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冰凉》
西北风 乙巳早春
人一辈子,如果没疯,就不会有热烈和痴爱;人一旦疯了,才会有冲动和兴奋的制点。
年过完了,今天,已经有人行囊移动,匆匆离乡了,他们为的是把去年的不景气和烂尾般的收成找回来,是为了给本来已不再新鲜的下一年的挣回一点颜面。有的人已经出去了,有的人也已经整装待发,就连村里的留守,老人,儿童,年岁大的妇女们也会走进自家的庄稼地里,慢悠悠的踩踏,他们是那么的深情,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他们的想,其实绝不亚于对已经逝去故友的刻骨永怀,和真疯了没啥两样。
多少年来,节是年年过的,但正在发自内心的盼望和来自歇斯底里的那份炽热还真的很少有过,我记得只有一次过年,看回家过年的新闻时我哭了,我当时真的也好想过年了,其余的年节里,我似乎都是被动的,是自觉不自觉的被一步一步的推到了年节,浑浑噩噩的,随波逐流的也过上了,往年如此,今岁亦如此。春天的到来,是带着许多惊喜的,因为人们在漫长的冬天里熬着熬着,有一种看不到头的感觉,当东风吹落腊梅枝上的零花的一刹那,春就到了,能不惊喜万分吗!还有就是春始终是闹出来的,各个地方,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去闹,在仪式感和乱哄哄的交融中逐步产生了节日文化,后来就是人们把长年累月的积淀归纳加工,改造提升,最后再回到节日的舞台,给节日添彩增辉。
眼下,好多人已经出去了,他们不是游山逛水,而是去打工拼搏。好多人大冬天都出去了,南方人去北方,北方人去了南方,南方人出去是为了看北方的冰天雪地,北方人去南方则是为了躲避家乡的冷去巴结人家南方的暖。还有不少人在家没出去,擂鼓高歌,舞姿翩翩,饮酒作乐,甚至在喝得不认识的情况下光交朋友呢。民间弄文化耍热闹的习俗也渐渐的被政府收编了,民俗文化进一步归顺了政府。村野的大型文化不是没有,但谁敢说他们所做的是自己的随心所欲,是纯粹的山寨版?起码在你演节目或者耍社火之前,得一大摞文件得逐级上报,什么方案预案措施啥的人家要层层把关,这可是个认真活儿,一不留神,你的筹备就会流产,你就是耍不成,要么就会把你的原策划修改的面目全非,和你出去多年回到家后不认识原配妻子差不多。
闹春潮,还在涌动,我呢,不知所措了……
《点赞还没比心好》
西北风 乙巳初春
到处热热闹闹,我心冰冰凉凉,哪儿也不想去,歪家里,除了孙子做孙子陪练挨打的时候高兴,说真的,还真在自己的身上找不到高兴的影子了。
以前,好多年的兴高采烈,或在外疯着狂着,或在家喝着聊着,或清晨问候,会夜半骚扰,都习以为常了。现如今,似乎大家都不网上聊天了,更没人说时间长不见我见个面吧,好多好多的网友都像银行里的滞留卡一样不存不取只是挂个名字而已,就连以前一天不聊天就火急火燎的打电话过来问或者找到家里探望的挚友如今也冬眠多日了,谁都不会主动的找我聊天,倾诉或者让我给他想办法出主意解决问题了。虽然我能理解他们这样,但心里对他们这样的大起大落的做派不太理解,因为昨天还是沸腾的温度,今日突然结冰是不是来手太快了?我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是真的,但即使是筵席散了,总该留几个收拾残局的人吧,无论是谁,都要扪心自问,谁到底对我好?这样最好!因为感恩很重要!
我不会忘记过去,起码不会急转身。一直以来把缘分看的很重,把过去的那份情看得很重,那怕别人或逢场作戏,或者哄我开心我都会认为是真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过去的我总会认为自己的朋友遍天下,自我感觉良好。现在看来,我一直都很不成熟,需要继续成长,不然,到了马克思那里,他老人家会批评我的。
《咯噔咯噔的心》
西北风 乙巳年春
昨天早上,老婆给我说了她正月初五下午和她妹一家逛街的所见所闻,我震惊至极,以至于一天来满脑子都被那些事儿缠绕着,白天无休,夜里无眠。
她说,他们去了一个露天广场,人忒多,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出于好奇,他们也挤进去欲探个究竟。说来也巧,我的家人第一眼看到的竟然是我们村一个私营企业的老板娘,还没等她开口问,那个妹子问了一声姐年好后便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了。原来他家俩儿子都是大学生,都在很不错的单位上班,可婚姻大事都还没有着落,今天他通过网络的信息来这里替儿子找女朋友的,拿她的话说就是看看有没有合茬的?她的手提袋里拿着俩儿子的简历和照片……她说,来这里的人,基本都是些家里的父母,差不多都是男孩子的家长。她还说,大家一听到有个女孩在这里存有信息,大家都会扑过去,你争我抢的递上自己儿子的资料……他们俩简单的交流过程中,我的家人还亲眼看到了有不少的老爸脖子上挂着儿子简历的各式各样的牌子来回挤着,还看到好几个长得很精神的大小伙子手里举着写有我情愿做上门女婿字样的牌子在人群中来回穿梭着,还有一波妈妈留着眼泪给人絮叨着儿子的基本情况,那种焦虑与急迫,都印在了她们的脸上……她还叙说了有一个穿着时髦的女人几乎都给在场在场的人说,之所以有现在剩男太多,完全是当年计划生育政策惹得祸,她太有表演天才了,几乎是声情并茂……
听罢她的一席话,我的心开始咯噔了,而且一咯噔就是好几天。其实,我曾经做过关于大龄青年婚配问题社的会调查,也写过不少的文字呼吁每个家庭,全社会都要重视此事,我也算尽了自己的一点心意,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娃对不上象的时候,做父母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火燎;一旦婚姻圈动了,彩礼钱已经不比以前了,几十万呐,这还要在有商品房和车的前提下才能说事,真的,不敢想象,不可思议啊。我想,这个绝对不是前边那位女同志说的都怪计划生育,因为当时的政策是提倡一孩儿,限制二孩儿,杜绝三孩儿,对农村和偏远地区有照顾,可以说只要大家都按政策生育,绝对不可能是目前的境况,要我说,还是不听党的话带来的后果,还有,我记得我们县曾演过一个小品,大概意思是当时不听计划生育政策的安排生儿子,他父亲老了,儿子还没有娶上媳妇,他父亲拿出一个宝贝匣子对儿子说,我们家其实有女人,当儿子把匣子打开后,他爸说,这是你妈的头发……
我的心咯噔着,还在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