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军垦乡土苑


兵团,我的骄傲
文/曹丽
在岁月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有这样一群独特而不凡的人。他们在夏日里辛勤农耕,在冬季里刻苦练兵。他们未领国家的俸禄,未穿国家统一发放的军衣,却过着如军营般纪律严明的生活。他们所在的地方,有着独特的称呼,被叫做几营几连。他们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中流砥柱,是边疆繁荣的默默守护者,是祖国边陲安宁的坚定捍卫者。没错,他们就是令人敬佩的兵团人,而我,骄傲地宣称,我是兵团人!
那记忆的深处,1984 年的初中时光,第一次离开父母温暖怀抱的我,和同学们一起踏上了拾棉花的旅程。至今回想起来,那情景仍历历在目。我们来到了 148 二营十九连,那是一个遥远的连队,仿佛被广袤无垠的沙漠紧紧包围。
初到之时,一切都充满了新奇。下了班,吃罢饭,年少轻狂的我们,相约着去爬沙包。谁曾想,刚一踏入那神秘的沙漠,狂风便骤然刮起,瞬间天地昏黑,飞沙走石。狂风怒吼着,仿佛要将我们吞噬。我们迷失在这茫茫沙海之中,恐惧和绝望如影随形。那时的通讯不像如今这般发达,我们几个后悔不已,后悔没有跟老师打声招呼就贸然出门。
就在我们近乎绝望的时候,远处出现了一束束昏黄的光。那是连队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打着手电筒,在风沙中艰难地寻找着我们。当他们终于找到我们时,没有一句责骂,只有关切的眼神和温暖的话语。回到宿舍,等待着我们的是热腾腾的饭菜,那香气瞬间驱散了我们心中的阴霾。
在与他们共同生活的半个月里,他们毫无保留地教会了我们许多。他们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拾棉花,才能既高效又不伤害棉株;耐心地指导我们怎样做饭、烧水,让我们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照顾好自己。下雨天,他们还鼓励我们读书看报,增长知识。
当我们即将返回学校时,他们精心准备了可口的饭菜,拿来家里的好吃的东西,一直把我们送到连队门口。至今难以忘怀的,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家的房子腾出来,让我们这些女孩子居住。那份温暖,那份关爱,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年少的时光。
曾经,那原本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滩,是他们,用手中笨重的铁锹、坎土曼,一寸寸地开荒扩土。每一寸开垦的土地,都浸透着他们辛勤的汗水;每一片新增的绿洲,都见证着他们的坚韧与毅力。风餐露宿是他们的常态,地窝子、茅草屋是他们的居所,其中的艰辛,旁人难以想象,唯有他们自己心知肚明。
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未曾磨灭他们的信念,反而铸就了他们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和崇高理念。当一座座高楼大厦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我怎能不骄傲?当现代化的作业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劳作,采棉机、康拜因等机械在田野里轰鸣,这是兵团人的智慧结晶,我怎能不自豪?
石河子、奎屯、五家渠,这些新型城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崛起。谁能想到,它们曾经是荒漠沙滩?谁又能想到,这一切都是兵团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这些城市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明珠,在戈壁沙滩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兵团人辉煌的成就。
我骄傲,我是兵团人!这份骄傲,源自先辈们的无私奉献,源自我们共同的奋斗与拼搏。它深植于我的灵魂,流淌在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中永恒的荣光。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身处何方,我都将铭记这份骄傲,传承兵团精神,为这片土地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 编:王立春
副总编:魏赋光
主 编:戴恭义
图 片:戴恭义
编 审:周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