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寯藻,山西好官"寿阳相国"
金口玉言都不算,时间才算。因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尺码。不敢妄议现在的官。老祁是个沉淀下200年的历史人物,不然,哪敢信誓旦旦地说他能千古流芳。
祁寯藻,(生卒1793一1866),山西寿阳县平舒村人。清朝嘉庆年间中了进士,然后入朝为官。陪伴了嘉庆,道光,同治,咸丰4代皇帝。官至军机大臣,为三代帝师。可谓一人之下,万人至上。权倾天下,官位显赫。

古人说山西省寿阳县地处山右,即太行山东麓。沟壑纵横,是适宜人类生存的丘陵山区。这块人杰地灵的热土,有的是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祁寯藻,当是最为寿阳人惦记的先贤。自古佳话风流,大多昙花一现。刻意颂扬者损,臆想万世不朽的会被唾弃。踩不热土地,人群里留不下温度。纵然一时作秀赚下声名,不过轮回三代,一切烟消云散。老祁在紫禁城位极人臣,做到官的天花板。他的存在与故乡的草民没有半点瓜葛。可2百年后寿阳人还在痴痴念他。
祁寯藻姓名也够琢磨的。掰开先嚼一嚼。
祁姓,那说明祁家人不是外埠迁徙来的。祖根在此。5千年华夏文明,商周起才有了符号和文字记载。寿阳祁姓之祖应是地道的土产了。寿阳置县,老百姓有了官衙,有具体的官人统治,应是不到3千年。太原治水英雄台骀"凿开霍山口,空出晋阳湖",原来的汪洋一片通过汾河水道南向注入黄河后,变为天下九薮之一的"祁泽薮"。周朝时管理南至今灵石县,北至阳曲县大片土地的封官叫姬奚。官衙住地在今祁县的麓台山下。姬奚就是古代的名臣祁黄羊,因他与祁泽薮相伴多年的深厚情感,他的姬姓遂改为祁姓,他说了两句"举外不避仇,举内不避亲"的选人用人的公道话,因此青史留名。周朝宫廷内斗,祁奚一家被杀后,祁泽薮被肢解为7个县治。寿阳今天的马首为最早县份。这么判断下来,祁氏应该祁奚后人,是明朝大槐树下移民迁徏到山右寿阳的。
寯字儿很生僻,念(jun,俊),字义的解释是最有才华与智慧。藻,本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还有另一层意思,华丽的辞藻。起名寯藻二字,是他爹雅思的作品,希望他有大才华大造化,没求官运。功成于文法。
按现在的说叨,祁寯藻生在京城。是自小生长在大清的干部家庭,皇城根儿下的天然水土。虽不算舍金匙,但起跑线优越。他爹叫祁韵士,干部级别是户部主事,六品官,相当于如今民政部的副厅级干部职别。虽不能说祁寯藻是纨绔子弟,家庭也一定吃穿不缺。祁寯藻是第5个儿子。他爹的基因也挺好,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也是怀才不遇了吧。可惜祁寯藻20出人头地高中了进士,老祁就撒手人寰了。
寿阳地面上至今还流传着顺口溜,颂扬大清官祁寯藻。
寿阳年年七八分
感谢帝师祁大人
手提竹篮两袖清
银海兜里没装银
晋中人俗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童年的表现即可描写出人的一生。祁寯藻自小聪慧过人,备受父亲器重。他爹曾和友人说过他多次,"莫谓松柏小,已具栋梁才"。小祁不负孚望,20出头中了进士,先后在皇廷兵部、吏部供职,40出头就升职为侍郎,为副部级高干。46岁上转正为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从此一直受皇朝重用。后又擢升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相当于古代王朝的丞相地位,今朝的副国级尊位。因他贵为四朝元老,三朝帝师,所以人们又尊称他为"寿阳相国"。
按说大清是中国最腐朽的王朝,把国家弄得破败不堪,老百姓穷困潦倒。与文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大。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学习历史比较模式最实在。北宋朝时,英国牛津大学成立,明朝崇祯时,哈佛大学成立。大清康熙皇帝"九子夺嫡",宫斗热烈时,德国实行了义务教育。我们民间私塾教化人们如何礼义廉耻,学会怎样的跪拜怎样守清规时,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气机,轰隆隆的工业圈地已开始了。
大清很烂。拒绝开放,拒绝与外部世界沟通交流。独裁政治的可悲就是认为天下是自己家的,自己就是天王老子。拿末日王朝的代表慈禧太后的话说,宁愿外夷把国土拿走,宁愿贫穷落后,也不能让穷鬼奴才们登上历史舞台。宁愿辱国也不能丧失特权。独裁专制是古代野蛮的产物。按说在粪坑里自如的游泳,当是蛆虫。在暗夜里展翅飞翔,当是阴黑的蝙蝠。在浑暗的世道混的风生水起的,没几个好人。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污浊的世界里,清流还是存在的。洁身自好,以有限的力量想改变现状。祁寯藻能够岀污泥不染尘,难能可贵,实为人中奇品。
祁寯藻身处紫禁城的权力核心,四朝为臣,三代帝师,自然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位高权重,按说捞点油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祁寯藻很另类。现代人的口语叫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个顶级的肥差生硬让他糟蹋了。那时候王朝大官员上班,都是4抬大轿伺候,等于现在大奔驰的豪气排场。但大清政府比如今小气,车马费自己掏腰包,公家不报销。可笑的是,身为总理衙门首辅之一的祁寯藻却抠着指头算账。因手头紧张,他辞退了轿夫,改用骑马上朝,以省去一批开支补充家用。老祁的学生,一位在西北某省做巡抚的门生牛树梅到家里看望,见他骑马上朝,家里人的生活简朴抠索,穿戴摆设十分的简陋,禁不住潸然泪下。

咱童年有记忆。晋中几县的人说起寿阳人,说寿阳圪蛋,比他县人很小气。大概可以溯源了,小气文化的源头就是祁大官人。
祁寯藻为朝做官50多年,他有自己的座右铭,三个字"清,慎,勤"。听来很平凡,烟火气重。但格局不如同时代的曾国藩,曾的座右铭是二字"慎,独",文化里透着严谨和伏藏的野心,意在做一头独狼。老祁甘愿做一个普通的好人。他一生践行,一生简朴。俸禄虽不低,他除了养家糊口,又接济穷亲戚,又资助朋友出书刻字。老祁抠门到家,把自家住的公租房转租给他人,自己又租房子节省开支。
祁寯藻做官,从不高高在上,他的清廉,谨小慎微,勤奋勤俭,得到几朝皇帝的肯定。老祁自幼受儒家文化熏陶,毕恭毕敬,逆来顺受,虽有小的波折,受当朝贪腐同僚的排挤,但仕途算顺利。官位一再提拔,成为人人仰慕的一品大员。还被誉为"第一儒臣"。按现代叛逆者的点评,那是清廷最合格的奴才了。的确,老祁是勤奋学习的好人,又是尽职尽责的好官。他的道德情操无庸置疑。一个人活在肮脏的环境中,自己能够勤勉自律,独善其身,实在太难。自古喻清高自洁者为出污泥不染。祁寯藻就是荷花品质。
祁寯藻晚年大概厌恶了官场生活,他又是出名的孝子。多次请求辞官回乡。老祁作为一个人来说,他做的很完美。在父母面前,他是好孩子,在子女面前,他是好父亲。官衙里,他是人人称道的好同事。这是一个骨子里浸透了善良的男子汉。他虽然生在皇城根儿下,但对黄土地充满了热爱。他看到故乡老百姓穷困不堪的生活,年年月月匍匐在土地上,耕者缺食,桑者缺食。他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母亲去世后他回乡丁忧守孝,还是不甘寂寞,走村访乡,田垅间琢磨,写出了一本地域特色的《马首农谚》。
这是一部区域性农学著作,在清代广为流传。祁寯藻不是农学家,身居高位,却能下沉到田间地头,踩在土地上与草民同呼吸,嘘寒问暖,访贫问苦。所以他才搜集到农作物种植的技术,还有谚语,方言,地理,气候,古建,畜牧业,病虫害,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社会知识。与图书馆考古动剪刀不同,这些都是辛苦凝炼出的农学干货,脚下踩出来的学问。与乡村农民与土地少了情感,是绝对不能做成。祁寯藻亲民的故事很多。所以后来为祁寯藻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片名为《天地民心》,抽象的挺好。为什么老百姓心中的好官一直褒扬,千古流芳。只能感慨了,古往今来,权力从来恣意妄为,圈在笼子里很难。靠自觉自律成就的好官可谓是稀缺资源了。

历朝为官,祁寯藻的人品才识有目共睹。当时的大学者,大书法家何绍基评价他,"寿阳相国人伦宗,谓此振兴关圣道"。对老祁的人品才华给予顶级的赞誉。同朝为官的山西五台籍老乡徐继畬,官阶与祁寯藻相差无几,被称之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瀛环志略》一书是他所著。他这样褒扬祁寯藻,"共祝温公无返洛,且看裴公再扶唐"。在徐的眼里,惋惜老祁是难得的治国安邦栋梁之材,将他与北宋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唐朝的名相裴度相媲美。认为老祁辞官回乡一定还会被起用的。他做官公私分明,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寿阳相国"是人们对祁寯藻的褒誉。
今天我们人匹马夫的动用成本研究祁寯藻文化,寿阳县还投资兴建了祁寯藻文化园,不仅是纪念,并不是为了让人们记住一个曾经显赫的大官人。煊古是为了论今。是挖掘弘扬祁寯藻文化具有的现实意义。不说全国,就山西一省象老祁一类的大官不少见。祁寯藻文化广为流传,是老百姓的舌头接力下来的,自然有宝藏。我们慢慢琢磨。
说来说去,祁寯藻文化的真正内涵究竟是什么呢?意图向人们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要传播什么样的理念,作为现代社会的精神营养是文化的根本。更不是为附风弄雅,考古辞藻,吟风弄月。
本人才疏学浅,新近触摸祁寯藻文化,还在皮毛的感觉。老祁的身上也扒不出多少惊天撼地的伟大。人们为什么又特别崇敬他,那么他的伟大一定是融化在平凡的烟火中。老祁在大清皇帝面前是优秀的奴才,可他是被老百姓称道的顶级好人和好官。他没能为改变历史的进程作出划时代的贡献,但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有良善的发心,官儿做大还心系生民。他既是清官,又是务实有作为的好官,为朝廷出过不少治国济民的良策。鄙以为,老祁是彻头彻尾的官本主义者。是农民就种好红薯,是官就思虑生民的疾苦。光凭这一点,是比金子可贵的崇高品质。

官,本是一种高尚的职业,赋予权力管人管事。官无好赖。做好了万民敬仰,口吐莲花。近年官的概念被老百姓污化,因为"老虎""苍蝇蚊子"太多的过。众多贪官的肮脏,被曲写了官的内涵。
祁寯藻是官人的楷模,好人好官。做一时好官的不少,做一世好官的稀有。
祁寯藻文化现象,还真值得我们研究。本人写短文,也意在抛砖引玉。追思"寿阳相国",重在鉴照现实版的今天。
(2025.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