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碑站概要
巴东县清太坪区初级中学
原创/谭德国
我在教学写字课中,指导学生临习碑帖时,常常有同学提出一些关于临摹碑帖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写字素质,快速提高其写字能力与水平,现在集中概略地讲述临摹碑帖的知识,以供同学们学习与参考,以及同道的相互切磋。
习字就是学习字帖,把汉字写正确、规范、美观,进而达到创作书法作品之要求。字帖包括碑、帖和墨迹等。
碑帖常并称,但其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碑即碑刻,又称刻石,是刻有文字的立石。刻于山石上者为摩崖;立在地面上的是碑碣(方形称碑,圆形称碣);埋入地下的叫墓志。帖即法帖,是书于帛或纸上的墨迹,经过摹刻或拓成,作为习字的帖片(本)。碑字方挺规整,帖书自然流美。
习字宜从临摹字帖开始。临摹是传统习惯语,按顺序应为摹临。一般说来,应先学摹而得其形,后学临而获其神;且宜从碑帖楷书入手,打好基础,参酌吸收,取长补短。
一、临摹的目的与要求
(一)碑、帖、墨迹是学书的范本,入门的向导和老师。
通过临摹则可以准确而迅速掌握笔法、结构(字的结本等小章法)、布局(大章法)等方法规律,是有效地提高书写与创作水平的手段和阶梯,是为创立自己的个性风格独特的书法作品奠定基础的,这就是临摹的目的。
(二)摹应做到形似,临应达到神似,进而达到形神养备先要摹貌取神、不渗己意,而后要尽力以意临为主,在形神兼具的基础上,大胆地融入己意,向独自创作作品过渡。这是临摹的基本要求。
二、临摹的方法与步骤
(一)务必选好字帖
古代著名碑帖墨迹,有的雄健浑厚,有的圆润秀媚,有的道劲挺拔……学习者应结合自己的喜爱和个性择其一、二,作为范本,心摹手追,认真研究,刻苦临鉴,必然深得其法,进步惊人。因为感兴趣、才能产生共鸣,兴奋喜悦,思想集中、接受信息量大,记忆力强、由于字帖并非全是高水平的,因此,应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则、择善而习之。
(二)应循序渐进,由易而唯
就书体来说,宜先从楷书、隶书学起,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有了扎实的基本功,继而学习行书、篆书,就易入门了、最后攻草书。对于临摹来说,一般是先慕写,再临帖。慕写是学书入门的第一步,主要是仿写原帖笔画、结体,熟悉并掌握其特点,也是为临帖打下基础。临帖是按照碑帖上的字,依样临习,主要是掌握原帖的用笔、结构、笔意、章法等技法及其风格特点,应力求形神兼备。由慕到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
1、摹法
(1)描红用毛笔一笔一画地在描红纸(本)的红的底字上描写出黑字。
(2)影格在印好黑色碑帖范字的影格纸(本)上,用较薄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又不渗黑水的纸蒙在影格上依样影写。
(3)仿影用半透明或透明的纸(如描图纸、考贝纸、涤纶玻璃纸等)或者透明玻璃,复在碑帖上,根据显现出来的笔迹练习。
2、临法
(1)读帖临帖必须先认真读帖。聚精会神地揣摩研读字帖,对原帖的用笔、结体及精神意趣等加深印象,做到胸有成竹,临时才会得法。平时也可随便翻阅字帖,反复分析揣摩研究碑帖的用笔、结体和风格等特点,吸取精华。如字形、长、方、扁;或繁体、或异体、或破体、或帖体等,结构的大小、高低、长短、宽窄、伸缩……;笔画的形态、特点、呼应、斜度等;用笔的轻重、快慢、提按、顿挫等。布白中的字之笔画空白处的形状、比例和疏密以及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黑白分布等。
风格的浑厚、端凝、秀逸、险峻、流畅、洒脱、挺劲等等。凡此种种,临习之前应反复揣摩清楚,剔除其糟粕,推陈出新。在熟读法帖的基础上,临法应有序有重点。
(2格临方格或九宫格、米字格、回文格中逐个临写。
(3)通临也叫照临或抄临,是照字帖依次从首至尾逐个字照临一遍,最易学到范本的风格特色和字的间架结构。
(4)选临 选择结构美观、笔迹清晰和与本人书体风格相近的字,或感到难写而需要临习的宇;或专临同偏旁的字,以辨别同中之异,求其变化,或结构不易掌握的字、或笔画特多的字。
(5)分临先将字帖的各种笔画揣摩一下,有几种点法、横法等,有几种偏旁、部首等。分临部局,再临全字。要仔细观察上下左右结构相配合时,各种笔画的长短粗细及各偏旁、部首形成的变化。再者或数次同临若干字,每次要求各不同,首次注重点画,其次注重结体,然后注重笔法,再次注重气韵,最后综合临习。
(6)连临临了一字,就对照字帖,如果感到不够满意,分析原因,然后再临,三临四临,一次次改进,直至满意为止。先认真仔细地看一行或一组字,再连续临写这一行或一组字,也是一种连临法。
(7)背临也就是默写。是在临习某种字帖相当时间以后,锻炼记忆力的方法,是加深理解和检验临帖效果的过程,也是巩固临习水平学以致用的过渡。背临是在有一定功夫后,养成有纸笔即写,无纸笔用指画的良好习惯。经常背临,反复多练,久久自熟,心手相应,既或训练记忆力和熟悉字形笔意的能力,又有助于打牢学书基础,是临帖的较高级阶段。
(8)意临遗貌取神,即化碑帖之神融入自家面目之中,仅得其意趣精神,不必求其形体毕肖。这是临帖的高级阶段,进入创作的前奏,这必须有相当功力后进行,初学阶段舍此为宜。
三、临摹中务必注意的问题
(一)要县于处理摹与临的关系
摹与临本有先后,亦有多少,但也可交叉或同时进行,却不可忽略“形神兼备”,才能达到两全其美。临摹时如“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因此,要力求与原帖风格极似,摹帖切切不可违背维妙维肖的“形似”的法则,临帖则更应在此基础上达想下到“神似”,即字的神情风貌,气韵意境都能与原帖一脉相承。只有如此地临摹,才能真正学到古人的真精神。
(二)意在笔光,“三到”奠忘
眼到 细心观察揣摩字帖,看清一笔一画的起、行、收笔和提按顿挫以及起、承、转、合,字的结构安排、分间布白等,行与行乃至整个大章法,无不了然于目铭记于心,进入心临的至境,准备临摹。
心到专心致志地分析研究每个范字,理解并掌握其用笔和结构特点、规律。善于分析比较,使之烂熟于心。
手到 眼到、心到是临摹前的必要准备,手到是更为重要的实践活动。只有观察入微,心摹手追,才能在形似的基础上逐步达到形神俱似的高度。手到不仅要长期地细心对临字帖,而且要耐心地对照正误。
(三)精益求精,持之以恒
要每天练好预定数量的字,讲求实效,以少而精为胜,求质不求量。如米凡帖都临,或一帖就从头到尾地抄一遍,结果必然是“贪多嚼不烂”,不消化,便泻个一干二净,一无所得,或者所得甚微。如果每天只临几个字,边临边比较,反复多次,印象很深,掌握牢固,日积月累,聚沙成塔,颇为可观,效果良好,同时临帖贵在坚持,不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练,寒暑不辍,持之以恒,才会滴水穿石,真的临好字帖,达到乱真的境界。
(四)明确临帖意义,发挥创造精神
临摹碑帖,要根据具体情况,参考运用,不可拘泥一法,要充分发挥创造精神,要善于取其精华,得其精神,化为营养。临摹某帖确有所得,方可换帖,以便博采众长,但切不可见异思迁,一见新帖就换,否则就学不到法帖精髓,很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临摹仅仅是创作的桥梁,只知临摹,不善创作,终为字匠,不可迈向书法家的行列。只有认真临摹古代著名碑帖,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时,临帖对自我感觉良好,创作时笔法生疏、涩滞……说明临帖没过关。因此,必须继续反复地临帖,还要读一些评价字帖的文章;研摩别人运用名帖笔意创作的作品;认真研究,把握帖意,并能够熟练运用帖意,创作书法作品,即为基本上掌握了技法(笔法),还要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法,融汇各家,自成风格。到了此种境地,还要学习生活,学习社会,学习人民,丰富人生,练好字外功,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形成个人的时代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才有可能进入书法家的队伍,在书坛立于不败之地,为社会为人类创作不朽的传世书法精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滋补、愉悦和净化人们的审美心理,这是我们学习写字的最终目的。
一九九四年创作于巴东县清太坪中学
佛道仙居士简介:福星国学主持,诗人,书法家,风水师,择日师,预测师,命名师,算命师,策划师,佛教徒。 师古圣贤之道,习杨廖曾之术,研究诗书文不计岁月,修习佛道易已忘年时。博览易学书籍几千部。主研周易预测、算命、堪舆、择日、取名、数字学、数字治病、奇门六壬、神数预测,五十四工程预测,符咒化解等等。
曾任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等30余职,诗文书法及辞条收入《世界名人辞典》、《世界美家大典》等100余书籍辞典中。
☆风格:理论实践相结合。
☆宗旨:缘来缘往,利人利己。
☆服务项目:
一、阴阳宅(含公司)风水布局与调理;
二、寻龙点穴与修造指导;
三、立局催福起旺,改门改向趋吉(含道法催旺)
四、鉴定阴阳宅旺衰吉凶;
五、凶宅化煞消灾启运;
六、择日评日;
七、八字命理推算与调理;
八、周易预测(含奇门等)吉凶趋避;
九、鉴定婚配(合婚)吉凶;
十、企业公司及个人姓名鉴定、取名、更名;
十一、五十四工程定吉凶程度及事项比较选择(当面抽牌方可预测,不能远程服务);
十二、碑联碑文撰并书;书法作品订制(六体皆能);
一三、风水、择日、算卦及秘术传授;
十四、修造一条龙服务;
十五、丧葬一条龙服务(一般不主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