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2025年《中国作家网》第一篇重点推荐和封面展示散文,特作纪录。
一套枣红色棉衣
文/宋红莲

这套棉衣是母亲的。
在冰天雪地的数九寒冬,看着八十多岁的母亲,我满心都是担忧,生怕凛冽的寒风伤害到她。于是,我在网上精心挑选,花了一百八十多块钱,仔仔细细量好尺寸,又反复和客服沟通,为母亲订制了一套新棉衣。
收到棉衣时,满心都是欢喜。紫伽色的棉布,面子和里子摸上去柔顺丝滑,凑近轻嗅,棉花的清香悠悠萦绕。指尖滑过,没有一丝冰冷的触感,新疆长绒一级皮棉,果然名不虚传,又软和又轻盈,贴身又贴心,仿佛能把冬日的寒意统统隔绝在外。布面上点缀的小碎花,每一朵都绣得精巧细致,像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灵动又耀眼。母亲一见到,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双手轻轻摩挲着棉衣,满脸都是藏不住的喜爱,当即就把以前的羽绒服搁置一旁。
从那以后,母亲只要穿上这套新棉衣,就再也舍不得脱下来。
母亲年纪大了,行动迟缓,难免会不小心洒些汤汤水水在身上。每次她一边擦拭,一边自责,满脸懊恼:“老了,怎么这么不中用了!”
我赶忙上前,握住母亲的手,轻声安慰:“没事的,妈,我再给您买一套换洗。”
母亲却连忙阻拦,眼里满是心疼:“别再买了,浪费钱。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我穿不完,可别糟蹋东西。”
但我还是不顾母亲的反对,又买了一套同样的新棉衣,只是把颜色换成了喜庆的枣红色。
母亲见我没听她的话,眉头微微皱起,嗔怪道:“叫你别买你偏买,浪费这些钱干啥,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我笑着回应:“您别管,买了您就安心穿。”
母亲却倔强地别过头:“我不穿。”
我没有反驳,心里想着,她总会穿的。
可出乎我意料的是,母亲一直没穿过这套枣红色棉衣,始终穿着紫伽色的那套。此后,母亲吃饭时,总会在胸前围上一块毛巾,生怕弄脏了那套棉衣。
冬天过去,母亲脱下紫伽色棉衣,会在太阳底下晒了又晒,用鸡毛掸子轻轻拂去上面看不见的灰尘,然后把它和枣红色棉衣一起小心翼翼地收进衣柜,妥善保管。
母亲去世后,两个姐姐清理遗物,准备扔掉母亲的所有东西,看到这套枣红色棉衣时,我说:“这套母亲没穿,别扔了。”姐姐们便留下了它。
这么多年,我扔掉了许多旧衣物,却一直把这套枣红色棉衣保存着。只要看到它,母亲那满是慈爱的笑容、唠唠叨叨的叮嘱,就会在耳边回响。
今年冬天格外寒冷,我虽有皮草、羽绒服这些价格不菲的御寒衣物,却总觉得冷,不停地试穿各种保暖衣。终于,我翻出了这套给母亲买的枣红色棉衣,想起母亲说过的“寒不过三九,暖不过棉衣”。
我毫不犹豫地穿上它,刹那间,一股暖流从外至内,暖遍全身。我想起小时候,每到过年,哪怕生活再艰难,母亲也要熬夜为我们每人缝一件新棉衣和一双新布鞋。昏暗的灯光下,母亲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缝进的都是对我们的爱。如今想来,母亲八十多岁了,心里还时刻想着为孩子们添一份温暖。
想到这里,泪水瞬间模糊了我的双眼。这世上,唯有母爱最无私、最伟大。此刻我深深明白,棉衣再暖,也暖不过母爱。它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无论岁月如何流转,这份爱永远不会褪色,会永远珍藏在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