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青春 我的学兵连
作者 刘伯龙
诵读 王劲一 李庆和
视频制作 李庆和
(一)
人们常说,
青春岁月是首歌,
它是那样的悠扬、嘹亮、你唱我合,
伴随着浪漫的旋律,
冲出歌喉,每一句都发自心窝!
人们都说,
青春的岁月是条河,
它有时缓缓流淌 、有时汹涌澎拜,
冲过险滩、流过沟壑,
不时的激起浪花朵朵。
也有人说,
青春的岁月,
犹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刚刚离开地平线、在晨曦中喷薄,
即将霞光万道,光芒闪烁。
还有人说,
青春的岁月好像一把火,
激情燃烧、烈焰腾腾、朝气蓬勃,
有着憧憬和理想,
向往着火热的生活。
人生谁没有青春那段明媚的晨光?
谁会不为这美好的岁月赞颂,
谁会不把这岁月的美好讴歌!
是啊,
无论怎么赞美都不为过!
(二)
我的青春曾在三线学兵连度过,
那是特殊年代的一段难忘生活。
满怀着十六七岁的悲壮,
扛负起充满理想的背囊,
告别了父母和校园,
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城廓!
两万五千余名十六七岁的童子军,
为祖国去修一条战备铁路,
与英雄的铁道兵并肩奋战,
弥补劳动力严重短缺的差额!
从此,我的青春,
便与大山为伍、江河为伴。
在那红旗招展的工地,
在那你追我赶的施工现场。
在那三伏天热浪难忍的帐篷里,
在那数九寒天的扛柴路上。
我们浴血奋战,血肉拼搏,
忍受着饥肠辘辘、食不腹裹。
忍受着思念亲人的乡愁,
难抑泪水滂沱!
我的青春岁月,
洒落在赤日炎炎、灼热焦黄的沙滩;
悬挂在风雨冲刷、寒风凛冽的桥墩;
挣扎在粉尘弥漫、令人窒息的洞穴;
消弭在岩石陡峭、挥汗如雨的边坡;
淹没在秦巴大山、融入了汉江旬河!
我也曾有过犹豫和思索,
但庄严的使命告诉我:
要消灭帝修反,胸中要有全中国。
男子汉当直面人生、不能畏缩!
学兵连的称谓警示我,
三线战士必须坚强、迎风傲雪绝不能软懦!
我与两万五千多名学兵战友,
义无反顾的承受了命运的安排。
血肉相融、生死相依,
我们的青春是在后生可畏的气魄中度过。
我的两万五千余名兄弟姐妹,
把青春交给大山,
把生命交给祖国。
近三年的时光里,
我们以军人的姿态,
昂扬地工作和生活!
面对低劣的施工条件,
超负荷的体力劳动,
随时直面死神的胁迫,
笑傲激流险滩和一个个漩涡。
我们勇往直前,
没有选择退缩!
山巅那118座战友的坟茔里,
长眠着118具年轻的躯体。
我们深知,
随时有可能加入这个序列的,
也许将会是你、他、和我!
我的生命在这里磨砺,
我的身体在这里锤炼,
我的灵魂在这里升华,
我的意志在这里淬火!
在我生命的年轮里,
十七岁到二十岁,
那几道不太规整的轮廓,
却镌刻的如此坚实和深刻!
这段历史、铸就了我们青春的杰作!
去时、我是个弱不禁风的少年,
归来、我已然是一个伟岸的小伙。
我们的青春,
没有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更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愧色!
(三)
如今我们年逾古稀,
鬓已白,发已脱,
腰已弯,背亦驼,
步履蹒跚,行动哆嗦,
一切衰老的迹象,
疑是患上了阿尔滋海默?
战友们会经常相聚,
亦或在网络上会合。
感慨生命无情的流逝,
感叹岁月的无奈和蹉跎。
经常回忆起过往的青春,
畅叙难忘的学兵连生活!
有时也会喃喃自语,
在心中与自己对话、默默的诉说,
回忆半个多世纪前,
我的青春、我的学兵连生活!
那也是我们每位三线战友共同的青春,
共同的——学兵连生活!
作者:刘伯龙
诵读者:王劲一、李庆和
槛外人 2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