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军垦乡土苑


杨三定
逐梦西部的岁月长歌
图·文/戴恭义
1998年,老家河南的杨三定望着秋收后的土地,满心怅惘。家中人多地少,土里刨食的日子实在艰难,他咬咬牙,背上行囊,决定外出务工,去远方寻找生活的希望。
第一站,他去了青海。那是一段充满未知与期待的旅程,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在青海,他四处奔波,却始终未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每一次希望的落空,都像是在他心中划下一道伤痕。
归途中,他经过了荒凉的河西走廊。窗外,是漫无边际的戈壁荒漠,狂风呼啸着卷起沙尘,天地间一片昏黄。他望着那片荒芜,心中的希望之火也渐渐黯淡。此时的他,对这次务工已经不报任何希望,满心都是迷茫与无助。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他决定一路向西,投亲至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总场一分场。当他踏上这片土地时,新疆的冬季已经来临,寒风刺骨,农活早已结束,想找份工作谈何容易。
就在他彷徨无依的时候,他遇到了下岗创业的解玉红。解玉红在自家开了一个家庭榨油坊,正需要帮手。这对杨三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榨油坊,从此开启了与油脂行业的不解之缘。
刚开始接触榨油工作,杨三定什么都不懂,但他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虚心向解玉红请教,跟着其他工人认真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经过几个月的磨合与努力,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解玉红的认可。在这个小小的榨油坊里,大家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温暖而融洽。
第二年春天,解玉红敏锐地察觉到了油脂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机遇。趁着现有的资本积累,她决定扩大生产。首先,她承包了石总场一分场的奶粉厂,规模随之扩大,还更换了两台大型的预榨设备。
在这次新设备改造与安装过程中,杨三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他跟着技术人员,仔细学习每一个安装细节,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追着问。那些日子,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常常在车间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但他从不觉得累,反而充满了干劲。终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核心技术人员。
有一次,剥壳车间出现了问题,壳含仁一直超标,降不下来。当时已是凌晨四点,班长无奈之下打电话把杨三定请来。他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检查工作中。他一步一步地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于,他找到了超标的原因:剥壳机的磨片长时间磨损,间隙过大,造成壳含仁超标。
他立刻安排人员去领新磨片,同时和值班班长一起拆卸磨片。在昏暗的灯光下,他们的身影忙碌而坚定。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他们却浑然不觉。当剥壳机再次转动时,时针已经指向六点。他又让化验员再次进行检查,直到完全合格,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这时,天已经大亮,新的一天开始了,而他的心中却充满了成就感。
2000年,解玉红再次扩大规模,并成立了“石河子亚龙油脂公司”。杨三定再次跟着厂家师傅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际安装和调试。在师傅的指导下,他一天天成长,技术也一天天成熟。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他被任命为工段长。
担任工段长期间,他基本上吃住在公司里。只要机器出现问题,第一个出现在现场的总是他。有一次,他刚回到家喝口水,电话就响了。是班长老周打来的,说是榨油机出来的饼不成型。他二话不说,立刻赶到了公司。
他仔细观察着榨油机的运行情况,一边检查,一边思考。经过一个小时的调整,终于达到了要求。班长老周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耐心地给老周讲解:“一是要控制水份,二是要控制料层,三是要控制温度。”老周恍然大悟,对他的技术和耐心佩服不已。
2006年,公司在石总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再次发展扩建。政府特批了100亩地,重新建设了现代化的大厂房,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工艺。杨三定也在此期间向专业的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学习了更专业的技术。而且又在吕力禾总工程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杨三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待进一步的发展。公司也正式更名为“石河子康隆油脂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公司逐步走向正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原来不到2千吨的年加工量,发展为年加工原料10万吨,员工也增加到100多人。杨三定也从一个小小的维修人员,一步步成长为班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副厂长,直至厂长。
2007年,经过公司推荐,农八师工商联审批,杨三定和书记一起代表农八师石河子市参加新疆建设兵团14个师的为期半个月的《全兵团民营企业家经验交流会》。在交流会上,他分享了自己在油脂行业的奋斗历程和经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扬,被评为优秀企业助手。
杨三定不仅在工作上努力拼搏,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2009年,他终于被批准为“预备党员”,2010年,他光荣地转正为“正式党员”。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和责任。
2012年,公司扩大到精加工,再次成立了精炼小包装车间,直到罐装进入超市。产品在北京、郑州、兰州、山西运城等内地城市都有销售。公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杨三定也越发忙碌。他不仅要管理好公司的生产,还要关注市场动态,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
2013年以后,凭借在行业技术上的熟练掌握,他还长期兼任伊犁州奎屯市“天博油脂”和塔城地区乌苏市“天昊油脂公司”的厂长,一直到2022年。在这期间,他频繁奔波于各个公司之间,传授技术,解决难题。他的名声在北疆油脂行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技术权威和行业楷模。

他不但是一个技术骨干,也是一个有组织能力,号召力的管理者,他多才多艺,在任工段长期间,每年公司搞活动,他都带来全工段人员积极参与,而且每次都能取得好成绩
在公司党支部的推荐下,师市组织部、对外援疆办审核通过后,他参加了2015年9师市工商联援疆“辽宁大学干部经济管理学院”进行学习。在学习期间,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他的努力和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被评为优秀学员。
2019年,他又被师市组织部派往兵团党校,作为兵团党校“第二批干部培训班”学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在党校里,他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政治素养和领导能力。他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如今,杨三定依然在兵团一线企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事业和技术。他把自己的人生与这片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回首往事,那些曾经的艰难困苦都化作了如今的宝贵财富。他用自己的奋斗历程,书写了一个普通人在西部大地上的传奇故事。
他常说:“俺河南人,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只要肯努力,在哪里都能闯出一片天。”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这片广袤的西部大地上,他用汗水和智慧,浇灌着自己的梦想之花,也为兵团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激励着更多的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 。
总 编:王立春
副总编:魏赋光
主 编:戴恭义
图 片:戴恭义 杨三定
编 审:戴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