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我们团队的文化研究成绩单
张效东 辋水沦涟
2025年01月16日 10:11 陕西 听全文
晒晒我们团队的文化研究
成绩单
——在蓝田县社会组织工作
会上的发言稿
蓝田县王维四吕文化研究会
会长 张效东
(2025年1月15日)
蓝田县王维四吕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效东老师在大会上发言
获取荣誉证书
各位领导,与会的社团组织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蓝田县王维四吕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效东,今天很荣幸的作为一家专注蓝田文化研究的社会组织,在这里跟大家交流。
我们蓝田县王维四吕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18年7月,而团队开展蓝田地方文化研究,则是从2015年就起步的,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了。成立研究会的宗旨是:依托蓝田文化资源大县的独特优势,组织和推动以王维辋川文化、四吕乡约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宣传,提高和增强蓝田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文化兴蓝和蓝田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我们工作的基础条件,借用一个老名词形容,就叫“一穷二白”。穷是说没有经济基础,我们不收会费,也没有政府拨款和企业赞助,一切全靠“情怀”和“奉献”;白是说在研究基础上是白手起家。尽管蓝田好多文化,例如王维辋川和吕氏乡约,在全国都是具有至高性和唯一性的大文化,但历史上,不光地方上从没有开展过系统地挖掘研究,即使在全国专业研究领域,也属于填补学术空白之举。
借助研究成果从地下刨出了
王维裴迪饮用过的金屑泉
多年来,我们的团队,靠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情系桑梓的朴素感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走过了艰苦卓绝的10个春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九上央媒”的荣光。在这里,我可以欣慰地向大家报告: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王维辋川、四吕乡约和蓝关古道等主要地方文化项目的基础性挖掘研究任务(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把这些文化项目的底子,基本抖挖清了),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以辋川和乡约文化为例:我们完整而清晰地将王维辋川遗产,挖掘梳理成文学艺术典籍、历史文化遗迹和精神文化遗产三大板块,找到了早已湮灭在历史尘埃中的王维墓址和“辋川二十景”遗址所在,注释解读了绝大多数王维辋川诗文,启动了将王维辋川寄情山水的恬静、闲适生活方式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对吕氏乡约产生的时代背景、地域学派原因、制定曲折过程及历代传承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溯源和梳理,总结了千年乡约的历史经验和成败得失,揭示了乡约的文化精神、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
一次群众性文化考察宣传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撰写并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其中的《王维辋川庄考辩》《王维辋川二十景考辩》等7篇论文分别刊载于国家级《王维研究》论文集和大学学报上。有6部学术研究和文化宣传著作在年内可以陆续正式出版,包括有:张效东著《辋川寻踪》、刘弈著《钱起诗编年校注》、韩诠劳著《新修辋川志》、朱永林著《历代辋川诗注释和欣赏》、樊念龙著《音乐家王维》和张效东主编《吕氏乡约乡仪十二讲》。
参加王维国际学术研讨会
我们的工作开启了蓝田文化研究的新境界,使得王维辋川、四吕乡约这些宝贵地域文化遗产的轮廓和内涵,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丰满。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加强了文化研究成果的传播宣传工作。除多年如一日的办好会刊《蓝田文化研究》和经营好《蓝田文化研究》《辋水沦涟》两个公众号外,每年都组织开展数次辋川和蓝关古道的群众性文化宣传考察活动,参加者有县内外、省内外的文史爱好者,其中不乏专家、学者、教授、作家、画家和各界精英人士等。还在县内外的机关、中小学、兵营和高校举行讲座。参加考察活动和听讲座的各界受众,累计超过数千人次。近年在蓝田文化愈来愈受重视的背景下,我们还担负了为来蓝考察调研的各级领导、专家团体和媒体记者的讲解任务,其中接待过的有全国政协委员张合成和杨建平、省委书记胡和平、市委书记方红卫、市政协主席王吉德,省市厅局领导,省委、市纪检委巡视组,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和省市媒体记者、西安高校的多个学术团体等。
为方红卫等市委领导讲解王维辋川文化
我们的文化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和省市媒体多次报道。央视取材我们的研究成果,拍摄播出了6部大型纪录片。带领专家组来蓝考察调研吕氏乡约的国家农科院党组书记、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曾感慨地讲到,尽管出发前在北京做了些功课,但来后看到蓝田对乡约这笔精神财富挖掘之深、研究之透还是很出我意料。他一再对我们提供《蓝田吕氏乡约,溯源与传承》(团队为政协编的)等学术书籍和资料表示感谢。央视纪录片《蓝田白鹿魂》中有这样一句旁白:张效东先生是蓝田最有学问、最严谨的先生。我深知,这是社会对我们团队整体的鉴定和评价,我的名字仅仅是团队的一个代表符号而已。
出镜与著名学者郦波配合
为央视协拍蓝田文化纪录片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一个课题一个课题的攻克。长期的学术与实践磨砺中,一支文化研究宣传的精英团队也锻炼成长起来了,包括有:由4位会长和秘书长组成的领导班子、17位会刊编辑、8位公众号编辑(统计有交叉),还带动组织起了人数众多的理事会后援团队,不断壮大研究宣传力量。我们深知并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不会躺在成绩上睡觉,将一如既往地砥砺前行,以坚持不懈的努力,促成王维辋川和四吕乡约纪念馆早日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