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昭方,号砚翁,著名画家、收藏家,深造于中国国家画院,师从张志民先生,现为日照画院画家,五莲美协名誉主席,主攻国画,对诗、书、画、印,砚、藏等广有涉猎,作品在全国美协展览中多次入展、获奖,被誉为齐鲁才俊,是有极具收藏价值的学术派画家。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撰文称赞曰:“气势闲定,意境深远,读之有手不释卷之感”;《中国美术》总编、著名美术评论家徐恩存评其作品:“立意高雅,空灵超逸,画中漾溢着一种鲜活与清新的诗境”;山东美协主席、山东艺术学院张志民院长评论:“其知识广博,学养丰厚,作品具有超脱的境界。”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北京民族文化宫、山东美术家协会、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宝龙美术馆,庐山博物馆,吉林省图书馆、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韩国碑林园美术馆、曲阜师范大学及各地收藏家广为收藏。出版有《迟昭方画集》、《迟昭方水墨》、《中国当代名家风范迟昭方卷》等。
北山写生记(文/诗/画/迟昭方)
避开国道,驱车经齐鲁风情五号彩虹线一路东去,再沿曲折的柏油小路转而向北,透过车窗隐隐闻到一丝乡间烟火味道,这便是北山村了。小村三面环山,几户人家偏安于回头山峡谷之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回头山,俗称大北山,因“泰山之脉南东去阻海而回头向西”而得名,“为泰山龙脉回旋之地”。旧志载:“又南七十里为回头山,势极高峻,上有十峰竞秀,六壑争流;主峰圆峙,如钟兀立,北侧峭壁千丈,不可攀,只南面可蹬顶。上平坦,天气晴好,立其上可见黄海渔船”。
背上画具,迎着微风,沿乱石铺成的小路漫步走进村里,墙壁上“只生一个好……”的大字早已漫漶不清,上面重叠着关于乡村振兴的口号。环顾四周,绿树洇漫,篱墙房舍,石磨老井,错落其中。小溪潺湲处,一户人家墙头摞放着几片残砖旧瓦,大门口支楞着一辆槐木小推车。“你是哪来?进来喝个水吧。”一个和蔼的老者腰里别着烟袋,隔着墙头向我打招呼。“洪凝的,不渴,谢谢老人家。”我抖了一下背上的画夹搭讪:“这里空气真好吆,村中有几户人家?”老者稍一思索:“过去全村一百多户人家,而今这东沟,只有九户,另外西沟还剩九户,都是上年纪的老人,空气再好,也留不住年幼的……” 据说去年十月,新时代茂腔剧团在村前银杏树下唱小戏,表演者三两人,围观者仅有七八人而已。现如今,像北山这样的小山村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是谧静的冬季来这儿写生或逗留,闻到的只有乡间那股熟悉的味道,没有芬芳,看到的也没有诗和远方的浪漫,都是乡愁。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当然是明前雨后,流水潺潺,岁月静好,听几声鸟叫,数几个花开,而远处山坡茶园那一抹翠绿,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期许。
看山还是山, 一贯遵循师自然,师造化,不屑于戏笔写生的我,素心空寂,对景写真,渐入佳境,如醉如痴,得鱼而忘荃,得意则忘形,共斩获水墨小品十二帧,七言绝句十二咏,可谓是人在画中,画在诗中,诗在心中,十分笔墨间三分清醒,三分慵懒,四分逍遥。
乱石铺街花影断,小桥流水幽人看。
落红几片付南溪,北谷无音惟一叹。
村舍疎篱方画妥,桃花只点两三朵。
莫嫌笔下不生风,春水细波未涂抹。
日落三杆画意倦,纸中水墨任洇变。
岭头尺树偶摩云,山脚豆人闲洗砚。
小桥村外横溪卧,甘谷无弦鸿影过。
负手春光向夕阳,遥峰近水闲吟课。
乡愁深处多贫迹,三分心酸留咫尺。
浓淡干湿鬼画符,高低错落乱插石。
双桥对镜余晖散,万斛明珠流不断。
秃笔一掷上云端,人间长卷已多半。
偶把写生当墨戏,北溪率笔得真意。
画中留白拟题诗,捡个石头涂满字。
十一
三径荒芜似走弩,淡妆轻染因停雨。
老圃半畦菽粟稀,石墙残瓦青铜古。
十二
怅然回首落花谷,惟见黄莺鸣古木。
村小久无再少年,乡愁万语不堪读。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