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文/刘文娜
某晚,读《昭明文选》中南北朝谢庄写的《月赋》“……白露暧空,素月流天……”
我不由慨叹,古人怎么这么会写呢?难怪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呢!《诗经》首开中国诗歌创作之先河,风雅颂,望而难及,起点即巅峰。《学记》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无怪乎我古中国能濡育出无数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
今天,人们有幸可用摄像机录下天地之大美,但却也常受限种种,难拍摄出其亿分之一。
古时,没有照相机,古人感动于天地,就用如画之笔把它画出来,用如画之文字把它写出来,用天籁般之音乐把它演奏出来,文人骚客望月怀远,私语切切,咏月的诗句灿如星河,不胜枚举。
李白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苏轼唱:“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欧阳修对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范成大慨:“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张九龄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杜甫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王安石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某日冬晨,寒气萦身,耳清目明,随健走队晨练,频频感动于星月皎洁,月色溶溶,万象朦胧之美。但见明镜高悬,或西或东,追随不弃,美不胜收,心想:“月亮,月亮你咋这么美?”等闲暇,定拍下这美月色,怎奈,美景不候,等闲了,却完全不见了那月之踪影,心中不禁怅然,想改日定要早起,单单就为赴这月光之约。
翌日清晨,特早起20分钟,赴这场与月光星光的约会,但纵借了古人能量,却也只写得如下浅陋之句,不禁汗颜:
月色溶溶洒霜天,
春江月明不得见。
金牛湖畔觅仙苑,
湖上明月星辉连。
怅憾遍湖寻不见,
皎皎空中孤月轮。
山重水复疑无缘,
桥底一轮寒江月。

素月分辉,明湖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尽挹湖西,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独行徘徊,不知今夕何夕。群星璀璨,弯月如钩,斜挂南天头。晨光熹微,独骑遨游,冷风拂左右。流年似梦,此身如寄,形与影前后。
沐浴这月色,不由让我升起无限的敬畏之心。难怪王勃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阳明先生慨:“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这月光啊,曾照耀过了无人迹的恐龙季,曾照耀过尧舜禹,曾照耀过商汤文武周公,曾照耀过老子庄子孔子,曾照耀过李白杜甫苏轼,这月光千年万年亿年不歇不休地照着。于今日又与我们相遇,相遇在三馆这弯弯的树梢,相遇在三馆这美丽的穹弧。可能,每一个当事人,每一位写作者,当下并未想到自己某一天也会成为永恒之古人,但若像大师们那样,留下一二文字,摹了月之清辉,描了星之熠熠,做了千古瀚海文章之永恒篇章或句读,不亦幸乎乐乎?!
月亮,月亮,你咋这么美?“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作者简介:刘文娜,素人一枚,闲暇爱好阅读,尤喜写作,生活一二,拉杂成篇,形诸笔墨,以娱人娱己,自成风趣。平生所求——假我岁月手,写意山水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