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里的母亲:坚韧与爱铸就的丰碑
文|戈壁雪松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如同璀璨星辰,熠熠生 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总有一些故事,历经岁月的洗礼,愈发珍贵,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我的母亲,便是这样 一位在岁月里散发着无尽光芒的人,她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如同一首激昂的赞歌,奏响了坚韧与爱的旋律。
1951年,母亲出生在甘肃省张掖市的一个城郊村庄。那 是一个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年代,农村的条件更是异常艰 难。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磨灭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 来的憧憬。母亲的记忆里,上世纪 60年代困难时期,父母和 姐姐没能扛过命运的浩劫,相继去世,世上就留下了她与尚 未成年的哥哥相依为命。起初,还曾被寄养在四叔四婶家近 两年,稚嫩的肩膀早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在那片广袤的 黄土地上,母亲学会了勤劳与坚韧,她的身影在田间地头穿 梭,面朝黄土背朝天,与土地为伴,与汗水为友。她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时光流转,1970年,母亲与父亲结婚了。本以为婚后的 生活能带来一些甜蜜和安稳,可命运却给他们开了一个残酷 的玩笑 ——父亲因工作原因,不得不常年在外,与母亲过 着两地分居的生活。这一分开,便是长达 25年的漫长岁月。在这 25年里,母亲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她不仅要照
顾年幼的孩子,还要打理家中的大小事务,在贫瘠的土地上 艰难地耕耘着。
婚后,母亲先后生下了我和弟弟。新生命的降临,给这 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责任和压 力。我 5岁前,还有年迈的奶奶帮着带我。弟弟出生后的第 9天,奶奶终究没能抗过病魔的折磨而撒手人寰。在父亲不 在身边的日子里,母亲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农忙时节,她天不亮就起床,给我们做好早饭,然后匆匆赶到田间劳作。烈日炎炎下,母亲弯着腰,在地里除草、施肥、收割,汗水 湿透了她的衣衫,可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她知道,只有靠 自己的双手,才能让这个家维持下去,才能让我们吃饱穿暖。
1988年,家里分了新的宅基地,那是父母在农村第二次 建房,虽然大部分技术活都是雇小包工头带工人干的,但原 材料的准备、后勤保障等等,主要有母亲和得空的父亲来干,等年底基本具备住人条件时,母亲因为过度劳累病倒了。我 和弟弟陪在身边,母亲因营养不良身体虚脱偶尔而出现幻觉,甚至说胡话,我和弟弟时不时还得请邻居们帮忙照料。那一 刻,我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心中充满了心疼、感激和担心。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总是想尽办法让我们吃得好一 点、穿得暖一点。她会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留给我们,自 己却吃着粗糙的粗粮;她会用自己的巧手,将破旧的衣服缝 补成一件件崭新的衣裳,穿在我们身上,真正做到了“新三 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母亲没有读过书,“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但她深知知识
的重要性。她总是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农村,过上 更好的生活。为了让我们能安心学习,母亲勤于在土里刨食,省吃俭用,为我们交学费买学习用品。她的每一分付出,都 饱含着对我们深深的母爱和期望。
1995年秋,弟弟考上了国家重点大学,我已参加工作 1年有余,父亲也在嘉峪关分了房。母亲终于告别生活了半辈 子的农村,卖了农村的房子和当年的收成,搬到嘉峪关与父 亲共同生活。那一刻,我知道,母亲终于可以放下肩上的重 担,过上一段安稳的日子了。然而,母亲却闲不下来,她依 然保持着勤劳的习惯,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为父亲和我 们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
如今,母亲已经年过古稀,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 的痕迹,曾经乌黑的头发日渐花白。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笑容依然温暖。回首母亲的一生,她用自己的坚韧和爱,为 我们撑起了一片天空,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她的勤劳、善 良、无私奉献,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人生中最 宝贵的财富。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母亲的爱如同涓涓细流,滋 润着我们的心田;母亲的坚韧如同巍峨的高山,给予我们力 量和勇气。她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在平 凡的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伟大的母爱。她是 我心中永远的英雄,是我生命中最璀璨的星辰。
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总会想起母亲那段艰苦岁 月里的执着和坚持。她的故事激励着我勇往直前,让我明白,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爱,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就 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母亲啊,您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是我永远的骄傲。我愿用我的一生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愿您健康长寿,幸福 安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紧紧握住您的手,陪您一起走过 每一个春夏秋冬,一起见证岁月的美好。
今年,是母亲搬来嘉峪关与父亲共同生活的 30个年头。母亲的故事,还在继续,她的爱,将永远在我们心中流淌,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代代相传。
(乙巳蛇年春节)
(审稿:董惠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