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蛇年梦幻之夜!峰峰龙洞珠泉景区荷灯绽放
作者:吉卫东
蛇年春节临近了,峰峰街头虽寒风嗖嗖,却丝毫没有减低人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熙熙攘攘,路上车水马龙,大街小巷人流穿梭,叫卖声此起彼伏。逛街的人们扶老携幼,大包小包,年货市场购销两旺。
人们在忙忙碌碌买年货的同时,也没忘记寻找一些松弛感,沿河边走走,发现龙洞珠泉景区也很热闹,看见河中片片荷灯正在绽放......
在滏临大桥头的河边,人头攒动,往西走的这条马路上张灯结彩,矗立起一座古今结合造型的大牌坊。一条灵蛇盘踞在顶端的阁楼上,寓意灵蛇献瑞。牌坊的横梁上写着四个大红字组成的成语:龙举云兴。
龙举云兴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贤臣亦必得其主而事。这个成语出自《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举云兴,三雨而济,天下荡荡。”预祝事业如龙举云兴,蒸蒸日上。
因为紧挨着黑龙洞村,和龙有关,民间称蛇为小龙。牌坊装饰得喜气洋洋,预示各项事业发达兴盛,使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讨个吉祥好兆头。这个成语写在牌坊上恰如其分,是画龙点睛之笔!满街树两侧高挂的红灯笼,排列着一长溜各种风味小吃摊位,还有海盗船游乐设施等等,吃喝玩乐俱全,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
只为一看河灯,不少游人驱车不远百里,举家出动,马不停蹄赶来,一探究竟。引人眼球的,还有停靠河边蓄势待发的龙船……装饰精美的巨大龙船,威武的龙头欲腾空而起,龙身彩绘得古色古香,两侧有扇面国画,入口两边还写有楹联,真是霸气得不得了!
河灯,又称“荷灯”、莲花灯,是民间集许愿、纪念、祭祀等活动于一体的古风。早先传统河灯一般是在纸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
笔者心想,荷花历来是吉祥的象征,水波中各种造型的花灯流光溢彩,构成一道亮丽的景观。在峰峰似乎是来自响堂山石窟寺莲花宝座,抑或从磁州窑白地黑刻的缠枝荷花纹?
你看,这样的河中美景,是不是“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进入夜晚,华灯初上,峰峰的夜是好诱人!河中的音乐喷泉不容错过。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立体造型巧妙融合了现代时尚元素,赤橙黄绿青蓝紫,变幻无穷,营造出一个璀璨的梦幻空间。造型犹如四朵巨大的花瓣。泉水有韵律地喷射而出,化作一个个精灵般的音符,吟唱出摇荡心旌的小夜曲……引来游人阵阵惊呼,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此景让笔者的思绪和着夜色,追寻着历史长河的记忆。放河灯习俗,在河北省的很多地方都曾经有过,河灯喜庆习俗代代传承。与滏阳河航运的发达有很大的关系,明清两代,沿河码头商贾云集,以河灯为形式的祈福和祭祀活动随之风行。只不过很多地方的传统都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小小河灯,点点微光,却点亮了百姓心中的希望。
据地方志资料记载,滏阳河灯在冀南地区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原地区河灯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古老祭祀活动的遗存。放河灯的来历,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在过去滏阳河水运发达,从位于河流上游的峰峰等地运输出产的瓷器、煤炭等的货船,顺着滏阳河就会直达天津,沿河两岸有很多个重要的码头,河流两侧的商户、住户等都是在那时慢慢发展起来的。后来为了纪念一名当时很有威望的商人,村民们每年正月十五就要放河灯,或祭奠先人,或纪念逝去的亲友;另外一种说法是村民们用放河灯的方式来祭奠河神,为今后的生产生活祈福,并为孩子们保平安……后来放河灯,逐渐演变成元宵节的一种喜庆热闹的民俗活动。

现在河灯的制作工艺不断创新,使用的材料已不局限于纸和木,其造型更为丰富。
你看,河灯的造型有祥云中的白鹤亮翅,荷叶丛中的鸳鸯戏水,盛开的荷花簇拥着龙纹梅瓶等。放河灯有其特定的地域要求,因此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在水岸人家。
听当地老辈人说,放河灯能除病灭灾,顺着河水漂流走,能把人们的祈福传得很远。一眼望去夜幕下,潺潺流水中,滏阳河源头的河灯如繁星点点闪烁,盏盏河灯点亮人们心中的美好祈福!
一场场灯光秀,多么奇妙的夜晚!
晚风中,笔者和友人驱车经过磁州窑路,大型山体雕塑《千年磁都 中国非遗》犹如壮美的画卷在你面前徐徐展开。如果说音乐喷泉是峰峰的小夜曲,那么夜幕下的山体浮雕就是一首沧桑浑厚的交响乐。
连绵的山崖壁上光影摇曳,灯火阑珊,隐约能听到传来悠远的驼铃声。这是一场璀璨的视觉盛宴!诉说着磁州窑的千年历史,沙漠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史诗,感受一次心灵与视觉的双重旅行,似乎让时光倒流。游人沉浸在光影色彩的变幻中,迷离的树影、驼影与山影又在晚风中交相辉映,浮现出穿越时空的梦幻之夜。
蛇年春节期间,峰峰文旅持续发力,各种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努力实现从矿区到景区的蝶变,发展路径在从“卖资源”到“卖风景”华丽转身。
峰峰有全天候的美景,这里有好山好水好文化。来一场风风火火游峰峰吧,这里不但白天景色有魅力,夜晚更有灯光秀加持,增添了几分魔幻色彩!八方来客畅游峰峰,亲身感受民俗的力量和震撼,相信一定会不虚此行,给你带来全新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