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言食蟹
文/林婉仪
螃蟹在苏南一带以苏州阳澄湖的最为出名。郑板桥曾写下:“八爪横行四野惊,双鳌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不仅刻意描述了蟹横行的威风模样,也道出了姜醋伴黄酒才是食蟹的最佳搭配。
用葱姜和清水。土蟹刷净,倒至口锅,拍块姜,择两根葱随手揪断,再舀没过蟹的水,擓两勺盐就开始烧火煮了。盐水烧的蟹,是保留了河鲜最本真的味道,去了腥气,留下的是鲜。
端上桌的蟹外壳是金黄的,翻过是墨白色,母蟹和公蟹的腹部不一致,上了个头的蟹腹部尾节四周也会长出墨色的绒毛。掰开腹部的尾结并扯断,母蟹熟透后会有橙红色的黄,公蟹则是乳色的膏。母蟹的口感好。抿一口蟹黄,刚入嘴能够感受到蟹黄的颗粒感,轻轻地含在嘴里与唾液结合后,蟹黄便化开成绵密的沙,和咸鸭蛋黄的口感类似。鲜味也在此刻在嘴里绽放。把蟹的外壳掰开后,中间有一道也藏着黄,把附在蟹黄上一层黑色口感似豆腐的剔除,再把两侧蟹腮剔除干净,便可继续享用蟹黄和蟹肉了。红楼梦中贾母和凤姐有专门的佣人伺候着食蟹,会有“八样”工具用以拆蟹。可咱普通家庭的人自然比不起红楼梦里的考究,食蟹全凭一张嘴、一双筷子。
中秋节来临,我们川西当地人喜食一把冬枣,一盘煮花生,一盘月饼,几个艳红的石榴,烹煮壶碧潭飘雪,嚼着月饼和沾满雪霜层的柿饼,就算不错的月祭了。
往年都是这样过的。
促膝陪在母亲身边,听她讲童年的故事,讲嫦娥玉兔的故事……赖着她闲聊至深夜,也是一种不错的陪伴。
林婉仪,祖籍广东,生于四川,族谱是比干后裔。
曾于1997年荣获四川省级征文比赛“97 香港回归”三等奖;
毕业于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
2006 年任和田地区第五中学汉语、美术双语中学教师;
2009 回川后,又潜心学习及创作,于 2025 年参加全国征文“出彩杯中国春晚联欢晚会”《我的中国梦》,诗歌《庆祝中国诞辰 75 周年》作品入围中共中央春晚电视栏目组。

难忘的眼神
文/秋实
在那遥远而绚烂的夏日余晖中,青春如同一首未完的诗,轻轻铺展在深丘山村的每一寸土地上。那年夏天,我怀揣着理想与热忱,踏上了下乡知青的征途,走进了那片质朴而神秘的山村,与大自然和淳朴的民风结下了不解之缘。
冬日的寒风悄然来临,给这片田野披上了一层银白的外衣,却也掩不住那份深藏的温暖与柔情。那日,我漫步于狭窄的田埂之上,心中满是对未知的好奇与对生活的淡淡忧虑。就在这时,一位姑娘,如同冬日里的一抹春光,牵着她的牛,缓缓步入我的视线。
小路中央,两股生命的轨迹即将交汇,却又似乎预示着某种微妙的错过。然而,姑娘的机智与善良,在那一刻化作了最温柔的力量。她轻轻一挥手中的鞭,将牛儿引向了冰冷的水田,自己则侧身而立,让出了那狭窄却充满温情的通道。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只留下我们两人,在这冬日的田野上,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当她侧身而过,那回眸一笑,如同春风吹散了冬日的严寒,让我的心湖泛起了层层涟漪。她的眼神,清澈而深邃,既有青春的活力,又蕴含着一份难以言喻的柔情与羞涩。那双迷人而水灵的大眼睛,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秘密,又似能温柔地包裹一切忧伤与疲惫。那眼神,成为我心中永恒的风景,无论岁月如何更迭,都未曾褪色。
后来,我踏上了从军的道路,远离了那个充满回忆的山村。然而,那份情愫,却如同野草般在心中疯长。直到有一天,一封来自远方的信,穿越千山万水,静静地躺在了我的案头。是她,那位在田野上给予我温暖目光的姑娘,用她的文字,编织了一段深情款款的爱恋。
信中,她诉说着对我的思念与爱慕,每一个字都饱含着真挚与热烈。我仿佛又能看到她那双迷人的眼睛,在字里行间闪烁着光芒,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那一刻,我深知,无论未来多么遥远与未知,这份纯真的情感,将永远是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岁月悠悠,转眼已是多年。但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个冬日的午后,想起那位姑娘温柔的眼神和那一抹难忘的微笑。它们如同星辰般璀璨,照亮了我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提醒我珍惜那些曾经的美好与纯真。而那份深藏心底的爱恋,也化作了我前行的动力,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写在五十年后的今夜
邱毅(笔名:弘毅秋实、秋实)四川人,曾当知青、当兵、从警,“警察忠诚服务成就奖”金质奖章获得者。作品散见于诸报刊及网络平台,撰写16万余字的自传体小说《难忘的岁月》;长篇小说《醉红尘》《星陨》等;中篇小说《诱捕》《双乳漂浮在湖中》;短篇小说《荒唐之事 沉重代价》《未入洞房的新郎》《蒙面人是谁》《婚外情惹的祸》;微小说《意外》《鸡毛店》《意外的邂逅》《这事奇而怪》《我生平凡》等10余篇;报告文学《马桑山的枪声》《善良的人们 用法律保护自己吧!》《“暴力帮”覆灭记》等。部分作品曾获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其中三首诗词作品被《100百年华诞》《中国新时代诗人作品集》第三卷收录。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常务主席:王贵川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孔令华,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贺杰,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本期编审:鲁小月
本期执编:孔令华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冯伦,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万刚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