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在元宵二首】
《元宵》
高世英(草漭)
上元三五夜,灯烛万家明。
月下鱼龙舞,云端火炮鸣。
寒轻春意动,鼓急客心惊。
遥念乡山远,何堪岁又更。
滿庭芳•元宵
高世英(草漭)
春到人间,蛇年新岁,上元灯月交辉。银花火树,梅影透春晖。处处流光溢彩,星空下、狮舞龙飞。阑珊夜,香车宝马,箫鼓载歌回。
他年同此夜,长街十里,笑语相随。赏婵娟,良辰共咏邀杯。今夕天涯望断,凭栏处、烟敛云霏。思无尽,乡情不再,月影照人归。
(晏几道体)
高世英,笔名草漭,1946年出生,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和内蒙古自治区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老年书画学会会员、书法家,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会员,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国礼艺术家、新时代人民艺术家,国粹艺术名家。出版专著有《草漭诗词》。
灯火阑珊处的乡愁
——高世英《元宵》与《滿庭芳•元宵》赏析
潘茂增
这两首作品均以元宵节为背景,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氛围,同时透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下是对这两首作品的赏析:
一、《元宵》
1. 节日氛围的描绘:
首联“上元三五夜,灯烛万家明”直接点明了元宵节的夜晚,万家灯火通明,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氛围。
颔联“月下鱼龙舞,云端火炮鸣”进一步通过“鱼龙舞”和“火炮鸣”两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欢腾。
2. 情感转折:
颈联“寒轻春意动,鼓急客心惊”中,虽然春意渐浓,但急促的鼓声却让客居他乡的诗人感到心惊,情感由喜转忧。
尾联“遥念乡山远,何堪岁又更”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以及岁月更迭带来的无奈和感慨。
3. 艺术特色:
诗歌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转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如“灯烛万家明”、“月下鱼龙舞”等,都极具画面感。
二、《滿庭芳•元宵》
1. 节日盛况的渲染:
上阕“春到人间,蛇年新岁,上元灯月交辉”开篇即点明时间和节日,春意盎然,灯月交辉,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银花火树,梅影透春晖”等句,通过绚丽的意象,进一步描绘了元宵夜的繁华盛景。
2. 情感抒发:
下阕“他年同此夜,长街十里,笑语相随”回忆往昔元宵节的欢乐时光,与眼前的孤独形成对比。
“今夕天涯望断,凭栏处、烟敛云霏”则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结尾“思无尽,乡情不再,月影照人归”以月影为寄托,抒发了无尽的乡愁和归乡的渴望。
3. 艺术特色:
词作采用晏几道体,语言婉约,情感细腻。
通过今昔对比和寓情于景的手法,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意象丰富,如“银花火树”、“梅影透春晖”等,既展现了节日的繁华,又暗含了诗人的情感。
总结:
这两首作品均以元宵节为背景,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第一首《元宵》语言简练,情感转折自然;第二首《滿庭芳•元宵》则语言婉约,情感细腻,通过今昔对比和寓情于景的手法,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两首作品都极具艺术感染力,值得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