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永恒:回忆母亲的最后时光
李伟华
在那个大年夜的前一天夜晚,我踏上了归途,从繁华的杭州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老家中,97岁的母亲已显得异常虚弱,据姐姐所述,母亲数日来都在呼唤着我的名字。当我出现在她面前,告诉她“我是伟华”时,虽已难以辨认,却仍清晰地说出:“我知道,伟华是我的第二个儿子。”那声音,虽因连日感冒而嘶哑,却满载着母爱的深沉。
回想起前两年,母亲也曾在大年前夕遭遇重感冒,但在姐姐、姐夫的精心照料下,她一次次战胜了病魔。因此,我满怀信心地认为,这次母亲也一定能挺过去。我鼓励她,只要每天进食一些,体力定能逐渐恢复,甚至有望活到百岁高龄。
母亲很配合我们的照料,稍稍扶持便能坐到床沿。姐姐喂她稀饭,她虽吃得不多,却也尽力而为。过不多时,又喂了些奶粉。母亲显然也在努力延续生命之火。
大年夜,母亲的状态似乎有所好转,能进食些许食物,声音也变得有力而清晰。她甚至能自己爬起来解手,这让我更加坚信她能度过难关。然而,母亲却开始抱怨手指、脚趾和背部的疼痛。我轻轻为她按摩,但母亲却说疼痛并未减轻。尽管如此,当我为她按摩腰背时,她还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疼痛减轻了些许。
大年初一的上午,我告诉母亲她已经98岁了,只要再吃点东西,就一定能挺过去。但母亲却摇摇头,指指肚子。我说是肚子空吧。母亲说呼吸都很困难,已经吃不下任何东西了。尽管如此,她还是时睡时醒,偶尔还能自己坐起来。
然而,下午四点,母亲还是摇手表示难以进食,反复说着“我要死了,我要走了”。我虽极力安慰,却终究无法挽留她的生命。那一刻,我渐渐明白,母亲多日未进食,心脏已逐渐衰竭,血液难以顺畅输送,导致全身酸痛。这是她生命最后的挣扎与抗争。
母亲离世后,因为姐哥弟对乡俗懂些,主要安排后事。按照家乡的习俗,要有人守夜,陪伴在她身边。母亲生前,与我聚少离多,我自然要与母亲,再待几天。
回想起在这老屋中的一切,特别是母亲那勤劳的身影和慈爱的面容,我禁不住流下泪水。她洗衣做饭、做豆腐打草鞋、养鸡喂猪……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有时还要农活。在我读小学时,她还积攒鸡蛋、鸡毛鸭毛和牙膏皮等废品,卖钱供我上学。那些日子虽然艰辛,但母亲的慈爱和坚韧却让我铭记于心。
我还记得母亲79岁那年,她陪我去拜年时,我为母亲拍下的那张开心的照片。那天阳光明媚,母亲的笑容也如阳光般灿烂。她的眼睛闪烁着幸福的光芒,连那满脸的皱纹都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温柔与美好。
2022年暑假那次回乡,95岁的母亲还与我聊了两个小时关于她小时候的生活和嫁给父亲后的家庭状况。那时她精神矍铄地爬上暗窄的楼梯去取家谱给我,那自信与坚强的身影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本家谱是父亲用生命最后关头的心血编写而成,如今已传到我手中,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责任。
我的表哥说:“姑妈这辈子也算是享受五福了——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诚然,虽然母亲早年家境贫困谈不上富贵,但从80多岁开始领工资并攒下一些积蓄开始,她的晚年生活也算安稳富足。更重要的是她儿孙满堂生活越来越好这也可算作她的一种“富贵”吧。
如今斯人已逝,但母亲的音容笑貌和慈爱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
2025年农历正月初八于回杭列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