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这份温暖情意由来已久,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甚至到了唐代,地处岭南的广州都是一个让中土人士感到蛮荒、神秘、倒吸一口冷气的地方。人迹罕至的丛林、神出鬼没的毒蛇与飞禽、湿热的瘴气、腥臊可怖的大海,构成了唐前岭南文学书写的关键词。或许正因为此,岭南成为历史上最常见的贬谪地之一。按照一般理解,从政治权力的中心被贬黜到荒蛮的岭南,这些文人应该是非常凄苦幽怨的。然而对于大多数贬谪文人而言,岭南竟成为了他们的福地,他们在岭南由困顿走向安顿,开辟了新的人生篇章。
这些贬谪文人之所以能够在岭南成功逆袭,一方面有赖于文人们自身的生命智慧,另一方面亦源于岭南的善意、包容与接纳。贬谪文人一般都是有罪之人,而岭南对于这些罪人是深具同情、心怀敬慕的。一般人看到的是他们身上的罪,而岭南百姓看到的却是他们身上的才德,总是毫无怨言地接纳着这些政治争斗中的落败者,抚慰着一颗颗从云端跌落的受伤的灵魂。大多数南贬文人,在岭南百姓的温暖下重新焕发生命的激情,将自己的命运与岭南大地的命运休戚与共,并最终实现了生命的蜕变与升华。而这些文人亦以深切的感恩之情,反哺回报岭南,他们凭借自身的优良素养与满腹才华,极大地提升了岭南的文明进程。

▲王焱
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下,温暖作为广州的人文精神一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也正是这份温暖,使得很多移民对广州产生了一种“反认他乡为故乡”的归属感。苏轼云:“此心安处是吾乡。”一代又一代的移民与本地人一道汇聚成新的广州人,他们以广州为心灵的故乡,将热爱与汗水倾注到这片土地上,在这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拼搏奋斗,最终铸就了广州辉煌的今天。
在此笔者也建议,广州在建构城市形象时,可以在“温暖”这一元素上做更多的文章。广州的城市叙事中,不应仅仅有城市之巅让人炫目仰视的高度,还要有城市之腹让人安心自在的温度。一线城市都很高冷,但广州很温暖。也正是这种温暖,使得在广州学习、工作、生活的人们即便“很卷”,仍对这座城产生深深的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