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味:岁月中的温暖与希望
(散文)
杜继申(四川)
年味,犹如寒冬里熊熊燃烧的烈火,驱散了刺骨的寒冷;恰似时光深处闪耀的璀璨繁星,照亮了记忆的幽径。它仿若一首古老而悠扬的诗篇,在岁末的清风中悠然吟唱,轻轻拨动着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心弦。当烟花在夜空中绚丽绽放,将除夕的夜幕装点得五彩斑斓,年味便如汹涌澎湃的滔滔江水般滚滚而来,将我们紧紧环绕。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记忆中的童年时光,过年堪称一场盛大的欢乐庆典,是一年中最令人翘首以盼的美好时刻。先是大人们马不停蹄地筹备年货,杀年猪、熏腊肉、发豆芽、磨豆腐、压挂面,在白面中掺入一些玉米面蒸些馍馍,接着把房间的各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过去,城市和农村大多是清一色的小瓦房,泥巴墙,不像如今到处都是楼房,装修得漂亮又整齐。过去的瓦房只是简单地在泥巴墙壁上刷一层白石灰,起初看着洁白,时间一长白石灰墙就泛黄了,很是难看,于是有些人便从单位,或者学校老师那里讨来些旧报纸,在墙上刷一层浆糊,再把旧报纸贴上,满墙的报纸,看上去显得颇为明亮,这在当时也算是比较讲究的人家了。
洗衣洗被,给孩子们购置布料做新衣、新鞋,都是妈妈们的活儿。尤其是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纳鞋底、缝衣服,这是那时农村每个妈妈最为辛苦的活儿,但妈妈们的心里却满是欢喜。
还有来自外地的手艺人,有爆米花的,有制麻糖的,有理发的,真可谓是一片繁荣热闹的景象。此时,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男孩子理一个漂亮的锅铲子和桃子似的发型,女孩子用红毛线在头上扎个蝴蝶结,满心期待着过年时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仿佛瞬间将自己幻想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那时,过年的美食令人馋涎欲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肉香,糖果的甜蜜在舌尖尽情绽放。放鞭炮更是孩子们的最爱,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宣告着新年的到来。有些家庭为了节省开支,没有购买鞭炮,便另寻办法。他们从山上砍来一种叫冬青的树木,点燃后,冬青树的叶子便噼里啪啦地炸响起来,那声音与鞭炮声几乎毫无二致。在这嘈杂的声响中,浓厚的年味四处飘散。
大年初一的清晨,孩子们总是早早起床,成群结队地沿着街道村落大声呼喊着“撵鬼”。这是民间流传的习俗,据说能够赶走除夕之鬼,迎来新一年的平安吉祥。吃过早餐,拜年之旅便正式开启。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先给爷爷奶奶拜年,就能收获一把瓜子、几颗核桃。接着给爸爸妈妈、街坊邻居叔叔阿姨拜年,又能得到几颗糖果。当年的糖果是需要票证购买的,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礼物,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无比珍贵。记得我小妹剑梅,她总是把收获的糖果、瓜子、花生偷偷藏起来,对着我说,哥我吃完了,便问我要,当然我也是毫不犹豫地分给她,她却狡黠地冲我一笑。过了正月十五,我发现她不时拿出糖果,故意在我眼前慢慢享用,并炫耀自己还有很多,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当初古灵精怪的她骗了我。当然小妹还是颇为大方地与我一同分享。我们男孩子就没这般小心思。
初二,是去外婆家拜年的日子。外婆、舅舅、舅妈早已精心准备了丰盛的美味佳肴,翘首以盼孩子们的到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其情浓浓。那时候的年味,充满欢乐,洋溢着温馨。
然而,随着时光的悄然流逝,如今的过年似乎少了一些昔日的韵味。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陪伴,亲戚之间的往来也不再那么密切。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孩子们不再为衣食担忧,可那份纯粹的快乐却似乎难以寻觅。但即便如此,过年的仪式感依然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贴春联、挂灯笼,这些传统习俗依然备受重视。一家人围坐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温馨的氛围依然让人感到幸福。
当下的过年,增添了一些新的元素。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人们拜年的方式更加多样。视频通话、电子红包,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也能感受到新年的祝福。人们在过年时,也更加注重休闲和娱乐,旅游过年、看电影过年等新兴的过年方式逐渐兴起。
在这看似有所变化的年味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希望。孩子们虽然不再拥有我们儿时那种成群结队的热闹,但他们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在新的时代中茁壮成长,以自己的方式领悟着过年的内涵。
现在的年夜饭,不像过去都在家里操办,大部分人家都是在酒店预订席位。我们也不例外,大年三十,当我们一家人走进摆满除夕盛宴的大厅,空气中弥漫着佳肴的香气。一道道精心烹制的菜肴,凝聚着家人深深的爱意,每一口都饱含着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回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熟悉的脸上绽放着喜气洋洋的笑容。在这里,没有生活的琐碎烦恼,没有工作的沉重压力,唯有相聚的欢乐与温馨。大家围坐一起,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是亲情最真挚的流露,是家的温暖在心底蔓延。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全家高举酒杯相互祝福,开怀畅饮。这一杯,敬逝去的岁月,无论风雨还是晴空,都已化作生命中的宝贵财富;这一杯,敬眼前的亲人挚友,是他们在人生旅途中相伴左右,给予支持和力量。沉醉在这团圆之夜,每个人心中都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在这祥和的氛围里,仿佛所有烦恼都已消散,只留下满满的幸福与安宁。福佑安康,这简单的四个字,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最朴实、最美好的祈愿。
吃完年夜饭,在守岁的过程中,一家人又去歌厅纵情欢唱,歌声中,有对过去的怀念,有对当下的珍惜,更有对未来的向往。这歌声,是对生活的赞美,是对梦想的追逐。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生命的活力,每一段旋律都流淌着对美好的渴望。在这歌声里,仿佛看到未来的自己,正朝着辉煌大步迈进。
过年,不只是一种传统习俗的传承,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家人的关爱、对亲情的珍视,始终是年味的核心。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依然能够期待与家人一起度过温馨的时光,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们能够在过年时,重拾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也能够创造新的欢乐瞬间。
年味,不只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不只是璀璨的烟花,也不只是亲人的团聚。它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在这浓厚的年味中,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也领悟到了时光的匆匆与生命的可贵。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绚烂的光芒。那一刻,旧的一年悄然离去,新的一年缓缓开启。人们怀着对过去的感恩,带着对未来的期望,踏上全新的征程。在新的一年里,愿每个人都能风调雨顺,鸿运当头;愿每个人都能坚守梦想,奋勇向前;愿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阳光,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因为,年味,不只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开启,它承载着无限的希望与可能,激励着人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砥砺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