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交城天一视界
寒假,是校园文学绽放独特光彩的黄金时期。因过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为校园文学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的日子。在各乡村学校,应巧妙安排适当的活动,将寒假与年味融入校园文学之中,能让学生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提升文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图片:交城天一视界
一、年味探寻之旅:观察与感受
寒假伊始,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踏上一场特别的“年味探寻之旅”。让学生们走出家门,去观察乡村逐渐浓厚起来的过年氛围。那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在寒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诉说着对新年的期待;街头巷尾张贴的春联,墨香尚未散去,一笔一划都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鼓励学生们用眼睛去捕捉这些细节,用耳朵去聆听乡村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孩子们的欢笑声,用鼻子去嗅一嗅空气中弥漫着的炸年货的香气。
学生们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比如,看到一位老爷爷用传统的方法制作剪纸,那娴熟的手法、精美的图案,都值得记录。又或者,在集市上看到人们挑选年货时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也可以成为笔下的素材。通过这样细致的观察与记录,学生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年味的独特魅力,为后续的文学创作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图片:交城天一视界
二、年味体验之行:参与活动
参与各种年味十足的活动,是学生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绝佳方式。在乡村,过年期间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跟着长辈们一起制作传统美食。包饺子时,学生们可以学习如何擀面皮、调馅料,感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的温馨氛围。在这个过程中,长辈们会讲述一些关于饺子的故事和习俗,学生们不仅能学会一项生活技能,还能了解到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在西营镇,蒸花馍、制作豆腐干也是不错的选择,这种亲身体验比书本上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还有秧歌、锣鼓表演,这可是乡村过年的重头戏。学生们可以加入到这些队伍中,亲身体验那种热闹非凡的场面。在锣鼓喧天中,跟着节奏舞动,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与激情。参与这些活动后,学生们的内心必定充满了创作的冲动,他们可以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收获写成作文,分享自己独特的年味体验。
图片:交城天一视界
三、文化挖掘之程:搜集故事与传说
每个乡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寒假期间,学生们可以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搜集那些年味浓厚的故事、传说和民间文化。
学生们可以组成小组,走访村里的老人。老人们就像一本本活的历史书,他们口中有着许多代代相传的故事。有村名的来历、历代名人的故事、村庄的传说、革命故事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等,学生们把这些内容搜集整理起来,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能为校园文学创作提供独特的素材。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了解当地的民间艺术,如交城的琉璃咯嘣制作工艺。这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吹制玻璃玩具,每逢过年,孩子们都会拿着琉璃咯嘣玩耍,那清脆悦耳的声音为新年增添了不少欢乐。学生们可以学习琉璃咯嘣、云香等的制作过程,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然后以它们为主题,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交城的民间文化。
图片:交城天一视界
四、校园文学创作与展示
当学生们通过观察、体验、搜集积累了足够的素材后,就可以开始校园文学创作了。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活动,如征文比赛、诗歌朗诵会、故事演讲比赛等。
在征文比赛中,学生们可以围绕学习强国平台“年味”征文这一主题,自由发挥,体裁不限。有的学生可能会写自己家过年的温馨场景,有的学生可能会根据搜集到的故事进行改编创作,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感悟。老师们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择优推荐各类平台和期刊。
诗歌朗诵会也是个不错的形式。学生们可以自己创作关于年味的诗歌,然后在朗诵会上深情朗诵。那优美的诗句、真挚的情感,会在校园里回荡,感染每一位听众。故事演讲比赛则能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学生们把搜集到的故事或者自己创作的故事,生动地讲述给同学们听,让大家一起感受年味的魅力。
图片:交城天一视界
最后,学校可以将学生们优秀的文学作品整理成册,制作成校刊专版或校报专栏。还可以在校园内举办文学作品展览,将学生们的作品张贴在展示墙上,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些充满年味和乡土气息的文学作品。
在寒假期间,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各学校的学生们以年味为墨,以笔为毫,绘就属于他们的校园文学新画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提高文学素养,还能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校园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交城天一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