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鹿鼎公列传
作者:淡墨留痕
康熙二十三年春,圣祖东出山海关以祭祖陵,后巡视东北,韦公随行。圣祖亲临宁古塔将军驻地,韦公领勘察兴京县至吉林乌拉道路之责,且绘制地图。吉林乌拉乃满语,取“沿江城池”之义。
韦公又奉旨构筑瑷珲、呼玛尔二城,另设驿站十座,广积粮草弹药,军需粮饷供应畅通,源源不绝。
时圣祖观战船二百余艘皆暂泊于松花江上,船列井然有序。舰船首尾相连,樯桅林立,旌旗蔽日,鼓角连营,刀戈闪耀,正可谓将骁兵勇,军威雄壮。龙颜大悦,即于战船之上挥毫泼墨,亲笔手书《松花江放船歌》:“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声,浪花叠锦绣悫明。采帆画袅随风轻,萧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貔貅健甲皆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高声朗诵,韦公闻之,以少年时于教坊所习之技巧,唱《松花江放船歌》,声振将士,众皆响应,声发而清,清而深,深而远,远而悠,响遏行云,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圣祖知韦公曾远赴罗刹,于其国土人情,知之广矣,遂与韦公议伐罗刹国之战,胜算几何。韦公忆及往事种种,但言“罗刹国太远”,圣祖闻此五字,言韦公所述乃妙言要道,罗刹国虽火器犀利,武夫纠纠,奈何彼远吾近。其万里迢迢东来,兵员、马匹、火器、弹药、粮草、被服,诸多接济皆难。但凭此五字,与罗刹一战可操必胜。圣祖又传旨蒙古,不许与罗刹人贸易。再派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广遣骑兵,见罗刹人之马匹粮草车辆,即毁之。
圣祖扶韦公起身,轻言慢语曰:“雅克萨城筑于鹿鼎山,朕今封汝为三等鹿鼎公、抚远大将军,统带水陆三军,出征罗刹。武,都统朋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宁古塔将军巴海助尔;文,索额图助尔。一应马匹军需,早已齐备。先出马步四方,水师五千,瑷珲、宁古塔所积军粮,可支大军三年之用。野战炮,三百五十门,攻城炮五十门。倘若不够,应有尽有。”韦公领旨谢恩。
“罗刹乃大国,传教士南怀仁曾言,罗刹幅员远超我大清,汝切莫轻敌。”圣祖目光炯炯,凝视韦公,又言,“罗刹铩羽,其西退则可。汝若损兵折将,辽东有失,国本动摇,故此战绝不容败。汝若败北,朕领兵出关亲征,必以汝首级祭旗!”韦公惶恐应诺。
圣祖抚韦公肩,再言:“罗刹人欺善怕恶,若曲意逢迎,其必得寸进尺,越来越凶;若一味杀戮,罗刹国君主老羞成怒,倾国来攻,大清纵胜,亦兵祸连结,得不偿失。兵凶战危,难保必胜,故汝须恩威并济,一则出动大军,施以颜色,要打就打,让罗刹知吾华夏招惹不起。二则又要彰显吾乃礼义之邦,中华上国,并不肆意逞强欺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罗刹感恩戴德,方为上上大吉。”韦公领令,赴任。
康熙二十四年三月,圣祖令都统彭春、副都统郎坦及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官兵夫役四千余人,水路并进,沿黑龙江顺流北伐。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二十日,索额图伴韦公率大军至。恰有斥候擒罗刹七名,韦公及众将以众俘虏之言语,乃知雅克萨城内罗刹之布防。遵圣祖令,韦公返罗刹俘虏三名,递交大清咨文于雅克萨城内之罗刹守军。咨文令罗刹守军亟离雅克萨,上献叛逃之人鄂温克酋长根特木尔。
阿列克谢·托尔布津乃雅克萨城内罗刹督军。托尔布津自恃雅克萨城池坚固,视大清咨文、韦公警告如无物,令城中罗刹人、哥萨克人及鄂温克人困兽犹斗。且遣使求援于尼布楚、叶尼塞斯克二城之罗刹督军。
五月二十一日,韦公所辖各部皆至雅克萨城下,八旗伐鼓,三军大呼,林海涌动。韦公又遣罗刹俘虏二人,传口讯于托尔布津,令其登即肉袒面缚,出让雅克萨城。奈何托尔布津喜违人言,自恃雅克萨城固若金汤,负隅顽抗之心不死。
韦公见此,运筹策于帷帐之中,派兵遣将,五月二十二日,雅克萨城便呈合围之势,奈何罗刹众将卒妄自尊大,不显慌恐之势。
五月二十四日晨,罗刹有援军至,四十余名罗刹步兵乘筏顺黑龙江而下,奢望破八旗布防,入雅克萨城,以援城内守军,然为副都统郎坦所截。韦公令其降,奈何罗刹步兵傲睨自若,孤注一掷,与大清战。后不敌韦公帐下虎贲,亡三十人,俘十五人。
五月二十四日晚,韦公下令四面攻城。雅克萨城周遭,大清火炮弓箭齐发,城内罗刹守军数次欲派兵突围,然皆为八旗虎贲所退。一夜激战,烽燧光腾,霄汉显赤,鼓鼙声震,雅克萨城楼终为炮火击毁,多处城内建筑亦积瑞炎炎,烜赫炳炳。托尔布津府治为火所焚,其为火灼而死,尸口鼻内皆有烟灰,两手两足具呈拳缩之态。
雅克萨城小,不容大军暂驻,韦公令郎坦、林兴珠二将,率兵二千,于城中防守,大军南旋,协驻瑗珲、呼玛尔二城候旨。韦公又令罗刹降兵易清军装束,派人教授“我皇万岁万万岁”、“圣天子万寿无疆”、“中国皇帝德被四海、皇恩浩荡”等言语,待其熟记后派兵押回京师,令其一路高呼于京师大街,朝见圣祖之时,更须大声呐喊。
韦公在瑗珲安居之余,心中确也牵挂妻儿,曾连遣亲兵,送物回家。六位夫人亦各有衣物用品送至,众人皆知韦公不识之无,家书两免,命亲兵带口信云家中大小皆安,唯望韦公早日凯旋。
又过二十余日,圣祖诏书至,大加嘉奖出征将士,韦公晋二等鹿鼎公,其余众将各有升赏。
再过月余,上谕又至,大加申斥韦公行事混沌,令罗刹降卒大呼“万寿无疆”之举,纯属无聊。上谕有言:“为人君守牧者,当上体天心,爱护黎民。罗刹虽蛮夷化外之邦,其小民亦人也,既已降服归顺,不应复侮弄屈辱之。汝为大臣,须谏君以仁明爱民之道。朕若有惠于众,虽不寿亦为明君,若骄妄残虐,则万寿无疆,徒苦天下而已。大臣谄谀邪佞,致君于不德,其罪最大,切宜为诫。”
韦公谨遵圣祖教诲,与众将商议,其时已是夏季,天暖雪溶,军行甚便,不妨就此大军开拔,至尼布楚,攻城掠地,与罗刹订城下之盟,众将点头称是。韦公传下将令,瑗珲与呼玛尔城内两军齐发,于尼布楚城下会师。
七日之后,大清各路人马于尼布楚城南会师。韦公择吉时,下令攻城,八旗子弟金戈铁马,势不可挡,尼布楚城破。城中罗刹父老幼孤,皆为奴虏,唯尼布楚城主不见其身。韦公令麾下挟罗刹降卒于伏尸之中遍寻无果,知其不死。韦公于俘虏之中再寻,见一人形容狼狈,须发皆呈火灼之狼藉姿态,头颅手足皆有裹帘缠绕,然面无痛楚之相,且为众俘瞩目之所在。韦公审罗刹降卒,知其为亚尔青斯基,乃尼布楚、雅克萨二城之都总督。韦公将此捷报上报圣祖。
康熙二十四年九月十三,上谕至,命韦公与索额图为议和大臣,与罗刹国议订和约,又遣镶黄旗汉军都统一等公佟国纲、护军统领马喇、尚书阿尔尼、左都御史马齐四人相助。
十月初三,罗刹彼得皇帝国书至,国书有言如下:“谨奉上抚远华夏、洋溢寰宇、率贤臣共图治理、分任疆土、满清兼统、声名远播、大圣皇帝曰:向者父阿列克席米汗罗为汗,曾使尼果来等赉书至天朝通好,以不谙中国典礼,语言举止,陋鄙无文,望宽宥之。至颂扬皇帝,舛谬失礼,亦因地处荒远,典礼素昧所致,幸无见罪。皇帝在昔所赐之书,下国无通解者,未循其故。及尼果来等归问之,但述天朝大臣以不还逋逃人根特木尔等、并骚扰边境为词。近闻皇帝兴师,辱临境上,有失通好之意。如果下国边民构衅作乱,天朝遣使明示,自当严治其罪,何烦动辄干戈?今奉诏旨,始悉端委,遂令下国所发将士,到时切勿交兵。恭请明察我国作乱之人,发回正法,除嗣遣使臣议定边界外,先令末起、佛儿魏牛高、宜番、法俄罗瓦等星驰赉书以行。乞撤雅克萨之围,仍详悉作书,晓谕下国。则诸事皆寝,永远辑眺矣。上国大臣韦小宝阁下,昔年曾见知于我皇姊摄政女王苏菲亚殿下,远临我京师莫斯科,拨乱反正,有大功于下国,此上国之惠也,下国君臣,不敢有忘。谨奉重礼,献于大圣皇帝陛下,以次重礼奉于韦小宝大臣阁下,以示下国诚信修睦之衷。”韦公将此国书上报圣祖。
罗刹摄政女王苏菲亚公主殿下与韦公私信伴彼得皇帝国书同至。私信有言:分别以来,时时思念,盼和约签成之后,韦公可赴莫斯科一行,以叙故人之情,解相思之苦。
信中又言:中华和罗刹分居东西,为并世大国,联手结盟,即可宰制天下,众国皆不可抗。若和议不成,长期战争,不免两败俱伤。韦公卓绝,得两国君主宠爱,须解误会,消隔阂,以树两国万世和好之基。于中华固为建立丰功伟业,罗刹国亦必另有重酬。私信之尾,苏菲亚公主言请韦公进言圣祖,放还所俘之罗刹将士,俾得与其家人相聚云云。
圣祖准罗刹彼得皇帝乞和之求,传令韦公,可撤尼布楚之包围。韦公欲彰显和谈之诚意,下令帐下各部相继撤至雅克萨,以待罗刹之戈洛文和谈使团。康熙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四日(与历史不符),韦公与罗刹全权使臣戈洛文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呈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韦公目不识丁,索额图代其签字之后,双方互换文书。
两国钦差派遣部属,勘察地形无误后,树立界碑。数日之后,石匠已将界碑雕凿完竣。界碑之上,有满、汉、蒙、拉丁及罗刹五体文字。界碑分立于格尔必齐河东岸,额尔古纳河南岸、极东北之威伊克阿林大山各处。碑文中书明两国以格尔必齐河为界,“循此河上流不毛之地,有名大兴安以至于海,凡山南一带流入黑龙江之溪河,尽属中国;山北一带之溪河,尽属俄罗斯”;又书明:“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界,河之南岸,属于中国;河之北岸,属于罗刹。其南岸之眉勒尔客河口,所有罗刹房舍,迁徒北岸”;又书明:“雅克萨所居罗刹人民及诸物,尽行撤往察罕汗之地”;又书明:“凡猪户人等,断不许越界,如有相聚持械捕猎,杀人抢掠者,即行捕拿正法,不以小故阻坏大事,两国和好,毋起争端。”树立界碑已毕,韦公与戈洛文行礼作别,分别首途,回京复命。
苏菲亚公主知中国石桥坚固,大清石匠技艺精湛,欲讨之。韦公哂笑,置之不理。几日之后,又令亲兵抬一大木箱至,长八尺,宽四尺,甚是沉重。箱外铁条重重缠绕,以火漆固封。韦公言传讯者云:“此物非同小可,尔等好生将护,不可损坏。公主见后,必定欢喜,此天长地久之情意,牢固一如中国石桥。”
此大木箱重逾千斤,自尼布楚运至莫斯科,万里迢迢,一路之上,罗刹众人着实劳顿。苏菲亚公主开箱之后,啼笑皆非,箱内存韦公之裸体石像,笑容可掬,栩栩如生,且胸口刻有罗刹文字“我爱你”。苏菲亚公主忆及此中国小男孩古怪精灵,非罗刹男子之可及,不由自主,情意绵绵,神驰万里。
苏菲亚公主将韦公石像藏于克里姆林宫之中,后彼得皇帝发动政变,驱逐苏菲亚公主出宫,击碎韦公石像。石像下体为某兵士携带出外,顶礼膜拜,此兵士后飞黄腾达,其家族晋身罗刹贵族,繁荣昌盛几百年而不倒。
【作者简介】
张龙才,笔名淡墨留痕,安徽芜湖人,爱好文学,书法,喜欢过简单的生活,因为 简简单单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追求了过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懂得知足的人,即使粗茶淡饭,也能够尝出人生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