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年味
作者:刘弼德
过年什么最美?小孩认为鞭炮声最美;老人认为子女团聚最美;游子认为故乡的年味“醉”美。
在岁月年初的温柔时光里,总有一股不可言喻的力量,悄然牵引着外出游子的心,穿越千山万水,回归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那里,藏着最纯粹的年味。它不单是空气中弥漫的鞭炮硝烟味,也不仅是餐桌上丰盛佳肴的香气,更是那份温植于心的情感纫带,连着过去与现在,让每一个归家的灵魂得以安放。
“柏叶葱茏年年吉,树影横斜处处祥。”这是我在老家柏树老屋下大门口作的一幅对联。说起老家,可以说近10多年来今年过年“醉”有年味,为何说今年过年“醉”有年味呢?这还得从去年初冬的一次聚餐说起……
一个屋场看厅厦(祠堂),一个家庭看廊厦(客厅)。这两句话说得非常正确,屋场里的厅厦,是家族团结的象征。2024年11月17日,屋场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召集屋场里部分宗亲,在他老家聚了一个餐。喝酒间,大家讨论的主题就是一个,那就是厅厦多处漏雨散水,要及时修缮保护。
酒过三巡,大家话题就多了,有的说:今年是龙年,明年是小龙年(蛇年),修缮时,栋梁上放上“双龙戏珠”就更有意义了。此话题,大家非常赞同。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觉得首先要选举产生厅厦修缮理事会,由理事会负责整个修缮事项。酝酿了一会儿,理事会成立了。紧接着,大家开始讨论修缮厅厦资金来源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以自愿捐款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第二天,我们以祠堂修缮理事会的名誊,向宗亲们发出了捐款倡仪。
一则温馨的倡仪如下:在这个充满感恩与追忆的季节里,我们心怀崇敬,共同回望那些承载着家族荣耀与记忆的历史篇章。厅厦(祠堂),作为我们宗族的精神家园,不仅是我们缅怀先祖、传承家族文化的圣地,更是连接每一位宗亲情感的桥梁。岁月悠悠,风雨侵蚀,我们龙南桃江中源柏树老屋下的厅厦已显露出斑驳的痕迹,急需修缮以保其庄严与完整。
老屋下厅厦是洒源刘姓四大房的发源之地,修缮该厅厦,不仅是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更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它能够让后世子孙在庄严的祠堂中,感受先祖的智慧与勇气,学习家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家族凝聚力,让我们的根脉得以延续,文化之光永不熄灭。
为此,我们特向全体宗亲发起捐款倡议,希望每位宗亲都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论多少,都是对家族未来的宝贵投资。功德碑上留芳名,兴旺发达代代昌!
一份倡议书,连着宗亲情。宗亲们收到倡仪后,你一千,我两千,三千六,五千八,在外务工人员,出阁女子,纷纷捐款,一个星期,捐款达6万多元。理事会以招标方式对外招标,最后以最低价42000多元为总造价。确定施工方后,马上与施工方签订包工包料修缮协议。
签订协议的时间离过年仅有两个月,时间紧,任务重,施工方加班加点,仅用了40天时间,全面完成了各项修缮事宜。
修缮期间,在广东务工的堂弟回来了一趟,在厅厦里我与他聊起以前厅厦的摆设,说以前有两张“牛牯凳”,小时候经常在牛牯凳上睡觉,现在没了。堂弟马上对我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厅厦要跟上时代脚步,我捐一套实木沙发放在厅厦里。”当天,一套实木沙发就整齐地摆放在厅厦中厅。
厅厦修缮完工后,理事会成员召开了一个碰头会,决定剩余的钱用到何处?
会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请圆工(竣工),如何请?何时请?自己动手,还是叫人送餐。大家都认为自己动手为好,因为我们自己有“土厨官。”是的,我就是当地的“土厨官。”自己煮更省钱,省下的钱把整栋厅厦安装好水电、风扇,添置台凳碗筷。
请客的时间尤为重要,大家认为,等在外务工人员回家过年时请圆工最为合适。为此,请客时间定为小年后的二十七日。参加人员为全屋场男女老少,出嫁女子及家人,其它屋场捐款人士及家人,共计20桌。
捶鱼肝肺珍珠汤,炸鱼正肉味好香,“上四下五”一上桌,柏树老屋满厅芳。腊月二十七日,老屋下热闹非凡。听,“刀花”声,笑语声;闻,佳肴香味,鞭炮烟香味;看,小孩们成群接对,放鞭炮、玩烟花、捉迷藏,男女老少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贴对联,挂灯笼……
十二点整,烟花在上空响起,鞭炮声中开席了。整栋厅厦,敬酒声,猜拳声,父老乡亲们品偿着客家的“上四下五”风味,沉醉在欢乐之中。
“今天我们大家在厅厦里举杯庆祝厅厦修缮完工,过两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们大家一起到厅厦里喝酒,把以前的那种年味找回来。”退休老干部笑着对大家说。大家听后,都说大年初一来一个醉得开心,醉得如意。
大年初一聚一堂,举杯畅饮话家常,蛇年到来万事顺,猜拳饮酒喜洋洋。2025年的大年初一,天空睛朗。屋场各家各户,有的开汽车回来,有的骑电动车回来,大家不约不至,上午10点左右全到齐。厅厦门口一阵阵鞭炮声响起,大地飞红,烟雾潦绕,喜庆的气氛盈满整栋厅厦,大家在欢乐的气氛中走进厅厦里。齐动手,摆桌子的,洗碗筷的,烧火温酒的,不一会,厅厦里摆起了长桌。妇女们把各家带来的美食、荤盘(卤菜)、瓜果摆上桌子上。11点过后,大家入席喝酒。
男女老齐坐上台,端起酒碗乐开怀,大家喝了碗中酒,今年肯定发大财。大家端起第一碗家乡的米酒,异口同声说道:“喝干碗中酒,荣华富贵样样有。”接着,大家你敬我,我敬你,敬长辈,同辈共同喝,气氛非常浓厚。喝酒间,大家畅聊国事、家事、天下事。有位宗亲说:“我提议,大家相互之间一年不见的相互喝一碗酒,两年不见的喝两碗,三年不见喝三碗……”我看到气氛这么好大声说道:“我看大家不愿意喝了,拳头绑酒更愿意喝,大家猜拳。”
“高升六、六高升、高升您、大家高升、三星高照、四季发财……”美妙而响亮的猜拳声在屋场上空回荡。这就是年味,故乡的年味,“醉”美的年味。这种年味,是梦想,是一份传承千年的文化韵味,从古老的习俗到现代的庆祝方式,它在不断地演变与升华,却始终保持着那份情感与温度。它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找到归属感,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作者简介
刘弼德,中共党员,龙南市桃江乡中源村人。江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龙南市作家协会理事。纪录电影《加油吧!乡亲们》主人公。历任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现任乡蔬菜办主任,乡司法所专职调解员。江西省十佳“法律明白人”,赣州市金牌调解员,赣州市优秀网格员,龙南市最美调解员。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及众媒体平台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数百篇(首),曾获全国、省、市文学赛多个奖项。
(图文供稿:刘弼德)《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