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
数学的核心素养,一是数学的抽象,二是逻辑的推理,三是数学建模,四是直观想象,五是数学运算,六是数据分析。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党斌宏)
在最近的教育教学中我学感到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实际情况,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感觉毫无意义,也不能过于复杂,以免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进行合作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合理地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从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孙君会)
在新的课改过程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的独创见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昨天我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了《天安门广场》一课,引导学生从课题出发,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的源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主动地、积极地探索知识,所以这节课上孩子们积极投入,大胆尝试,既动手又动脑,每个孩子都发挥了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以及其他学生的质疑补充热烈且有效,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要鼓励孩子们标新立异。对孩子们创造性的做法或发现,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赞赏,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培养创新能力。学生课堂探索由于是好奇心驱使,积极性都很高,学习的效果自然很好。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马玲敏)
本次《桥》的教学,在小组展示环节中,我感受到学生们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小组展示的整体效果较为出色,学生们能够积极投入,通过生动的表演和详细的讲解,将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反思整个展示过程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条理不够清晰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在展示过程中,部分小组在叙述故事情节和阐述人物形象时,缺乏明确的逻辑顺序和层次感,导致倾听组同学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条理性。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起清晰的思维框架。同时,在小组展示前,也可以要求学生提前设计详细的展示预演,明确各个环节的顺序和重点,以确保展示的条理性和连贯性。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晋娜娜)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总会遇到几个学习基础薄弱、难带的“后进班”。虽然这种表述不合适,但目前尚未找到更确切的表述。
产生一个“后进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生源问题”是我强调最多的。但是讨论“生源问题”恰恰是最没有意义的。因为现实是:咱手上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你如何将他们打造?抱怨生源,于事无补。因为我们的义务教育就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使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都能获得和谐的发展。所以 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与体会,要想把“后进班”带好,我通常都会从以下六点入手:
一、细探原因
接班上课的第一个月,我总是先了解班内孩子除了成绩以外的情况,比如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经过这一个月的细致操作,就能知道采取什么措施治理“后进源”。
二以情动人
没有情感,就不能称之为教育。“后进班”的学生无论是学业还是表现都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状态,由此造成学生的叛逆、冷漠,与老师处于“敌对”的状态。其实质乃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戒备。而对于“被认可”的情感需求,往往以其他方式宣泄出来,比如捣乱,打架或拉帮结派。情感教育并不是动辄将“爱”挂在嘴上,关键是行为上要体现出对学生真诚的关心,这也就是说在我了解“后进生”背后的原因后,接着我就会采取正确的引导,而且是持续的 ,数次的,直到这个“后进生”发生了改变为止。
三、调高底线
越是“后进班”,越是不能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越是要为学生设定很高的目标,让目标远远脱离所谓的“底线”,让他们能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原来老师对我的希望这么高啊!在这个前提下,再辅之以切实可行的改变计划,让他们初步体会成功,就一定能让他们摆脱落后的心理。一旦走出阴影,他再也不会去做那些伤害别人、践踏自己尊严的无聊的事,因为你让他有了更高的追求。
四、激发内因
当通过前三种方式,得到了学生的信任,这时我就开始着手于成绩提升了。咱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充满兴趣与好奇心,他就会积极主动去关注与探究。那么,不爱学习的学生怎么办?这时候,我就会借助相应的评价手段,给学生创设各种上升机会,有意无意地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比如表扬、当星、参加活动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认识、自我觉醒,从而逐渐激发其内在学习欲望。
五、强化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对良好习惯的不断强化。大量事实表明,很多所谓的“后进生”之所以学习基础薄弱,主要差在学习、生活等基本习惯上。而习惯的养成步骤一定要具体,不能笼统地说:“养好习惯”之类的话,而是具体到比如:“你试着独立完成一次语文作业,看看自己行不行”、“坚持一个星期不迟到”,等等。通过具体的标准、行为,有意识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持续引导并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个别辅导
在同样一个群体中,同样一件事,因为个体存在着差异,各自发展变化与接受程度不同,导致实际效果也不一样。所以对那些接受程度慢,学习效果较弱的学生,除了课堂上或集体环境中给予一定的关注之外,我还会对其个别辅导,采取私人定制,确保针对性强。以此帮助这些特定学生真正发展进步。
诚然,单靠以上几点做法,很难迅速且有效转化“后进班”,甚至显得有些单薄与理想化,但是要想真正有所改变,这几点似乎又无法回避,而且不得不付诸尝试与实践。事实证明,它们是相对实用与有效的方法。有用且能改变后进班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信玉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