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如璀璨星辰,用他们的才华和执着照亮文化传承的道路。卢伟老师,便是这样一位闪耀着工匠精神光芒的杰出人物。
2024年12月16日,在吉林省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上,卢伟老师的城门楼作品惊艳亮相,得到了吉林省省委吴海英副书记的高度赞赏,并指示要在科技馆先展览,然后进行巡回展。这无疑是对卢伟老师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
卢伟老师1956年出生于长春,是一名中共党员,毕业于东北师大美术系。他从教30余年,是吉林省高级教师,现受聘为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会影视、道具、仿古艺术、旅游产品设计制作部主任。
“魔法原材料”~纸壳
自九十年代初,卢伟老师进入影、视制作工作范围,先后与众多知名影视制作单位合作。他参与了“毛泽东与斯诺”“朝鲜战争”“东北王”“老娘泪”等多部影视作品的场景、环境及道具的设计制作。同时,他还参与省台大型热播的鉴宝栏目,担任美术编辑及文物复制工作。他用尽四十年时间挖掘、复原中国历代古车模型300余辆,受到了新华社、国家、省、市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及奖项。卢伟老师的获奖履历更是丰富多彩。从1987年首届长春市冰雕大赛“农家乐”荣获二等奖,到1988年中国北方民间文学奖评会“民俗图谱”荣获一等奖。从2002年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关东壁饰系列作品”荣获金奖,到2003年中、韩艺术节“浮雕、美丽的传说”荣获韩、中文化交流奖。再到2013年中国东北第五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关东影视基地设计模型”荣获个人突出贡献奖。每一个奖项都是他艺术生涯中的光辉印记。在非遗与民俗文化的广袤天地里,卢伟老师,以纸壳为“魔法材料”,缔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世界。他的作品中,长春四面城楼拔地而起,古朴的韵味与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可谁能想到,这雄伟的城楼竟是用一张张纸壳搭建而成。
还有那精致的古车,车轮似乎随时准备滚动,带我们穿越时空,而它的每一处细节都由纸壳精心雕琢。
更有那逼真的枪支、汽车,金属质感与凌厉气势呼之欲出,实则也是纸壳的“杰作”。卢伟老师将平凡的纸壳赋予了新的生命,让纸壳艺术在非遗民俗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独特见证 。 卢伟老师对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止。他曾下乡、当兵、进工厂,大学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认知结构。他为寻找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源头,走进原野文化领域,到安阳寻中国文字祖先,在殷墟见证甲骨文演变。他还走遍闽、浙、鄂、豫等多地,寻得千年文化佐证。为了艺术,他前往欧洲文化考察,从中国至罗马古道艺术开始,途径8个国家进入巴黎卢浮宫。 卢伟老师表示,虽已过花甲,但精力充沛,将继续踏察学习,弘扬民族文化,让中国车马历史重回人们视野,让车轮滚滚的创造精神发扬光大。2025年,卢伟老师还有更全面的一系列作品即将展出,相信他将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绽放光彩,为文化传承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