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河游记
文/李兴高

我的家乡在洛阳市西南部的丰李镇,流经丰李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它就是甘泉河。其实,甘泉河在丰李人的口语中一直叫作甘水河,或者甘河。
甘泉河之得名,是由于其水甘甜。据历史记载,东汉时期的皇家菜园、茶园也在这里。如著名的汉代芙蓉园、骞园等,芙蓉园是种植莲藕的,骞园主要种植苜蓿菜,苜蓿菜也是一种草本茶。而士大夫煮茶,也是在甘泉河取水。魏晋时孙登、阮籍是品茶名家,他们都曾隐居于甘水一带。
甘河自古就名不虚传。《水经注》记载:“甘水发源于鹿蹄山”, 其中的甘水指的就是现在的甘泉河,它源于伊川县樊店村,向北流过丰李镇,在小作村东汇入洛河。与伊水、洛水、瀍水、涧水、谷水一起位列《水经注》里的洛阳六大河流。人们可能对伊、洛、瀍、涧四条河流比较熟悉,对甘水相对比较陌生,这是因为甘水远离洛阳市中心,流域面积小,流经之地又多为山区,交通不便,除沿河两岸的人知晓外,一般人很少为此到次一游。
为了探寻甘泉河的源头,我曾经两次驾车前往。据说甘泉河发源于伊川县域内的一个水库——范店水库,于是我就打开百度地图找寻,它位于伊川县鸦岭镇南的一个村庄樊店附近。第一次探寻是与老家的一个叔叔同去,那天天公不作美,途中下起小雨。我们沿着最美旅游公路343国道到达樊店村边,下车后站在路边向南眺望,看到的是白茫茫的一片,叔叔说那就是范店水库。本来我们想走近去一探究竟,但因为雨天路滑,特别是通往水库边上的路还是土路,泥泞不堪,根本无法到达水库边缘,只能扫兴而归。今年暑假的某一天,天气晴热,我一个人在家闲着无聊,就又想起探寻甘泉河源头这件事。我二话不说,驾车从洛阳新区启程。大约半个多小时,我已经把车开上范店水库的坝上。这次去水库边上的土路已经修成水泥路,路也加宽了,可以并行两辆车。我把车停好后,开始沿着库区散步游玩。水库边上有一些人在钓鱼,也有少数慕名而来的游人。水库面积很大,站在坝上一眼望不到边。但因为今年夏季下雨较少,库存水量还有所下降。我边游玩边追溯着这座水库的历史。在岸边,我看到一块石碑,上面这样介绍范店水库:范店水库位于伊川县常川乡洛河上游的范店村南,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兴建于一九五八年元月,经“75.8”(指一九七五年8月)保坝加固,于一九八一年十月竣工。控制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设计水位330.56米,相应库容782万立方米,校核标准为千年一遇。校核水位332.82米,相应库容1055万立方米,兴利水位328.10米,相应库容549万立方米,死水位318.34米,相应库容93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34万亩,国家总投资96.8万元,完成工程量35.07万立方米,工日100.7万个。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高程336.3米,全长245米,坝顶宽7.5米,最大坝高31.5米,防浪墙高1.2米,上游为装砌石护坡,下游为草皮护坡,下游排水设施有砂石倒滤排水体。输水道分上下两级,均在左岸,上级长105米,进口高程318.34米,最大泄洪量1.22立方米/秒,下级长175米,进口高程309.84米,最大泄量0.82立方米/秒。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系敞开式,长258.3米,底宽18米,边坡1:1,浆砌石护坡。纵坡1-452,堰顶高程328米,末端设挑流鼻坎消能,最大泄洪量220立方米/秒。
范店水库管理所
一九八八年十月一日
通过以上简介可知,这座水库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它原为土坝,主要用途是防洪灌溉。而最近的一次除险加固工程是在2020年,也有石碑为证。这次的加固是全方位的,对大坝、输水洞、溢洪道等都进行了整治。所以,我这次到达范店水库时,看到的大坝已不是一座土坝,而是钢筋水泥结构,要比以前更加坚固耐用。
甘泉河作为洛阳历史上的著名河流,它的沿岸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其中石佛寺石窟颇为著名。 石佛寺石窟位于伊川县鸦岭镇西北的石佛寺村北。 据说是北魏时期的作品,开凿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赐年间,掐指一算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同宜阳虎头寺石窟、伊川净土寺石窟、偃师水泉石窟、嵩县铺沟石窟、伊川吕店石窟、新安西沃石窟等一样,都是北魏都城自山西平成迁到洛阳之后的遗存。有人说这几处石窟都是选址试凿的产物,最终选址龙门西山、东山,那样的话,其历史比龙门石窟还要早些年吧。出于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我专门驾车到达石佛寺参观游览过几次,最近一次是在国庆节期间。石佛寺有两个洞窟,一南一北坐落在一个山崖上, 其中北侧洞窟较大,高5米、宽4.5米。正面有坐佛一尊,身高1.5米,为佛祖释迦牟尼像,慈眉善目,双臂膝线条清晰。近年来,经周边村民自发保护,对洞窟中的佛像进行了修复,并在外面建造了几座殿宇,供周边百姓烧香拜佛之用。但美中不足的是,寺内佛像用金漆涂刷,虽然靓丽不少,却失去了原貌,影响了文物价值。
甘泉河岸边的历史文化遗存还不止只有石佛寺一处。再顺流而下,我们就来到东坡、河口村,现在这里属于洛龙区管辖。据说至今在洛龙区河口村、东坡村还留有武则天取水处、拴马场、公主坟等遗址。据历史学家考证,从隋代开始,宫廷饮用水多用甘泉河之水,其取水点在今丰李镇河口村,这里有一个高地,至今仍留有皇家拴马台的名称。隋炀帝比较喜欢品茶,又喜甘水之美,就在这里建了甘泉宫。甘泉宫,因为建在甘水河中游的飞山地区而又名飞山宫。这里是一处很好的品茶休闲之处,武则天常驻甘泉宫。唐玄宗多次到甘泉河一带考察,责令增修了不少水利设施。隋唐洛阳城在北宋末年毁于战乱,金代以后,洛阳城市饮用水多用井水,甘泉河作为御用水源也成为历史。但是,这些历史遗址,足以可见甘泉河厚重的历史价值。
甘泉河不仅有着辉煌的过去,还有着美好的今天和可期的未来。进入新时代,丰李镇迎来了大开发,甘泉河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十三五”时期,甘泉河下游经过整治改造,形成环境优美的甘泉河湿地。据介绍,甘泉河湿地丰李段全长3.5公里,治理内容主要包括主河槽清淤疏浚、两岸修建堤防并配置景观绿化、滩地临河侧设置5米宽的人行步道。现在,甘泉河湿地河口到小作段一期已经建成,这里水清岸绿、鸟语花香、芦苇片片、树木成林,迅速成为洛阳市近郊有名的旅游景点和休闲打卡地。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岸边散步、健身、垂钓、唱歌、拍照。特别是节假日,更是游人如织,大大小小的车辆停满湿地两岸。目前,甘泉河湿地二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已经靓姿初现。湿地二期主要位于洛龙区东坡村,河岸两边种植花草树木,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疏密相间的自然美景。通过拓宽河道,清除淤泥,修建水坝和钓鱼平台,建设亭台楼阁,美化周边环境,打造亲子露营目的地、康养静心目的地、特色美食目的地、红色研学目的地,叫响“甘泉溪谷.东坡寻鹿” 品牌,成为洛阳周边一处绝佳的休闲旅游胜地。为了加快甘泉河旅游开发,位于甘泉河上游的伊川县鸦岭镇政府拨付资金,在伊川所辖甘泉河沿岸修建了一条数米宽双车道的柏油路,解决了甘泉河周边百姓的出行困难,实现了甘泉河沿岸道路的上下联通,为下一步甘泉河旅游的整体开发打下坚实基础。甘泉河环境整治工程, 大大改善了甘泉河周边的生态环境,造福两岸百姓,也为辖区经济的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格力、银隆等大项目落地见效, 洛阳二高慕名而来,丰李街区店铺林立,商业繁荣。随着甘泉河湿地二期的建成开放与甘泉河沿岸公路的上下联通, 来此旅游、投资兴业的人会越来越多。 相信不久的将来,甘泉河必将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文旅产业的发展添上浓重的一笔。
2025.1.24修改
作者简介:李兴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教育工作者,有诗歌、散文、评论等百余篇作品发表于期刊杂志、网络平台。讴歌新时代,传播正能量,沟通交流,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