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着“蔬”心生活的一家子
作者:刘弼德
每个家庭,在过去的日子里,都经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酸楚。我们村里有这样一家人,男的通情达理,非常爱面子,为人直爽洒脱,眼睛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可穿透一切困难。此人口才好,而且幽默风趣,只念过三年书的他,却能编出朗朗上口的乡土客家顺口溜,因此,大伙给了他一个美称“开心果。”
妻子温柔贤惠,勤劳朴实,名叫贤妹。生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叫招娣,二女儿叫来娣,小儿子叫冬生。一家子和和睦睦,过着“蔬”心的生活,从贫穷到富有,有着无以言表达的感动,有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故事还得从七十年代生产队时期的一个年夜饭说起。“老翁愁添岁,孙童喜过年。”人们都说,年的脚步是压不住的,只能把一年的光景,一年的心事盛在年夜饭的饭碗里,用欢乐热闹的团圆饭压岁。
那年代,贫穷是共同的特征。过年了,开心果家的日历和大伙的一样,到了除夕,该全家热热闹闹吃个年夜饭。 但是,开心果家的年夜饭比往年不一样,因为开心果搞副业的钱没领到手,桌子上没有鱼肉,只是一桌子青菜芋头,冬瓜、番蒲(南瓜)。而心善手巧的贤妹,把这些蔬菜煮成了一大桌像似大餐的“素菜宴。”晚饭间,小儿子冬生一直在叫:“我要冬瓜,我要番蒲。”爱面子的开心果马上说道:“不能说要冬瓜、要番蒲,要冬瓜就说要扣肉,要番蒲就说要精肉(瘦肉),而且要大声喊。”为什么呢?其目的是能使隔壁的人家听到,可证明开心果家不是没肉过年。吃过年夜饭后,开心果来了一首吉祥顺口溜:“过年青菜芋头饭,明年生活更浪漫,过年鱼肉没上台,明年肯定发大财。”
开心果除参加生产队劳动外,农闲时搞些零星副业,砍柴、烧炭、做小工。妻子贤妹则打理家务,种菜、喂猪。两夫妻恩恩爱爱,从未红过一次脸。贤妹在我们村里是个种菜高手,她种出来的菜无人能比。开心果只要有闲就会帮妻子淋菜,他有一口头单:“若想夫妻更恩爱,挑起尿桶去淋菜。”
冬生有一舅舅是民办教师,一天来到冬生家对外甥们说:“你们家现在这么穷,为何呢?就是因为你们的父母没文化,只知道干苦力,改变你们家贫穷面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好好读书,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知识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一堂收获满满的人生课,句句是道理,激励着冬生姐弟三人。开心果当时也在场,听了小舅子的一翻话,对三个孩子说:“读书一本生万利,唯有读书才有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人民币。”
开心果虽然没文化,但他心里非常清楚,要想改变家庭贫穷的状况,只有教导三个孩子努力读书。“忍食净着”的他,每逢圩日挑柴卖炭,从来不舍得吃一个馒头或吃一碗“吊颈粉。”但他有个习惯,那就是要去一趟新华书店,买一两本书,最简单也要买一本连环画。
与其为昨天流泪,不如为今天流汗。冬生姐弟三人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因此在学习上格外用功。他们姐弟三人是我们村里大家口中“最牛”的孩子,不仅成绩优秀,拖地、洗衣服、摘菜、喂猪、做饭等日常家务,几个孩子也都主动轮流做。学习上,姐弟三人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那年代,上初中与高中都要自己带米带菜,手巧的贤妹会准备好不容易坏的干菜,香干、菜干等。而开心果给孩子们说:“读书就得读苦书,就要吃到干嘚来。”他的解释是,“干”与“官”谐音,多吃干菜以后就能“当官。”他这种解释大家都认同。
梦想向他们招手,冬生姐弟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大姐招娣考取了农业大学,二姐来娣考取了医科大学,冬生则考取了师范大学。如人所愿,姐弟三人不仅实现了大学的梦想,他们还在大学期间继续努力学习,希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以此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冬生读大四时,两个姐姐已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成家了。而冬生大学毕业后在一所高中任教,两年后,在两个姐姐帮助下,在县城买了房子。通过朋友介绍与一位小学教师名叫春梅相认,春梅不但人漂亮,心灵也美,两人相识不到一年就结婚了,婚后第二年生了个大胖小子。在这大喜的情况下,冬生自然就把父母请下了城里照顾小孩。开心果夫妻俩非常开心来到了城里,开始过城市生活。
俗话说:“一仓谷,三仓菜。”贤妹来到县城一直想着如何解决全家人能吃上放心的蔬菜问题。于是,贤妹在郊区租了一块地,自己种菜,解决了全家人吃菜问题。与贤妹同一小区里的许多妇女看到贤妹的菜种得好,都跟着租地种菜。大家都说自己种的菜健康环保,吃得“蔬”心,吃得放心。
加减乘除算不出人间富贵,油盐柴米充实着人间烟火。开心果、贤妹这对老夫老妻,在县城居住了十多年后,觉得不适应城里的生活。跟儿子儿媳说:“现在孙子上初中了,不用接送了,我们俩想回老家住一段时间。”冬生夫妻俩尊重父母的想法。
开心果老两口回到老家,像鸟冲出笼子一样活跃。养鸡、养鸭,种菜,把菜园打扮的色彩斑斓的画卷。贤妹每天早上就开始忙碌,播种、浇水、施肥。不久,嫩绿的小芽破土而出,争先恐后地向上生长。菠菜、生菜、小葱,一行行一列列,整齐划一,散发着泥土和生命的芬芳。
一天,我路过开心果家菜园,看见开心果夫妻俩在菜园里说说笑笑。我停下脚步上前问道:“贤妹婶,你们跟着冬生在城里享福不好吗?何必回老家来干活?”贤妹笑嘻嘻道:“过奢侈的生活不代表快乐,回到老家最主要的是能够吃上自己种的蔬菜,儿子、孙子、外甥们都喜欢吃我们老家种的菜,说是健康又环保。”开心果接着就是一首顺口溜:乡下空气好,有花又有鸟,种菜养鸡鸭,最适合养老。
每逢假日,冬生与两个姐姐都会带着孩子们回到老家。一到老家,孩子们第一时间就飞跑到贤妹的菜园。到了菜园,这个说:“我最爱吃奶奶种的菠菜,中午我自己动手。”那个说:“我最爱吃外婆种的茄子,中午我自己炒这菜。”整个菜园立刻欢腾起来。开心果看到此场景,又是一首顺口溜:儿孙放假回老家,亲情连着你我他,摘菜逗鸟捉迷藏,个个心里乐开花。
摘回了菜,一家人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随着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陆续上桌,整个屋子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蔬菜宴”开席了,开心果看着孙子、外甥围坐在餐桌旁,兴奋地介绍着自己参与制作的“作品”,那份成就感让他们的小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作为做长辈的则满眼慈爱地看着他们,眼中闪烁着满足与幸福的光芒。
午餐中,儿孙们谈笑风生,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点滴,小孩不时地插科打诨,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所有的烦恼与疲惫都烟消云散,只留下满满的幸福与温馨。
饭后,一大家子人一同漫步在乡间的小道上,享受着乡村的凉爽与宁静。小孩牵着爷爷奶奶的手,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那纯真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的花朵,温暖而明媚,不加雕饰,自然流露。这样的假日,简单而平凡,一家子人玩得开心,吃得“蔬”心。
时过境迁,如今的农村每个家庭平时餐桌上都是大鱼大肉,想吃什么就买什么。而开心果一家人想法却不同,开心果常说:“荤素搭配,营养美味,珍惜食物,绝不浪费。”
在这个快节奏的新时代,一家人能够共同营造出一个“蔬”心的小天地,实属难得。每一份蔬菜、每一份健康、都是这份“蔬”心生活的宝贵基石。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像他们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让爱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流淌,共同“蔬”写属于一家人的温馨篇章;让这份“蔬”心,成为一家人永恒的港湾。
作者简介
刘弼德,中共党员,龙南市桃江乡中源村人。江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龙南市作家协会理事。纪录电影《加油吧!乡亲们》主人公。历任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现任乡蔬菜办主任,乡司法所专职调解员。江西省十佳“法律明白人”,赣州市金牌调解员,赣州市优秀网格员,龙南市最美调解员。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及众媒体平台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数百篇(首),曾获全国、省、市文学赛多个奖项。
(图文供稿:刘弼德)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