寅遗闻轶事多
作者:赵锡洪(浙江)
唐寅【1470年一一1524年】,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江苏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一】三题金鸡报晓图画诗
唐伯虎小时候,其父在苏州城里经营一家酒店,生意兴隆,收入稳定,他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在三个孩子中,唐伯虎天资聪颖,才智超人,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四、五岁时,他就成了一名神童。十五岁他考中苏州府第一名。十六岁时考中秀才。后来才名震世。
在历代文人墨客中,以《咏鸡》为题的佳作,不计其数。如唐代的崔道融《咏鸡》诗。李咸用的《早鸡》诗。还有宋代司马光《咏鸡》诗,等等。但是,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追求未来希望的唐伯虎也不例外。他在少年时代,曾经作画金鸡报晓图,并且,在画上题咏鸡诗三首,成了千古绝唱。
《金鸡报晓图画诗一》
血染冠头锦做翎,昂昂气象羽毛新
大明门外朝天客,立马先听第一声
《金鸡报晓图画诗二》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金鸡报晓图画诗三》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
铜壶无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
【二】三步吟诗解脱罗网
都说三国时期曹植以七步吟诗,成为文坛佳话,让历代文人墨客赞叹不已。无独有偶,明代风流江南大才子唐伯虎也有类似故事。他不仅诗书画堪称“三绝”,而且也有五步成诗,限眼前“应制”之作。这位大才子竟然是三步成诗,使“知县审判官”惊叹不已。三步诗《网中蝶》就是他因被人栽脏抹黑,蒙冤受审时的“应制”杰作,后来成了文人墨客,茶余饭后的笑谈……
有一次,唐伯虎被歪人大造谣言,说他行为不端,伤风败俗,把他带到县衙问罪。那县令是个探花出身,为官清正,颇有才华。他素闻唐伯虎得中解元的大名。就想试试他的真才实学。因而不在大堂审问,让人把唐伯虎带到县衙后花园。县令带了几个人着便服出来时,见到唐伯虎一副气宇轩昂,傲然难犯的神情,心中暗暗称奇,不禁肃然起敬,说:“唐才子,久闻你学富五车,才思敏捷,本县今天倒要领教领教。倘若你能在五步之内吟诗答问,我便放你回去。”唐伯虎听后非常高兴,吟诗作对是本人拿手好戏,如同小菜一碟。他微笑道:“那请县太爷出题吧!”
县令搜肠刮肚,寻觅难题。他怕题出得太容易,难不倒唐伯虎,又怕题出得不好反而被唐伯虎耻笑。后来步入花经,见几朵花旁有一只蝴蝶被蜘蛛网粘住,那蝴蝶奋力挣扎,但始终没能逃脱,不由心中大喜。说声“有了”,便招唐伯虎近前以《网中蝶》为题吟诗一首。唐伯虎得到诗题,便漫步沉思,才行三步,便脱口而出……
《网中蝶》
从来生性好疯狂,走遍天涯游遍乡
不幸难遭罗网内,脱身还得探花郎
此诗题出得妙,诗吟得更妙。“网中蝶”既关眼前景,切当前事。更含心中事。蝴蝶被蜘蛛网网住,身陷囹圄,欲想脱离罗网,须得到得游客观花之人才可以解救才行。唐伯虎此时此境,与“网中蝶”境况同工异曲。其生性洒脱,身陷“牢笼”,为人所困,解脱与否,全系“探花”一人。此诗巧在实虚并举,妙在意趣横生,语意双关。巧借诉说网中蝴蝶的境遇,来表达诗人的意愿。探花出身的县令,自然心领神会,叹服唐伯虎的真才实学名副其实,他说到做到。释放了唐伯虎自由回家。
人怕出名,猪怕壮。由于唐伯虎满腹经纶,工于诗画,淡漠功名,处世傲然,不拘礼俗,藐视权贵,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遭受到一些贪官污吏和卑鄙文人的嫉妒。因此,唐伯虎,步入社会后,历尽坎坷,也吃了不少苦头。幸好他才气过人,以后以卖画为生,亦不觉得清苦,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成就了诗书画三绝才能的发挥,成了江南四大才子中最璀璨的一颗明星。
【三】踏青后上酒店与才女巧对
传说,有一年清明时节,唐伯虎在苏州城外踏青。中午时分,他便到路边酒肆独酌品酒。自饮一会儿后,唐伯虎便与上酒的姑娘攀谈起来。姑娘听说他能诗善对,便提出与之对句消遣。唐伯虎当然求之不得,可以增添喝酒雅兴。他便随口吟道:
最爱身旁女子好
酒店老板女儿并不在意他的言外之意,指上桌上的菜肴说:
且尝盘内鱼羊鲜
唐伯虎呷了口酒,觉得酒香扑鼻,诗兴正浓。顺手拿起桌上的折扇冲着姑娘的脸扇了几下。姑娘趁势又出句道:
户羽石皮,白面书生摇破扇;
唐伯虎眯缝着眼,注视着姑娘没加多大思索,而从容对道:
草化不正,红颜女子插歪花。
他们斗了几个回合。姑娘说:“看得出客官言语风趣,经纶满腹,不知尊姓大名?”唐伯虎取出纸笔,龙飞风舞,写出一联:
寒塘残土尽,
夤夜夕阳收。
“啊?原来是江南第一大才子唐伯虎,才思敏捷,果然名不虚传。”姑娘深施一礼,笑着说:“不知解元公驾到,小女子失礼,还望恕罪。”唐伯虎也借势说道:“酒后多有冒犯,还请姑娘见谅!”相互客气一番后,唐伯虎见天色不早,便告辞返回苏州城……
【四】与诗友结伴渡河赴灯会时吟诗谜
有一次,唐伯虎与诗友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结伴渡口去苏州城里观灯会。老艄公见他们都是书生。就吟出了唐代诗人李峤作的谜语诗《风》,并叫他们四人各作一首《风》的迷语诗。如果作的好,四人将可以免收渡钱。四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好呀。好呀。
只见老艄公脱口而说:
解落三叶秋,能开二月花。
过河千层浪,入竹百竿斜。
祝枝山猜出了谜语是“风”。但他并不直接说出谜底,而是以诗解谜,诗曰:
无影无踪过树梢,折断池塘柳枝条
天井院中尘土起,扬子江心卷浪涛
周文宾,也略加思索吟道: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写它弯腰,花头见它见头
文征明,见渡船也撑到河中心,脑中有感而发,一首谜语诗,一呵而成。
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
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树林叶呼啸
唐伯虎最后压阵,只见他睸头一皱,谜语诗水到渠成,马上吟唱:
梧桐院里听潇潇,凉尽开轩竹影摇
山经卷来黄叶高,满天撑起白云篙。
当四首谜语诗的谜底全是“风”作好后。艘公拍案叫好。渡船靠码头后,那艄公果真免收了他们四人的渡钱。这真是有才就是好,用到缺不了……
【五】好友徐祯卿生子,唐伯虎与祝枝山作对联祝贺
有一年秋天,好友徐祯卿半夜喜得贵子。满月那天,徐祯卿喜摆宴席,邀请了不少亲朋好友喜喝孩子满月酒。唐伯虎与祝枝山当然也是被邀请之友。席间,唐伯虎出了上联:
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
祝枝山对出下联:
百年匹配,已酉两姓相当。
这是一副析字对联。上联析“孩”为“亥”、“子”二字。意为半夜生小孩子,具体是亥时还是子时,难以确定。我国传统上用干支记时,亥时相当于21时至23点,子时相当于23至次日1点。下联析“配”为“酉”、“已”二字。过去用十二地支记日。“已酉”指“已日”和“酉日”。意思为徐祯卿夫妇百年好会,匹配相当。
【六】科考失败游历山川作画以诗寄情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因科场舞弊案被遭下狱,人生逆转。回到苏州不久,他开始了人生当中的历时最长的旅游。他首先到达镇江,到扬州,再到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沿长江走过芜湖,九江,然而到达庐山,再由行船到黄州,观看赤壁古战场,之后沿江南行入湖南,游洞庭湖,登岳阳楼,又顺着湘江南行衡江,登上南岳衡山。然后东行转入福建,再由闽入浙江,登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山,然后到杭州西湖,,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登上黄山,九华山。因游资匮乏,体力不济,只得返回苏州老家……
他在游天台山国清寺时作了一首《嗅花观音》
拈花微笑破檀唇,悟得尘埃色相身
办取星冠与霞帔,天台明月礼仙真
在杭州游孤山时留下诗作:
湖上仙山隔渺茫,世尘不上渡头航
白苹开处藏渔市,红叶中间放鹿场
落日沈沙罾有影,新霜着树橘生香
遥闻逋老经行处,芝草葳蕤满路旁
杭州保俶寺成了唐寅饮酒赋诗的赏景行乐处。
《与朱彦明同游保俶寺》
箯舆街尾试临汀,兰若从头遍叩扃
晨呗香凝通殿雾,夜渔灯散漫湖星
登高新酒倾酂白,吊古空山涌帝青
又算一番行乐处,诗成吟与故人听
他离开杭州,沿富春江上行,经过严子陵钓台时,又作诗《严滩》
汉皇故人钓鱼矶,鱼矶犹昔世人非
青松满山响樵斧,白舸落日晒客衣
昵牛立马谁家牧,鸿鶒鸬鹚无数飞
嗟余漂泊随壇粥,渺渺江湖何所归
【七】与沈九娘结美满姻缘,可惜短暂
唐伯虎一生颇不得志,历尽坎坎坷坷,也曾经撞了南墙,好几次逢凶化吉,化为平安。他29岁时,曾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他与江阴豪门子弟徐经上京参加会试。因徐经行贿主考官程敏政家人取得考题,陷入了“科场舞弊案”,唐伯虎被牵连入狱,饱受牢狱之苦。出狱后,他看透了官场腐败黑暗。在通往仕途上栽了个大跟斗的他。从此对什途心灰意冷。沈九娘本是官妓,内心钦佩唐寅这大才子,在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沈九娘用温情抚慰唐寅那颗支离破碎的心,她甚至拿出自己的积畜鼓励唐伯虎重振旗鼓。每当唐伯虎作画时,她甘愿自当模特,另外还为他磨墨,铺纸,调色,让唐伯虎画画发挥最佳状态。后来是夫妻俩还漫游祖国的名山大川,从此以卖画为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仕女画作。37岁时,他在苏州金阊门外修建了“桃花庵”。自当庵主,写下了著名长诗《桃花庵歌》。38岁时娶31岁的妓女沈九娘为妻。沈九娘对唐伯虎恩爱有加,生活上处处关心唐伯虎,第二年,她俩还生了爱女桃笙,使这个小家庭更充满了幸福的欢乐。天有不测风云。不幸的是,这对半路夫妻,恩爱的好日子只过了七年。沈九娘因操劳过度不幸逝世了。这对唐伯虎一家制命的打击。唐伯虎相当悲伤,经常独自流泪,以泪洗面,心如死灰。怀念之中他曾写了七律诗:
《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
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
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
明日河桥重回道,月明千里故人遥
沈九娘离世后,唐寅没有再续弦,而是选择对九娘的爱藏于心底,皈依佛门,与青灯古佛相伴。因此,唐伯虎后来的诗作皆带有禅意。
如著名《劝世歌》,《把酒对月歌》诗云:
《劝世歌》
人生七十古来少,先除幼年后除老
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冻与烦恼
中秋过了月不明,清明过了花不好
花前月下且高歌,及时满把金樽倒
世上钱多赚不尽,朝内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己头白早
请君检点眼前人,一年几度埋芳草
草里高低多少坟,年年一半无人扫
《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唯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这些全是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浪漫打油诗。富有禅意,读来朗朗上口,传播甚广,深得民众喜欢。
【八】闲来写就青山买
唐伯虎潇洒倜傥,放浪不羁,艳情漫漫。谪归故里后,他隐居桃花坞,与妓女为伍,与和尚说禅。过着清净悠闲生活。他的诗文坦率地袒露个性,没有任何羞羞答答的遮掩。有好友画家文徵明,画了一幅半身美人仕女图,请唐伯虎题诗。他端详了一会,灵感脱颖而出,一口气作了二首:
其一
天姿袅娜十分娇,可惜风流半节腰
却恨画工无见识,动人情处不曾描
其二
谁将妙笔写风流,写到风流处便休
记得昔年僧识面,桃花深处短墙头
他在纵情山水中,纵酒游玩享乐。见什么写什么,生活中,只要捕捉什么景色,让他见到什么东西,凭他机智脑袋就可以妙笔生花作成诗文,而且写的形象逼真,非常的精彩有趣。有年春游时,他见二少女荡秋千,当即作了十分生动形象的描写。诗云:
二八娇娥美少年,绿杨影里戏秋千
两双玉臂挽复挽,四只金莲颠倒颠
红粉面看红粉面,玉酥肩并玉酥肩
游春公子摇鞭指,一对飞仙下九天
唐伯虎贪恋花酒,是为了排泄心中的愤慨和郁闷,全为大节而不拘小节。他自己也说:“后人知我志不在此”。到了晚年,他仍旧颓然放纵,但他那是在借花借酒浇愁啊!他知道世人都喜爱他,都为他鸣不平,都在为他感到惋惜与伤痛。因此,他不想让后人在小节上效仿于他。于是,他写了一首《花酒》诗,以告诫和规劝后来人。诗云:
戒尔无贪酒与花,才贪花酒便忘家
多因酒浸花心动,大抵花迷酒性斜
酒后看花情不见,花前酌酒兴无涯
酒阑花谢黄金尽,花不留人酒不赊
晚年的唐伯虎,画技更加精妙,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然而在那“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的年代,盖世才子生活却过的穷困潦倒。他赋诗慨叹:
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
肯嫌斗粟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
这种悲情在唐伯虎的画作《骑驴思归图》中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的冬天,一代才子唐伯虎悄因病交加,生活潦倒。他一生历尽坎坷。作画不计其数,诗文书法作品600多首。可谓著作等身。临终前写下一首绝笔诗,享年54岁……
生在阳间有数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作者简介
赵锡洪,男,60后。网名:雄鹰翱翔。浙江兰溪市人。文学爱好者。曾经是当地报刊通讯员。作品散见于《木楼梨花》,《诗天子》,《滨州都市头条》,《海阔天空》,《中华楹联》,《对联天地》,《赵耀天下》等网络平台。在微信上需本人姓名搜索,就可以在微信或百度网络,能见到本人作品。现为兰溪市作家协会会员。
(图文供稿:赵锡洪)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