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古老的丽江茶马古道
文:刘连成
4月18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云南旅行社的大巴车宛如一只灵动的巨兽,驮着满心期待的我们,缓缓驶向了那神秘而古老的丽江茶马古道。说起这茶马古道,它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自唐代起,其身影便在岁月的长河中若隐若现,尤其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它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连接着思茅与昆明、西藏、澜沧、打洛、洵甸等地。那时,它是思茅物资交流、贸易往来的南方丝绸之路,可谓是举足轻重。“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生动的话语,恰是20世纪 50 年代前那热闹景象的真实写照。清脆的马铃,驮着满满的希望与梦想,在山林间回荡,马帮的吆喝声、马蹄的哒哒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乐章。
然而,在如今这个车辆如梭的时代,昔日繁忙的马帮已然消逝,山林中再也听不到那清脆悦耳的马铃声响。曾经喧嚣的茶马古道,如今显得格外寂静,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地守望着岁月的变迁。但幸运的是,景区艺人弹奏的纳西族音乐,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轻轻打开了时光的大门,引领着人们踏入了茶马古道那遥远的时空。“三月里来,三月三,赶着骡马进茶山,普洱茶好人人爱,驮起茶叶到远方。”这悠扬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久远的故事,让人心神荡漾。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宛如一条生命的脉络,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穿越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一路挺进西藏,直至拉萨。有的甚至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成为了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至关重要的贸易通道。
普洱,在这茶马古道上占据着独具优势的地位,它是货物的重要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其历史犹如一部厚重的书籍,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当我们置身于丽江城中,站在那制高点狮子山上,俯瞰脚下那大片大片匍匐着袅袅炊烟的苍苍青瓦,以及家家门前潺潺流过的清清雪水,思绪仿佛也被拉回到了久远的过去。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有一位名叫木公的诗人,他或许也如我们这般,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他想起了南宋柳永那充满柔情的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或许是辛弃疾那壮志豪情的名句“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时间,诗兴大发,援笔伸纸,挥毫泼墨,写下一首《述怀》诗。
这位木公并非寻常的诗人,而是明嘉靖年间的纳西土司。在研究明代的土司制度与丽江古城的发展史时,木氏家族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据《纳西族史》记载:“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曾经元、明、清三朝,传世二十二代,共四百七十年。而明代木氏土司,是其极盛时期,与蒙化、元江并称为云南三大土司。”
行走在这古老的丽江茶马古道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搏上,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与变迁,也更让人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与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