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近听称呼
文/靳肖 甲辰腊月

谁咋样称呼你,不只是尊重,还有心的远近,情的薄厚……
村里有一个远古的故事:说有一个叫王叔的,早年十分狼狈,七八岁父母双双过世,无衣无靠,沿门乞讨。一十二岁开始给东家干活,吃饭问题才勉强得以解决。家里茅草屋,雨侵风偷,床上破被,也是七疮八孔,那日子过得才叫一个寒颤。等到他二十岁,一个外地女人要饭路过他家门口,他毫不思量,把他家仅有的俩馍馍和一升包谷面全给了她,之后,也因为接济,他和她成了一家子。他有了媳妇,之后又生了个儿子,一家三口的小日子逐年顺畅起来,也就是因为他置了地,建了房,有了娃,有了钱,他在村子里的地位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之前,不知有多少人给过他白眼,叫过他要吃(方言要饭人),也不知村里有多少家的狗把他咬过,打有钱了以后,大家都开始把他叫王少爷了……
我想,如何称呼一个人,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大实际意思,可不一样的称呼绝对能试探处别人对情感深度。比如,你上班的时候,人家称你主任、称你局长、称你书记,如果在军队,士兵们不光会给你敬军礼,更会叫你首长,如果你在学校当领导,大家都会叫你校长,在医院当领导,无论是职工还是患者,大家则都会说院长好!这是是什么?我说是职务效应,是畏是惧是尊重孰能说的清楚!在社会层面,朋友,弟兄,包括有时候的所谓的红颜,蓝颜,都和你的身份地位直接挂钩,其中自然掺杂着太多的水分……假如你退了,假如我也退了,那怕原来的你一点儿都没改变,人家还会如过去那样称谓你吗?我想,水都在变,大家对你的称呼一定会变!他们会由原来张主任叫成老张,把王县长喊成老王,把李院长称谓老李头……人们不会再次想起你的过去,不会把你的感受考虑的深沉,见个面,能打个招呼就很不错了,甚至,你觉得你很倾情以待的人都会很吝啬的给你发微信了,这就是事实,更是一种残酷!
窗外飘雪了,我爱,因为这是我一个冬天的渴盼。正好,拼凑一些文字,活动一下指头,触动一回心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