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随想曲
作者:尹玉峰(北京)
1
某高校组织90后大学生观赏传统名剧,看的是《白毛女》,但在随后的问卷调查中,十几位名牌大学女大学生表示:“喜儿应该嫁给黄世仁”。
这样的荒唐答卷,先是让人想笑,接着想哭。若进入了“有钱者事竟成、有钱人终成眷属"的社会,细思极恐。
女性婚嫁价值观,早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己经得到良好体现了;比如《小二黑结婚》、《刘巧儿》、《小女婿》等,就是小到家庭婚姻价值观、大到华夏国泰民安的良好体现。
记得2018年年前,某媒体热热闹闹相亲节目播出后,我的东北老乡北大教授孔庆东在微博转发时,加了一个副标题:“卖肉大会的高调发言",证得了当下"女人高贵"的混乱认知,颇有玩味。
2
我们回头看看:第一位发言的女嘉宾,声称要找身家“5000万以上的”,因为“我值这么多”,而且有这么多钱,就能证明他(所谓夫君,顺庆东教授语境继续延深,可能叫“屠夫")价值还有能力”,年龄则可以差“16到25岁”。第二位则要找“一亿以上”,因为“太少的话,没有安全感”,并且只要有这么多钱,“我不喜欢他”也可以。
我不想用激烈的语言抨击什么,因为她们是文化价值观溃败受害人的演绎者,表现出既功利又愚蠢的择偶新常态。也许有些人正在舒心惬意,但我清楚,有些人的舒心,正是脱离初心后,欢喜一种更大的蒙骗欺哄,迫逼人就犯;我更知道,有些人的舒心,就如同酸风腐雨下绽放的大烟花,一任鬼蛇神魂飘荡,逍遥自在。
然而,相亲节目里的她们,不知道这样毫无尊严吗? 不知道这样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吗? 不知道许多腐败分子、毒枭之类都是身家“5000万以上”的吗?谁能证明她们所钟情的他们“有价值还有能力”? 若寻找“一亿以上”的,难道不知道未来的他们将因为腐败被抓或提早忧郁了溶化在蓝天里吗?
【附】凤凰台上忆吹箫 • 香残
作者:尹玉峰 (北京)
丽影梅装,英姿飒爽,回旋万柱笙弦。风送暖,芳菲次第,摇曳春天。比肩男人岁月,半边天,美丽生烟。同劳作,家园建设,比翼车间。
时下孔方兄贵,人肉会,非诚勿扰香残。节目里,兰舟桂桨,篙落船沿。一纸婚姻贴价,利市好,消损华年。遭讥笑,妖鬼欲语缠绵。
3
女性的婚嫁价值观,往往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风向标。五十年代嫁战斗英雄,六十年代嫁劳动模范,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嫁知识分子……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风气,但价值观是共同的,即素质、品质是女性婚嫁的首要考虑,也是当时社会青年人的主要追求目标。
然而发生在当下,只剩下钱,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伤悲,而是社会的瓦解;同时还意味着异族的奴役甚至统治。这是我们在晚明、晚清以及民国已经见识过的了。难道沉渣泛起的汉奸们的价值观“识时务者为俊杰”、“有奶便是娘”还要重蹈覆辙吗?
近代中国的沦落,主要在于价值观的沦落;新中国成立后,己经跳出了近代陷阱,靠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一心为公”的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正能量!
4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大道易行》节目中评价说:“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在崩塌啊!基本的道德伦理在崩塌啊"!同时对于类似的“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婚恋观,他表示:“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不要脸的话!”
看来,我们的社会,即将“有钱者事竟成、有钱人终成眷属"了。任其发展下去,就很危险了。玉峰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爱钱,就像饿了三天的人爱粮食一样自然,仅仅一味地指责他们意义不大,应该在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制度方面加强理顺与建设。
本来,全民共富,建设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最广大的人民都能以自己的财富与实力,成为大国博弈背后的中坚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必然的逻辑诉求。
5
中国近代以来的大是大非问题,革命与反革命、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中国近代以来所取得的历史进步,工人、农民阶级所获得的解放等,不容虚无。
反动公知虚无历史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看不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光明和希望,直到把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搞残,搞成不知为何而活的废物,搞成行尸走肉;到处蜘蛛爱情,娱乐至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为毁灭中华民族最厉害的一剂毒药。
回头说《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延安时期,毛主席是年轻人的革命导师。他办了很多大学,其中一所叫做鲁迅艺术学院。为什么会有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学院呢?原因是毛主席非常钦佩鲁迅,说自己“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毛主席视鲁迅为旗帜。
他总结道:鲁迅具有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三个特点形成了伟大的“鲁迅精神”。他的教学让年轻人在黑暗中仰望星空,看到未来的光明,让信仰燃烧自己,脱胎换骨,克服眼前的困难,战胜敌人!
他的学生,武者,英勇杀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文者,初心可鉴,一枝秀笔,抵得三千毛瑟!经典的《白毛女》阐述着: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故事。
6
以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为新的起点,文艺工作者到农村、到工厂、到部队中去,成为群众的一分子,积极投身于抗战的烽火斗争和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提高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内在精神气质和战胜一切困难的文化自信。
这是中国红色文化精神的宝贵之处!这个文化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最大的文化贡献,也是毛主席领导人民战胜一切敌人,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精神面貌。没有这种精神面貌和文化气质,中国人民走向复兴就会步履维艰。事实证明,这种复兴已经影响着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价值取向。
【附】山川异域,因喜儿同心
2022年5月,因日本芭蕾舞演出家松山树子的不幸仙逝,“送别松山树子,山川异域,因喜儿同心”!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 (郭超凯 邢翀)日本第一代白毛女“喜儿”扮演者松山树子女士近日去世。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松山树子女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她为中日友好所作的贡献将被中日两国人民永远铭记。
人民网东京5月24日电(孙璐、李沐航)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创始人之一、著名芭蕾舞艺术家松山树子于日本当地时间5月22日凌晨3时40分,因急性心力衰竭在位于日本东京的住所内去世,享年98岁。松山芭蕾舞团是世界上第一个将中国电影《白毛女》改编为芭蕾舞剧的艺术团体,松山树子是女主角“喜儿”的首任扮演者。除《白毛女》外,她还出演过《红色娘子军》、《天鹅湖》、《奥赛罗》等著名芭蕾舞剧目。
松山树子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师从舞蹈家Olga Sapphire(奥尔嘉·莎菲娅)。1948年松山树子与丈夫清水正夫携手创立了松山芭蕾舞团,逐步发展成为日本最著名的芭蕾舞团之一。两人在看了电影《白毛女》后深受感动,于1955年将其改编成芭蕾舞剧搬上舞台。
1958年,松山芭蕾舞团受邀实现了首次访华公演,他们到访了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城市,每到一地都引起轰动。1958年至2018年期间,松山芭蕾舞团先后十六次赴华访问演出,以《白毛女》为缘用艺术沟通心灵,增进彼此信赖,成为中日两国友好往来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交流桥梁,推动并见证了两国的友谊史。
松山树子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她所痴迷和热爱的芭蕾舞事业。就算在生病疗养期间,她也把自己的疗养室安置在了松山芭蕾舞团的楼上,每天在音乐与团员们的舞步声中度过。
松山树子和清水正夫的儿子、现任松山芭蕾舞团总代表清水哲太郎说:“母亲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舞蹈事业,努力为更多的人传递幸福,她的生命完美且夺目。”
时任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松山芭蕾舞团第二代“喜儿”扮演者、清水哲太郎的妻子森下洋子表示,“每当看着松山老师在舞台上表演时,我都非常感动,眼泪不知不觉地就流下来了。在我进入松山芭蕾舞团后,松山老师手把手地培养我、教导我,她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非常感激她。”
围绕松山芭蕾舞团多年坚持排练和演出《白毛女》,清水哲太郎曾在2018年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回忆:“中国人演绎中国的民间故事不足为奇,但日本人来做这件事则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身上背负着留在近代史中的不幸历史,为中国人演出《白毛女》,意义非常重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每次演出《白毛女》时,中国人都会从内心流着泪接纳我们。这样的场面让我们坚信,通过艺术与中国人共同前进的方式没有错。”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自创立以来,长期致力于芭蕾舞民族化、现代化的改革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工作。2020年2月,中国积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之时,松山芭蕾舞团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的视频曾一度引发关注,饱含深情的歌声温暖人心。此外,松山芭蕾舞团还通过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积极捐赠了防疫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