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年
乌以强
那一年
母亲15岁
穿着学生的白衣裙
脚下是春天的花草
手中捧着一本描写明天的书
那一年
母亲20岁
一双健美的脚
快速地走过黄河大堤
黄河在咆哮
母亲知道它要奔向大海
但是担心溢出堤外
堤外是千千万万的百姓。
那一年
母亲80岁
她穿着一件黑色的裙
再次来到黄河大堤
涛涛的黄河水奔腾着、
呼啸着
向前奔流

不想时光已经过去了60年
母亲看着黄河的此情此景
悄悄地抹了一把眼泪
她是否想起了自己炼狱似的过往?
母亲的耳边滑过土匪的子弹声
母亲的头上
戴过莫须有的黑帽子
她还失去了一个儿子……
母亲倔强的扭过头
任白发在风中飘舞
我想
这一刻
在母亲的心中
她是否已经看到了至蓝的大海!

作者简介:乌以强,山东省泰山文学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特别大奖获得者;叶圣陶杯中学生全国新作文大赛评委;茌平区作家协会会长。
岁月长河中的母亲之歌
——读乌老师《母亲的年》
冯喆
《母亲的年》这首诗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在时光的维度上,细腻地勾勒出母亲一生的轮廓,蕴含着无尽的情感与深沉的思考。
诗的开篇,描绘了 15 岁的母亲,“穿着学生的白衣裙,脚下是春天的花草,手中捧着一本描写明天的书”。这一画面充满了青春与朝气,白衣裙象征着纯洁无暇,春天的花草代表着生机盎然,而手中那本关于明天的书,则暗示着母亲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怀揣梦想、站在人生起点的少女形象。
当母亲 20 岁时,“一双健美的脚,快速地走过黄河大堤”。此时黄河成为了重要的意象,它 “在咆哮”,母亲深知它奔向大海的使命,却又担忧其溢出堤外危及百姓。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母亲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更体现出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这里,母亲的形象从单纯的青春少女,成长为心系大众的有担当之人,黄河大堤上的她,步伐坚定而有力。
时光飞逝,母亲步入 80 岁高龄,“她穿着一件黑色的裙,再次来到黄河大堤”。此时的黄河依旧 “涛涛的黄河水奔腾着、呼啸着向前奔流”,但母亲已历经沧桑。60 年的时光,改变了母亲的容颜,却未能磨灭她心中的记忆。“悄悄地抹了一把眼泪”,这一细微的动作,饱含着母亲对过往岁月的复杂情感,那些炼狱似的过往,土匪的子弹声、莫须有的黑帽子以及失去儿子的痛苦,都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然而,母亲并没有被苦难打倒,“倔强的扭过头,任白发在风中飘舞”,这一姿态展现出母亲的坚韧与不屈。她在岁月的磨砺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诗的结尾,作者不禁猜测 “在母亲的心中,她是否已经看到了至蓝的大海”,大海在这里象征着母亲所向往的美好归宿,是她历经风雨后对宁静、美好的最终追求。
整首诗通过母亲在不同年龄段的经历与场景的描写,以黄河为线索贯穿始终,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作者巧妙地运用意象,如白衣裙、黄河、黑裙子等,生动地展现了母亲的成长、成熟与坚守。在情感表达上,既有对母亲青春岁月的怀念,又有对母亲遭受苦难的同情,更有对母亲坚韧精神的赞美。
乌老师以这首《母亲的年》,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让我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不禁对生命的坚韧、岁月的沧桑以及母爱的伟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它不仅是对母亲个人的赞歌,更是对那一代经历过风雨洗礼之人的深情礼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