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微信课件共享]
《一阙出塞曲,浩荡边关情》
课件撰稿&解说:马文振
唐朝诗人,王昌龄(698年-757年),别名王江宁,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人称“七绝圣手”。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出塞曲》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很喜欢读边塞诗。有一种骨力雄劲的气势,有一种沉雄旷达之美。王昌龄的这首《出塞曲》,可称得上唐人七绝中的压卷之作。用最少的字展示浓墨重彩。诗的头一句,出现两个时间上的限定词。秦时明月、汉时关。诗人巧妙地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顺理成章地完成了一种雄浑、苍劲的独特诗意构思,渲染了意境描写。使读者把眼前的边关从秦朝到汉朝贯通联系起来。
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限定在唐朝那个“当代”。而是自秦、汉以来,一直到大唐,世代人们戍边的整个战略防御系统,完成了“不教胡馬度阴山”的一系列战略任务。“龙城飞将”,也就不仅仅指唐人的将领与士兵,也指以往戍边的人们。这就是唐诗既简练又雄浑的魅力所在。当边塞豪情,狂涛般向我们汹涌扑来的时候,也必然同时相伴着野性与烈酒的气味。它所展示的内在精神,将深深浸入到一个民族的骨髓和血脉里,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基因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