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
曾经我的孩子对我提出过这样一个看似不经意但又是根本性的问题:“作家的任务是什么?”我回答是:“写文章,写书”。孩子又问:“为什么要写文章写书呢?”这一问我还一时真的回答不上来。因为孩子提出了一个看似浅显幼稚但又深奥无比的问题。
浅显幼稚就是这是一个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农民种地为了腹中食物,军人扛枪为了保家卫国,工人上班为了每月的薪水养家……这些都不难理解,那么作家又为什么要写文章写书呢?我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
是啊!作家为什要写文章写书,很多人写了很多的文章和书,但也许跟我一样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作家不明白这个最根本性的问题,以己之昏昏又岂能使人昭昭。作家为什么要写东西?不能没有昭昭之明。我对作家这个古今中外散发着璀璨光芒的职业进行了一点总结。也许并不全面,甚至不一定就正确,供参考和讨论。
我认为古今作家为四个社会性的使命而作。
一是为娱乐大众而作。纵观古今中外有很多名著,都在迎合时人或喜现实或爱虚幻的审美口味而作。例如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作者当年既无指点江山的英雄豪情又无改天换日的宏图大志。也许就是单纯的想娱己乐人,因为一本呕心沥血的书就是自己一半的世界,就是自己全部的精神王国。在这个虚幻的精神王国里自己是决定所有角色命运的上帝,有人平步青云,有人失足深渊,有的人生跌宕起伏,有的命运平淡无奇,有人义薄云天,有人见利忘义……最后让万千读客嗜书成瘾。古之神话今之科幻无不体现作者一种超然物外的娱乐思想。
二是为写真当时之世而作。例如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虽然是神话小说,但仍然离不开当时社会的现实作背景。比如“三打白骨精”一节讲到母女二人艰苦拉犁,老父亲耕地,客观真实的反应了那时穷苦人家的生存状况…作者虽无意写当时下层人的生活不易,但也不得不反映出来。这也是当今文史爱好者研究古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线索。曹雪芹的《红楼梦》让几百年后的我们可以重新走近几百年前的贵族豪门深宅大院,如身临其境;鲁迅的《故乡》、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都将成为后来人了解那个渐行渐远的时代的一扇窗,一睹那个不一样时代的人生百态。没有这扇窗口,后人对前人的时代生活是一片目盲的。
三是为救世救人而作。我们人类社会之所以从野蛮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进步,这种进步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个有前因与后果的漫长过程。一个庞大的社会也许处处充斥着野蛮的丛林法则,总有极少数有思想的仁者、智者最先看到社会的问题,并创新性的提出一种改变现实的思想,并出来宣传布道著书立说,继而自己的思想学说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最后改变了整个世界。比如17世纪英国的政治思想家洛克著有《政府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思鸠著《论法的精神》,这些都是后来西方政治体制产生的思想源泉。马克思不但不否定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相反还认为有很好的借鉴。
鲁迅当年弃医从文也是想通过文学的方式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改变一个愚昧落后的社会。还有许许多多的纪实文学要么批判罪恶要么颂扬英雄…这些林林总总的书籍都起到了教育人民的作用。为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有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
文学作品不仅有救世的使命也有救人的使命。例如古希腊的奴隶作家伊索讲了很多让人喜欢的童话故事,后人编撰成《伊索寓言》一书,例如书中有一则故事“农夫与蛇”,很多都是童话版的哲学,几千年来这样的故事从来没有离开过人间。中国的古典名著《水浒传》,最后水泊梁山的凋零都是在教育人们要变的聪明点。这些故事在拯救无数聪明人的同时还是拯救不了无数唤不醒的愚人。
第四是为引领文明而作。前面说到17世纪的洛克和18世纪的孟德斯鸠都是在为拯救全人类而笔耕不辍。同时他们也是在为引领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写作。到今天世界上仍然有一些伟大的作家在为世界的更大文明在努力奋斗着。例如20世纪澳大利亚的动物保护主义作家彼得.辛格他在《动物解放》一书中提出所有有感知能力的生物都应当被平等对待,反对强加于动物的痛苦。20世纪,美国动物保护主义作家汤姆.雷根在他的著作《动物权利论》中进一步发展了动物权利的理论。主张完全废除对动物商业性利用,包括科学实验和皮毛工业。
如果说解放全人类是一种文明,那也不过是同类解放了同类,只能算作是一种狭隘的文明。应该像对待人一样对待自然界的动物,芸芸众生一视同仁,这才是文明的最高境界。我写过一篇文章《纪念耕牛》,儿时的老水牛白天被无休止的奴役驱使,夜晚还被栓在牛棚里,饱受亿万蚊子的轮翻攻击骚挠,最后为几家人服务了多少年的老牛因年老力衰而被送进惨不忍睹的屠宰场……为什么这世界对它们来说就是“阿鼻地狱”?为什么不能让它们也幸福舒适地度过一生?…我的文章在批判麻木的人性,也是在呼唤一种伟大的文明。
作家为谁而作,四个使命,有基础的写作能力,占其一个可以

为作家。至于谁是大作家,很多时候是由时间来决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