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秋之歌[如梦令]六阕
作者:徐岩峰
[如梦令]
立秋
炎热夏天渐暮,
树杈寒蝉声吐。
雨霁凉风来,
夜半降温生雾。
蒙雾,蒙雾,
大地清新消暑。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这三个阶段共同构成了立秋节气的物候特征,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如梦令]
处暑
暑气将临消散,
鹰鸟捕杀不断。
秋日送风凉,
水稻禾田黄灿。
黄灿,黄灿,
田野农忙一遍。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处暑三候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也反映了农事活动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每一候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等习俗,都是根据处暑时节的特点形成的。
[如梦令]
白露
秋后冷风薄雾,
鸿雁苍穹欲度。
玄鸟觅羞藏,
深夜气寒凝露。
凝露,凝露,
败叶飘飘铺路。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
二候玄鸟归,
三候群鸟养羞。
这些候象不仅展示了鸟类随着季节变化的迁徙行为,也反映了天气逐渐变冷,自然界中动物们为适应环境所做的准备。通过观察这些候象,古人能够预测和适应季节的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
[如梦令]
秋分
昼夜时光均半,
天冷秋深干旱。
秋意凄风来,
枫绛木樨花绽。
花绽,花绽,
色彩缤纷无限。
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
三候水始涸,
秋分的这三候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物候变化,也反映了仲秋时节的主要气候特征,降温和少雨。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醒农民注意调整农事活动,适应季节的变化。
[如梦令]
寒露
大雁成群南度,
鸟雀林中归宿。
野陌渐寒凉,
菊绽艳迎寒露。
寒露,寒露,
秋暮冷霜凝附。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时节,菊花普遍开放,象征着秋天的美丽和丰收。 寒露三候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季节变化,也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如梦令]
霜降
秋暮和风晴朗,
枫叶残菊消岡。
植物始枯黄,
萧瑟夜寒霜降。
霜降,霸降,
动物蛰伏冬养。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霜降时节,昆虫和动物开始做冬眠的准备,它们选择在洞穴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这一现象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通过霜降三候这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来预测和适应季节的更替。
作者简介
徐岩峰,网名石磊。藉贯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诗社负责人,尤其喜欢中华古体诗词。著有《南昌风韵》和有些作品发表于杂誌及微刊上。
(图文供稿:徐岩峰)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