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特喜欢静,每年春节前回趟老家,送东西送钱,再到雪野中爷爷奶奶和妈妈的坟上烧些纸钱,磕几个头,便回城里的家消消停停过年。今年在两个弟弟一再说服下,加上外孙儿也很想到农村玩儿,便决定回农村老家过个年。
东北这场大雪的前一天赶回了抚顺清原农村老家。车一停在大门外,一大帮人便欢天喜地地跑出来迎接,最高兴的是老父亲。寒喧之后便开始晚餐,弟弟祥阁不知从哪弄来一个玻璃大圆桌,一大家子15口人团团围坐,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天气预报真准,腊月28大清早,鹅毛大雪如报而至,天地间灰蒙蒙的,弟弟祥阁和弟弟祥辉顶着雪清扫院子里的雪,两个女婿和91岁的老父亲后来也都拿起了工具,一会儿的工夫院子里两个雪堆如小山一般高。我外孙儿出来见高高的雪堆,直呼“太好玩了!”


腊月29便是除夕,除了老父亲、我们夫妻俩和三个孙辈的孩子,其余人一大早起来便开始准备年夜饭。往院子里煳着肉的大锅里添柴的,在厨房里洗菜、切菜、洗碗刷盘子的……当然最忙最累的是在沈阳某饭点当厨师长的大侄和开过饭店的大侄女两个人,姐弟俩一个配菜,一个掌勺,配合得相当默契。经过一整天的忙乎,除夕之夜的年夜饭竟然做出了32道菜,煎炒烹炸出来的山珍海味、地鲜野品,色香味俱全。面对这满桌的佳肴,我想起小时候只有猪肉炖粉条的年夜饭。从一个菜到32道菜,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生活富足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缩影。
年夜饭做出32道菜让我没想到,还有一个没想到:农村除夕的鞭炮、烟花竟然一点不比城里逊色,仅两个弟弟就燃放了差不多两千元钱的鞭炮、烟花。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看着满天美轮美奂的烟花,我情不自禁地说,“真是没想到咱农村的除夕夜这么热闹,鞭炮、烟花这么多,真是开了眼界!”弟弟祥阁说,“头几年,苞米的价格高,放的鞭炮、烟花比这还多。今年苞米价格比往年低了不少,有很多家苞米都没卖,还在等价呢。”“我看这鞭炮、烟花就不少了,你们也是敢花钱,我几十年买鞭炮的钱加起来都没有你们一年的多”我说。弟弟看着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正月初一,我去给大伯、大娘和姑父拜年,在同几位老人交谈的过程中,我分明地感到,他们虽然高龄,但头脑依然清晰。94岁的大伯说,年前他作为老党员还得到500元的慰问金呢。
在老家过年期间,席间和餐后同弟弟、妹夫闲聊,他们对未来生活既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弟弟祥阁说,初八就出去找活干,妹夫文普是养牛专业户,虽然现在很难,但仍没有灰心。
皑皑白雪覆盖的老家,银装素裹、粉妆玉砌,美极了。情动之余,我蹚着没膝深的雪,在弟弟祥辉的陪同下气喘吁吁地爬上了小时候总和小伙伴们放爬犁的西山坡,拍了好多雪后老家的风景图片。在老家过大年,我不仅重拾了久违的年味,感受了浓浓的亲情,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2025年2月7日早于大连

作者:卢祥云,从大山走出去的青年,退休古稀老者。多年坚持笔耕不辍,在报刊和网络发表数百篇文章和多首诗歌。喜爱书法和《红楼梦》,现用书法抄写第二遍《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