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晴野诗稿》整理后记
文/艾叶
董晴野先生乃陇上文化名人,生而聪慧,天资过人,幼时即以神童名誉乡里。入私塾,诵经史辄过目不忘。十岁能诗,亦以书画名于当时。后入杭州美院,师从林枫眠、黄宾虹、潘天寿、丰子恺诸大师,艺业大进。终其一生,精诗词、善书画、擅雕塑、通音律、兼识西文。诚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鸿儒,深得冯国瑞、汪剑平诸先辈器重,视为奇才。
先生一生操业甚多,虽于少年从戎,抵抗日寇。然于诗词,情怀独钟。每于幽林萧寺、名山大川之间,寄情咏怀,抒一时之兴,发平生之慨。纵于身处逆境,生计萧寥之际,亦不废吟哦。故七十余年,积稿盈箧。世人偶见,叹为观止。然其诗稿仅自手抄,久束高阁,人未能窥,殊以为憾。今秋,先生嘱余为其整理旧稿,负责编校印刷事宜,余深以为荣。故受命以来,夙兴夜寐,废寝忘食,斟酌词句,勘校纰漏,惕惕不懈终日。唯恐辜负先生厚望。逾三月诗稿付梓,方释重负。
顾先生一生,虽命运多舛,然性情潇洒,似闲云野鹤,寓情性于书画之中,颇多魏晋遗风。其诗率性而作,昂而不骄,伤而不靡,以情重,以才气胜。不事琢饰字句,求达性情而已。词流心声,韵出自然,吟之若有天籁。其寄情,每以鸥鹭自况;其抒怀,每以湖海作拟。悲如秋声,壮似铁马。萧散辽阔,又多侠骨柔肠。兼其性善,怜贫恤苦,疾恶如仇,故其诗每多针砭时弊、载道济世之作。击节而歌,凛然之气跃然,此岂庸腐之辈能望其项背者乎?今先生年已八十有三,其诗集刊行,非止为文坛增色,亦将有益于当今法制道德社会,于“三个文明”建设大有裨益焉。
丙戌岁(二零零六年)之十月于七步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