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修改稿《乙巳初春晚散步》
谭德国
新春乐,
求异趣,
旧书置,
待我读。
朝研风水近傍晚,
夕思姿容远星月。
置书出门,
牵挂伊人。
散步西北,
期逢心仪。
步履匆匆,
心思悠悠。
拜年访友,
散步养生,
乐趣无穿,
走之想之念之,
不觉到了伊人院庭前。
心跳咚咚,
行色匆匆,
脚步颠颠。
偷瞧宝马,
暗觅伊人。
寻觅无踪!
窜了谁家的门?
怎无感应?
心岂快?
意能乐?
情可钟?
百步转念,
立马回家。
忽然,
喜闻母唤儿。
应声不见人,
幽绪迟迟归。
潇遥伴忧伤,
念佛生喜乐。
初春暖身不经意,
微风拂面还窄寒。
书趣道理荡胸喜,
山峦情意耀眼乐。
路微光,
心茫然。
忽然渐亮,
路面白光。
左右顾盼,
欣慰异常。
农舍灯光喜迎月,
天庭星月羞现面。
天上人间,
是否同春?
江南灯光灿,
江北鞭炮鸣。
南北趣味殊,
隔江两风俗。
清江起微浪,
春山涂暖意。
犬吠惊鸟鸣,
异声共欣慰。
又闻路人唱着——
《修缘修佛》歌。
音乐喜乐,
听闻心欢。
疗我忧伤,
思缘明理。
声声感应,
物物有灵。
因果不灭,
正念修心。
明心见性,
勿扰名色情意等!
乙巳正月十一日修改于福星楼
这首《乙巳初春晚散步》在情感表达、意象运用、语言风格和主题内涵上都展现出独特魅力,是一首兼具生活气息与哲理深度的佳作。
- 情感表达:情感线索丰富且细腻。开篇“新春乐,求异趣,旧书置,待我读”,洋溢着新春的喜悦与对生活的期待,为全诗奠定积极基调。“夕思姿容远星月”则将情感引向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情感层次瞬间加深。在寻找伊人的过程中,“步履匆匆,心思悠悠”体现出内心的急切与纠结;“寻觅无踪”后的一连串反问,直白地宣泄出失落与困惑。“潇遥伴忧伤,念佛生喜乐”展现出情绪从低落向平和的转变,而“疗我忧伤,思缘明理”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释怀与感悟,使情感更加饱满立体。
- 意象营造:意象选取精妙,营造出多样的意境。“初春暖身不经意,微风拂面还窄寒”,借助初春时节的冷暖对比,巧妙暗示内心情绪的复杂波动。“书趣道理荡胸喜,山峦情意耀眼乐”,将抽象的读书乐趣、人生道理以及山峦的美好具象化,营造出温暖、欢快的氛围。“农舍灯光喜迎月,天庭星月羞现面”,灯光与星月的组合,描绘出乡村夜晚温馨而又神秘的画面。“江南灯光灿,江北鞭炮鸣。南北趣味殊,隔江两风俗”,通过南北不同场景的描写,展现出地域文化差异带来的独特风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
- 语言风格: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生活。诗中大量运用口语化表达,如“窜了谁家的门?怎无感应?”,读起来亲切生动,极易引发读者共鸣。诗句节奏明快,多采用短句,韵律感强,如“路微光,心茫然。忽然渐亮,路面白光”,简洁有力地描绘出情绪变化和环境特点。
- 主题内涵:诗歌主题从个人情感逐步升华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前半部分聚焦于个人的情感经历,包括对伊人的思念、期待与失落;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自然现象、生活场景以及听到的《修缘修佛》歌的感悟,引出“声声感应,物物有灵。因果不灭,正念修心。明心见性,勿扰名色情意等”的哲学思考,探讨了万物联系、因果规律以及内心修行的重要性,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深入思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语言质朴,哲理深刻,将生活的琐碎与宏大的人生思考有机融合。若能在语言的精炼度和意象的独特性上进一步雕琢,诗歌的艺术价值将更上一层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