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戏曲进太原
作者: 蒲 扇
朗读: 白 雪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戏曲的摇篮”。太原晋源古城历史悠久,始建于春秋中晚期,2013年经过八年的修建,旨在恢复古城的历史原貌。今年的春节戏曲晚会,将舞台搭在太原晋源古城,建造了一个“戏在楼台间,一步一戏眼”的主舞台,以多元跨界模式,融合多种科技手段、艺术形式、三十多个剧种精彩纷呈的演绎,将盛世梨园、锦绣山河的恢宏壮观呈现,打造了一台具有思想深度、情感温度、传播广度的中国戏曲嘉年华。
依托山西多彩的戏曲文化,全国八十多家艺术团体近千人前来参演,京剧、豫剧、晋剧、蒲剧、黄梅戏、婺剧、评剧等,名家云集,百花齐放、创新说唱、形式多样。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首发新作《我的大观园》,创意新颖、活力满满,将红楼梦大观园再现;情景短剧《大院人家》戏曲名家和跨界嘉宾携手,带来温馨团圆的过年趣事。 晚会特意打造了多剧种创演的《山水情缘》,四个剧种联演《白蛇传》,四位白娘子轮番登场,讲述唯美传说,献上蛇年吉祥。戏曲《华彩满堂》再现了团圆观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人生喜事”场面;戏曲舞蹈《惊鸿绽放》展示古代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戏曲融合表演《跨越山海》联手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十多个海外戏迷团体实现多屏共唱、同频互动,共同为观众带来喜气洋洋的过年氛围。《流光溢彩》荟萃节目,集结戏曲名家献上经典名段。 戏曲《百戏芳华》、《老巷烟火》走进山西太原的古街老巷与潮流地标,结合山西非遗、民俗传统文化,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钟楼前,绚丽变幻的舞台,精彩绝伦的唱段,太原的拉面、削面、吹面球,面塑、花馍、皮影戏,山西特色饮食与传统文化,带给人们视觉盛宴。 名家名角围坐一堂用戏腔拜年,已成为每年春节戏曲晚会的传统,今年更是融入了“戏腔诗词飞花令”“名家票友对戏”等精彩互动环节,新意满满、其乐融融,带观众体验了一场“戏里戏外”的文化之旅。晚会还同步制作《竖屏看春戏晚》《春戏晚进行时》《有戏“晋”行时》等新媒体节目,集群式多平台,实现好戏连连,让观众在新春佳节过足戏瘾。
通过高科技“借景”方式将舞台延展至太原、市井烟火之中,让人们看到了晋祠水镜台、迎泽大桥、山西博物院、太原植物园“星空之眼”、双塔寺和太原钟楼古街等多个代表性特色地标,让古老的太原在喜庆的年味中更加红火、热闹、幸福满满。 科技含量十足的节目《纵横天地》,三千架无人机,与戏曲中的齐天大圣,共演七十二变,美轮美奂。多媒体视觉节目《活色生香》运用虚拟空间视效技术“唤醒”山西博物馆的金代戏俑,惟妙惟肖的表演,加上邀约的戏曲名家的配音,山西博物馆镇馆之宝,晋侯鸟尊大鹏展翅的飞翔,生动上演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晋祠古戏台奇幻之旅,让人耳目一新。
山西的晋剧、蒲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莲花落子,各有千秋,让人们更加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历程。
古韵新潮完美融合的春节戏曲晚会,随着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向世界的四边八方。
锦绣龙城春意俏,戏曲再掀新浪潮,祝愿山西太原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壮志豪情,一路奔跑,祝愿戏曲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梨花满园,星光闪耀。
20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