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平实的语言,写熟悉而有温度的人物
文/芦芙荭
李育善兄打来电话说,张书成先生要出一本书,让我给写个评论。李育善兄的创作成就很高,张书成又是其乡党,我来写这个序有点班门弄斧之嫌,但恭敬不如从命。便静下心来细读了他传来的书稿《棣花纪事》。
近两年,我所供职的单位商洛市群艺馆“三区人才”培养计划走基层活动,聘请省、市著名作家到各县(区)举办了各种文学培训,让我有幸认识了好多身处基层的文学朋友。他们当中有好多人,都是奔着对文学的热爱,心无旁骛,默默写作,有了成绩也不事张扬,他们只是愿文学能陪伴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生活极尽丰富些。张书成先生就是去丹凤县搞活动认识的。
书成先生当过教师,当过电视台的编辑,还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任过职。其人能文善武,为人谦逊低调,待人和善友爱,做事活跃却张弛有度。丰富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为其创作积累了很多的素材。《棣花纪事》这本书里所涉及的诸多内容几乎与其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涉猎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读了这本书,也就能大概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朴素的情怀,真挚的情感,诚恳的态度,写实的手法,奠定了这本书的扎实的写作基础。
在《棣花纪事》中,书成以他的出生地圪崂为圆点,并没有将他的写作触角伸向很远,而是把目光专注于此,用写实手法,真实地记录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间,发生圪崂村中的那些人那些事。这种带有趣闻轶事的写法,比如《远去的纸喇叭》《听墙角的故事》《偷吃往事》等,读来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甚至有了几分尴尬。他却贴上自己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记录特殊时期圪崂人的生活状况,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的标签。文中所写的人和事,物和景都是他熟悉的,与他朝夕相处的,可以说都是与他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但那些近乎荒唐的故事,却游走在真实与虚幻中,让人难辨真假。同时,他却以当代的精神视角去审视他们,去重新打量和回望这个地方的这些人这些事。这种民间叙述,即保持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等之间的融洽关系,也塑造出了有趣,有温度的人物群像。让我们在耳熟能详的情景风物中享受到别有的阅读体验。
在《棣花纪事》中。书成的叙述温度和他所叙述对象的温度保持一直。他用平实朴素近乎白描的语言,承担着一个忠实记录者的角色,把与其工作相关的人与事,想法和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那种娓娓道来亲切、那种张弛有度叙述节奏给人心阅读的快感。有许多篇章,几手看不到作者的设计感,这也许是无意为之,可读起来却显得朴素自然,好像生活原本就是这样,也应该是这样。我只是把它呈现出来。就像是个素面的女子,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感觉,也犹如一缕来自田野的清风。让人感觉到了一种神清气爽。
书成先生说,他从小就喜欢文学,却一直为生计奔忙,无法实现心中的梦想,他想通过抒写《棣花纪事》来了却一桩心愿。他更想把心中对家乡的情和爱,浓缩在自己的作品中,补偿对家乡的亏欠。文学就是一种自我的表达,也是为自己的灵魂寻找个回归的地方。书成先生无论走到那里,他的心里念念不忘的魂牵梦系是自己的老家,是那个叫圪崂的地方。他把自己的目光始终关注于此,关注着那里人的生存与发展。希望书成先生今后能以圪崂为据点,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作者简介:
芦芙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陕西省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艺术家资助计划入选者,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青年文学》《雨花》《长江文艺》《作品》《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原创版》等刊。出版有小说集《一条叫毛毛的狗》、《袅袅升起的炊烟》、《扳着指头数到十》等多部。曾获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柳青文学奖、梁斌小说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