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军垦乡土苑



编者按:
在经典中回溯与沉思 在岁月长河里,总有一些经典作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的心灵界。《荷塘月色》便是这样一篇典,它历经时光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魅力。作者戴恭义先生在偶然间因学弟的分享,重拾对这篇文章的回忆,进而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重读之旅。
此次重读,戴先生不再是年少时单纯欣赏文字之美,而是以历经生活沧桑后的深沉视角,与作者朱自清先生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他从开篇的“心里颇不宁静”,体悟到生活压力下人们共有的内心挣扎;沿着先生的脚步漫步于幽径、赏荷观月,深切感知到作者在美景中的孤独与惆怅。
文章不仅展现了戴先生对《荷塘月色》全新的解读,更呈现出经典文学作品对人生的深远影响。退休后的戴先生,在现实荷塘与经典文字的交融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应停下匆忙脚步,重读经典?
希望这篇文章能唤起大家对经典文学的热爱,让我们在经典中寻找慰藉、审视内心,于喧嚣尘世中为心灵觅得一片宁静的栖息地。
重读《荷塘月色》,重温美好时光 文/戴恭义
1月13日下午5点,冬日的暮色早早地笼罩了世界,我像往常那般,在结束了午睡之后,随意地翻看着手机。在一连群里,学弟怯忠的交流跃入眼帘:(2015年石河子总场一中85届高中毕业30年我回去了,由李关祥老师重讲《荷塘月色》上来就是同学们:《荷塘月色》不只是对美景的描绘,更是朱自清先生借景抒情的佳作。在这朦胧的月色下,荷塘的宁静与美好,是他对现实不满的暂时逃避,也是他内心深处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咱们在赏析这篇文章时,要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他细腻的描写手法和独特的写作技巧。
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的荷塘边,感受那月色、荷香与微风。之后,和小组同学分享你脑海中的画面,以及从文章里体会到的情感。因为我高一时就听李老师讲过荷塘月色,回内地又上一年高中,内地老师讲解的丝毫没有美感,比之李老师简直味同嚼蜡。当时聚会结束后,只听说出去游玩了,现在才知道被你们接走。)刹那间,记忆的阀门轰然打开,那些曾经与这篇文章相伴的时光汹涌而至。那是一段充满纯真与美好的岁月,对文学最初的热爱,也在那时悄然种下。
我放下手机,起身走向书房。在那满是岁月痕迹的书柜中,我凭着记忆的指引,开始翻找。指尖拂过一本本书籍,带起轻微的沙沙声。终于,我触碰到了那本熟悉的经典散文集,翻开它,纸张已泛黄,散发着淡淡的陈旧气息。《荷塘月色》四个字映入眼帘,那熟悉的文字,宛如久别重逢的老友,瞬间将我拉回了往昔的时光。
为了能更好地沉浸其中,我打开音乐软件,播放起古筝演奏的《荷塘月色》。悠扬的古筝声如潺潺流水般倾泻而出,清脆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水乡世界。在这美妙的旋律烘托下,我手捧书本,缓缓坐定,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片荷塘。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章开篇的这句,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我心上。曾经初读时,只是匆匆掠过,未作过多思量。可如今历经生活的风风雨雨,我对这“不宁静”三个字,有了切肤之感。在这纷繁复杂的时代,工作的压力如影随形,生活的琐事也常常令人焦头烂额。就像朱自清先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内心被诸多烦恼纠缠。我仿佛能看到他在那个闷热的夏夜,独自徘徊在院子里,满心的忧愁无处排解,只能在寂静的夜晚,寻着那片荷塘,试图觅得一丝心灵的慰藉。
随着文字的推进,我仿佛跟随着朱自清先生的脚步,踏上了那条通往荷塘的幽径。“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读着这些文字,我似乎也置身于那条静谧的小径上,周围是无边的夜色,唯有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一丝凉意。小径两旁的树木,在黑暗中影影绰绰,仿佛是一个个沉默的守护者。
终于,那片荷塘出现在眼前。“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在古筝曲那灵动的音符渲染下,眼前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我仿佛看到那一片片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群身着绿裙的舞女,正翩翩起舞。荷叶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而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银纱,让整个荷塘都笼罩在一片朦胧而梦幻的氛围之中。
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我沉浸其中,内心也渐渐平静下来。然而,在这宁静的背后,我又隐隐感受到了一丝作者难以言说的惆怅。“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看似平淡的话语,却饱含着无尽的落寞。在这热闹的荷塘边,作者独自一人,心中的孤寂无人诉说。他虽暂时逃离了现实的纷扰,可那份对生活的迷茫与无奈,却始终萦绕心头。
合上书页,古筝曲仍在耳畔回荡。这次重读《荷塘月色》,给我的感受已全然不同于往昔。年少时,只是单纯地惊叹于文中那优美的文字和如画的美景;而如今,经历了生活的种种,我更能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都在为生活奔波忙碌,内心时常被焦虑和疲惫填满。而《荷塘月色》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审视自己的内心。它提醒着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都要给自己留一方宁静的天地,让心灵得以栖息。
如今,我已从忙碌的工作岗位退下,开启了悠然的退休生活。每天,除了与活泼可爱的外孙女相伴同行,共享天伦之乐,便是与石总场(银发工作室)的退休老友们一起,练练手笔,在笔墨间抒发情怀,日子过得惬意又充实。
特别是每年六月至八月,暑气弥漫之时,只要得闲,我便会前往离我们很近的143团桃源景区里的百亩荷塘。当那一大片碧绿的荷叶映入眼帘,宛如朱自清先生笔下“田田的叶子”,瞬间将我拉回曾经反复诵读《荷塘月色》的时光。微风拂过,荷叶与荷花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荷香,让人心旷神怡。我站在荷塘边,仿佛与书中的场景融为一体,感受着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这方荷塘,已然成为我退休生活里心灵的栖息地,让我在自然的怀抱中,不断回味经典,感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