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群芳
文/李益萍
(2025.1.27於广西南宁)
惊悉江西武冠集团董事局原主席李群芳先生於2025年1月26日清晨因心脏病复发不幸突然仙逝,享年62岁。深感悲切。二十多年前的情景犹如昨天,那时作为萍乡最好的企业之一,江西武冠集团是中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佼佼者,在全国各地均设有销售办事处,我正是这浩浩荡荡销售大军的一员。在那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年代,我们共同奋斗,共同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如今,这位曾带领我们前行的企业家已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1、 我和先生弟弟建芳十分熟,那一年因去白源镇拜访一位领导顺便去参观了武冠集团,当我第一次踏入武冠的大门时,就被这里浓厚的工作氛围所吸引。公司不仅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更重要的是有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先生的领导。他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坚定的决心,带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领军者。当时,当时我还在乡下工作,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有幸加入集团参与到公司的销售业务中,亲身感受到先生对每一个细节的关注和对每一位员工的关怀。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得公司在行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并迅速扩展到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2、1994年,先生创办了江西武冠实业集团之前身——萍乡市赣西防水材料厂。创业初期,企业仅有6名员工、几千元资产。然而,经过十余年发展,企业拥有武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蓝波湾花园酒店等成员企业,总资产逾3亿元,综合实力位居中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前三强。
他带领武冠企业,通过做活人本、做优成本、做好资本,走出了一条以品牌战略为主线,发散性经营、集约化运作、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之路。始终以改革的姿态践行创业者的誓言。在创业历程中,着眼未来发展,把握住每一次发展良机。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机制,革新观念,逐步朝着现代企业迈进。1999年,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时,企业被政府界定为先生个人领办的私营企业,全部资产归其个人所有。在个人利益得失面前,先生本着“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观念,作出了对企业长远发展起着攸关重要的决策:他本人只拿34%的股权,将股权的66%按贡献太小,量化给管理、营销、科技骨干,使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捆绑起来。2002年,又将企业变更为江西武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并以此为母公司,组建了江西武冠实业集团,使企业快速发展,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 、“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
先生坚持广纳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与江西省建材院、上海建科院、中国建材院等院校进行广泛的技术合作,并于2002年,聘请了国内10多名专家,成立同行企业的第一个专家委员会,实现了健脑发展。企业员工中68%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高级职称的28人,中级职称的116人。在物质激励方面,除了工资、奖金外,还给关键人才配置股权,使打工者变成企业所有者;在文化激励方面,通过《武冠人》内刊宣传优秀员工的典型事迹,大力表彰优秀人才。他把创新体制当作永葆企业活力,激活企业发展的潜能。在武冠五易体制的大跨越、大发展的背后蕴藏进取动力,就是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武冠实业集团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创新体制,激活机制。在企业起步阶段,资金较为困难,先生提出了“大科技、细生产、大市场”的“哑铃型”经营模式,把钱用在刀刃上,加大科技投入,全力开拓市场,先后在全国开设了43个直销办事处,建立一支300多人的营销队伍,积极推行知识营销、专家营销,凭借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通畅的营销渠道,“武冠”产品很快进入到上海、北京、广州等主要市场;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销售半径受到物流成本严重制约时,先生又提出了发散经营思想,即将产品生产前移到市场一线,在上海、天津、重庆、甘肃、广东、北京等地开办了子(分)公司,实现了销地产的转型,完成了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合理布局,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做优品牌,努力提升企业美誉度和产品附加值。企业坚持“科技领先、品质致胜”发展理念,探索市场经济下“哑铃型”经营、发散性经营、虚拟化经营等管理模式。一直把品牌创建、商标管理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建立起顾客品牌忠诚度。武冠商标于1997年获准注册,仅用三年时间,就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之后,该公司又向“中国驰名商标”的目标冲刺。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如愿以偿。2005年6月,武冠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又摘取了“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
以虔诚的心态承载着企业家的责任。多年来,企业十分关心社会公益事业。集团主要领导分别与12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并带头参加义务献血,累计献血1000CC。武冠员工已有200多人次参加了义务献血,献血总量达40000CC。企业倡导员工每月从工资拿出10元钱设立爱心基金,累计捐资300余万元,建立了武冠石源希望小学,设立了华中医科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冠”奖助学金。连续六届协办萍乡市“武冠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 2008年,面对汶川大地震捐资30万元支持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群芳先生的创业历程
先生并非一开始就涉足商界,他早年毕业于一所医学院,主修医学专业。毕业后,他在一家乡镇医院工作多年后任院长后任乡镇副乡长分管乡镇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始终怀揣着更大的梦想。起初,公司规模不大,只有几名员工几,自己既是厂长又是销售员,起初生产“一次灵”防水剂,2000年随着业务增加成立江西武集团,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不断创新的技术,公司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绩,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打开了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西武冠集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行业内的翘楚。
3、2004年我离开武冠集团后一直在外省工作没有时间拜访先生,但始终如一地关注着他。得知他出任上海萍乡商会会长的消息后,我深感欣慰。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先生继续发挥近几年来,先生逐渐淡出企业管理,转而投身于瓷器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他对瓷器艺术的热爱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参观一场陶瓷展览时,他被那些精美的艺术品深深打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文化,他多次前往景德镇等地考察,并拜多位著名陶瓷艺术家为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先生深知陶瓷技艺的收藏和传承价值,还在广州、深圳和家乡萍乡举办了一系列陶瓷艺术展,展示自己收藏的作品。
2016年,先生在安源区创办了蓝波湾艺术馆,旨在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欣赏和学习陶瓷艺术的场所。该馆不仅陈列了先生个人收藏的大量珍贵瓷器,还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陶瓷艺术家前来举办讲座和作品展。通过这些活动,先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这一古老的东方艺术,从而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先生对书法书画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认为,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各种书法公益活动,义务为社区居民和学校师生授课,推广书法艺术。近年来,先生还热衷于举办各类书法书画展,邀请驰名书法家和画家来到萍乡,与当地爱好者进行交流互动。今年元旦活动中,他曾发表热情洋溢的祝辞,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从这些活动中可以看出,先生已从一个企业家转变为一位真正的收藏家和文化传播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
5、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尽管我们不愿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但先生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举办展览还是参与公益活动,他总是亲力亲为,力求做到最好,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先生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留下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愿群芳先生此去仙台皆无疾,留取艺心于人间。先生一路走好!
李群芳先生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文化传播者。从创立江西武冠集团到担任上海萍乡商会会长,再到投身陶瓷文化和书法书画事业,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的离去让我们感到无比悲痛,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铭记先生的教诲,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