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濮阳赋
徐好斌
维甲辰孟秋,余行于澶渊故地,观龙乡形胜,慨然兴怀。乃效班、张之体,习左思之制,作斯赋以彰帝丘之胜。
若夫颛顼玄宫(1)之墟,仓颉丹书(2)之壤,北斗垂精于大野,黄河走蛟于东原。昔者轩辕斩蚩尤于涿鹿,共工触不周于穷桑。此则龙战玄黄(3)之野,星分翼轸之疆也。尔其中原重镇,控漕渠(4)而襟齐鲁;北门锁钥,扼河朔而控燕韩。九河故道(5),禹迹犹存;三代遗风(6),周礼斯在。
吾观其川原形胜:洪洋积翠,长乐春容。披云之台接阊阖(7),龙湫之水(8)通星汉。御街甘泉漱玉,东寺晓钟震穹。西湖秋波函太清(9),清河晚晿和钧天(10)。濮水小镇,水环玲珑塔殿;濮上秀园,秀映湖光瀑色。金堤河畔,蘋若訚訚(11);鸥鹭颉颃(12),关关嘤嘤。濒隈钓者观漂,沚上鹈鹕待鱼。龙凤二桥飞架,首、喙昂然凌空。千米渠村黄河大闸,亚洲为魁;十顷森林世纪公园,美景罕见。此非天造地设之形胜,旷世神明之奥区(13)乎?
溯其皇初肇迹:夏铸九鼎,昆吾作范;商传玄鸟(14),帝喾垂裳(15)。卫武公筑楚丘而望云物(16);晋文公盟践土而会诸侯(17)。至若齐桓公召陵之师(18),魏武濮阳之火。铁丘鏖兵(19),甲胄蔽日;澶渊歃血(20),旌旗连云。此皆风云际会之所,龙虎交争之地也。
稽其文物典章:卫风十篇,存桑间濮上(21)之遗响;麟经三传(22),载城濮鄢陵之旧闻(23)。许穆夫人赋《载驰》以忧宗国(24),柳下惠坐怀不乱而正人伦。更有商君变法,強秦基业;吕相(25)运筹,奇货可居。荆卿易水之歌犹在耳,张仪连横之策尚萦心。此诚文武之道未坠,圣贤之教常存也。
览其古迹遗存:帝丘故垒(26),犹存版筑(27)之痕;宣房旧宫(28),尚想瓴甓(29)之制。戚城烟雨,恍闻钟鼓;瑕丘(30)蔓草,似见旌旄。子路墓前,仲由冠缨俨然;四牌楼(31)下,董儒(32)德政昭昭。至若八都坊表(33),铭刻三朝勋业;得胜城(34)垣,见证百代兴亡。
若乃丙寅之岁,浚陂掘地,得蚌塑龙形,鳞爪森然,距今六千四百载,遂号中华第一龙。斯物也,应苍龙七宿(35)之精,含河图洛书之数。昔伏羲画卦,龙马负图(36);今帝丘呈祥,玄蚌献瑞。岂非天命在兹,文明肇端之征欤?
至其人物之胜,灿若列星:颛顼制历法而正四时,帝喾抚兆民以谐八风。仓圣造字,天雨粟而鬼夜哭(37);许姬赋诗,卫复国而雅重光。柳下高风,化及禽兽;子路勇义,气贯虹霓。商君立法,强兵富国;吴子著书,纬武经文(38)。及黯崇道简牍,无为而治;板桥卧衙听竹,枝叶关情(39)。伯玉慎德深思,驾行不倦(40);计然识博善算,助越灭吴(41)。以孝子名为县,清丰亭永在(42);系张姓始祖,挥公墓谨存。更有一行测晷(43),定周天历度;高超筑埽,驯黄河怒涛(44)。此皆钟灵毓秀之气,凝而为英杰者也。
考其战伐之事:阪泉既阵,黄帝擒蚩尤于中冀;共工触山,颛顼镇妖氛于大荒。跖率九千,裂诸侯之裳冕(45);黄巢举义,动李唐之根基。曹吕交兵,火烧濮阳之夜;宋辽盟誓,帛飞澶渊之秋。铁丘白骨,曾埋晋郑之甲;长乐宫阙,几见燕赵之旗?黄河“将军渡”口,留下刘、邓大军英姿(46);八公桥镇奇袭,见证思玉、本斋良谋(47)。
若夫岁时风物:上巳修禊(48),士女嬉游于卫澳(49);重陽登高,耆老宴饮于瑕丘。桑间濮上,郑卫之音未绝;洪洋积翠,渔樵之趣常存。春观龙湫烟雨,夏赏西湖芙蕖,秋挹披云夕照,冬踏御街琼瑶。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赞曰:大哉濮阳!肇三皇之鸿烈,承五帝之遗风。龙图启华夏之运,卫诗存王化之踪。星分角亢(50),地接衡漳。文脉绵邈兮与河岳并寿,德教广被兮共日月齐光。古城新貌,因石化兴市;沃野茫碧,乃豫北粮仓。岁岁丰稔而仓廪足,四季葱茏而花果香。学子俊秀,耄耋安祥。国道通衢车流如织,城乡夜市灯火辉煌。东北庄杂技声名远播,大弦戏古调曲韵悠扬(51)。民风淳厚,善举频彰。允矣中华文明之渊薮,信乎神州正气之祠堂!
乱曰:帝丘苍苍,大河泱泱。龙潜深渊,凤鸣高岗。惟兹奥壤(52),文明滥觞。卫风犹盛,德音不忘。赫赫厥声,濯濯厥灵(53)。垂范千载,永祀烝尝!
1、颛顼玄宫:出《山海经》。玄宫指深宫、北方的宫殿、仙人居住的宫殿等。颛顼号高阳氏,又名玄帝、黑帝、北方之帝。北方色黑,五行属水,所以古人说他以水德为帝,又称玄帝。
2、仓颉丹书:本《淮南子》。仓颉书仅有28个字,传说为仓颉所写,类别祭文。
3、玄黄之野:指天地的颜色。玄为天色,黄为地色,也指天地。玄,一种泛暗红色调的暖黑色。
4、漕渠:大禹治水时,濮阳地区有两条河流一一徒骇河和马颊河,是漕渠的一部分。漕渠是由大禹采纳晏安的建议开辟的,用于疏导水患。
5、九河故道:禹疏九河见于《尔雅. 释水》,文中指出太史、复釜、胡苏、徒骇、钩盘、南津、马颊、简、洁等九河的名字。九河故道经流之地均在黄河下游的平原上。
6、三代遗风:指夏、商、周三代先王们贤能执政时所形成的淳朴民风和社会安定局面。
7、阊阖:神话中的天门、宫门。
8、龙湫之水:一般是指雁荡山上著名的大瀑布。龙湫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还经常用来形容瀑布或深潭。
9、太清:①天空;②天道、自然;③古人指元气之清者。
10、钧天:①天的中央;②引申为帝王;③天上的音乐,常用来形容美妙的音乐或仙乐飘飘的场景。
11、蘋若訚訚:蘋若,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夏秋开白花,全草可入药。訚訚,香气浓郁。
12、颉颃:或上或下飞行。
13、奥区:一般指腹地或深处,语出《后汉书. 班固传上》:”防御之阻,则天下之奥区焉。”
14、商传玄鸟:玄鸟生商为古代传说一一在远古的黄河之滨,美丽的中原天空飞来一只玄鸟(燕子),一名为简狄的女子吞服玄鸟蛋后怀孕生子契(淤伯),即商之始祖。《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15、垂裳:典出《周易》卷八《系辞下》一一“黄帝、尧、舜垂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其基本含义是制定衣服的制度以示天下礼仪。后来用以称颂帝王的无为而治。
16、云物:汉语名词,系指①云的色彩;②云气、云彩;③景物、景色。
17、晋文公践土之盟:指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确立霸主地位而在践土举行的诸侯会盟,参加者有晋、鲁、齐、宋、蔡、郑、卫等国,晋被推为盟主,为晋文公霸业的代表事件。
18、齐桓公召陵之师:指齐桓公召陵会盟(公元前656年,以齐国为首的中原诸候国与楚国的会盟)。是齐桓公“尊王”的又一次胜利,其霸主地位更加巩固。
19、铁丘之战:晋郑铁丘之战是由晋国内讧而引起的晋郑在铁丘(濮阳)发生的战事。
20、澶渊歃血:指“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在经过二十五年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公元1004年秋辽侵宋,宋真宗在宰相寇准力劝下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澶州,又射杀了辽大将萧挞凛,双方僵持下,宋真宗与辽订立和约。因澶州当时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21、桑间濮上:出《礼记. 乐记》。古代卫国区域,具体指桑树林和濮水之间男女幽会、唱情歌的地方。
22、麟径三传:鳞经即春秋经。孔子作《春秋》,至哀公十四年因鲁人捕获鳞而停笔,故称春秋为《麟经》。
23、城濮鄢陵之旧闻:指公元前632年和565年晋楚争霸所发生的两次大战一一“城濮之战”和“鄢陵之战”。
24、许穆夫人赋《载驰》以忧宗国:许穆夫人,卫国公主,嫁许国许穆公,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其代表诗作有《载驰》、《竹竿》、《泉水》等,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公元前674年,北狄侵卫,卫懿公被杀,卫危在旦夕。许穆夫人向许穆公求援未果,毅然决定返卫,途中写下著名诗篇《载驰》。后齐国国君为她的行为所感动,与宋等国一起派兵救卫,击退狄兵。卫国在许穆夫人帮助下复国成功,延长国祚400余年。
25、吕相:指吕不韦(前292一一235年),卫国濮阳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丞相。门客三千人,有《吕氐春秋》。
26、帝丘故垒:帝丘,古地名,位于今濮阳县东南五星乡高城村的高城遗址。高城原名高阳城,其名源于帝颛顼高阳。《竹书纪年》云:“元年,帝(颛顼)即位,居濮。”《左传.昭公十七年》云:“卫,颛顼之虚也,故名帝丘。”先后为颛顼、阏伯、姒相、昆吾、商侯相士、卫国等的都城及西汉的东郡治所。
27、版筑:筑土墙用的夹板和杵。借指土木营造工程,也作“板筑”。
28、宣房旧宫:公元前132年,黄河瓠子决口。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动用几万民工堵口,亲临黄河岸边,作“瓠子之歌”。堵口后又在河堤上筑宣房宫以作纪念。今仅存一土丘,南百步有黑龙潭,乃当时决口处。
29、瓴甓:砖块。
30、瑕丘:瑕丘遗址位于濮阳县东南十八里五星乡堌堆村,上古时期称为负夏。据《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舜就时于负夏,”因此瑕丘有“帝舜故里”之称。
31、四牌楼:位于濮阳县古十字街,建于明嘉靖年间。琉璃绿顶,四角高挑,飞檐如翼,鳌顶镶嵌瑞兽。下架空敞开,从四面看都是一个牌楼。四面有四幅扁额,分别书颛顼遗都、澶渊旧郡、河朔保障、北门锁钥大字。
32、董儒:董汉儒(1562一一1628年),开州(濮阳)人,明将领。万历十七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湖广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为政清廉。建议减织造、裁冒滥,切中时弊。
33、八都坊:又名“澶渊名阀坊”,坐落于濮阳城内北大街。青石结构,碑坐、碑身、碑顶混然一体。明万历年间朝迋为旌表位籍隶开州(濮阳)的著名官员奉敕兴建,由都御使纪著、侯英,大理寺卿李珏、史褒善、王蜓,尚书赵廷瑞、董汉儒,巡抚吉澄八家共立。碑顶镌刻“八都坊”三个大字,笔锋雄健,字体端庄,系时书法家韦大秦所书。
34、得胜城:又名德胜城、德胜寨、夹寨,古城名。公元919年,晋王李存允菇李存审于德胜渡夹黄河筑南北二城,北城遗址在今濮阳县。宋时澶州本治南城,熙宁以后圮于水,始移治北城。五代时屡为争战之地。
35、苍龙七宿:又称东方苍龙七宿,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名词。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轨道如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产生四象,东方为苍龙。
36、河图洛书和龙马负图: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河图洛书的起源可以追朔到上古时代,传说在伏羲时代,黄河中出现龙马,背上有图案,称为河图,伏羲据此创造了先天八卦。而在大禹治水时,洛水中出现神龟,背上有图案,称为洛书。大禹据此治水成功并制订了《尚书. 洪范》中的“九畴“。
37、天雨粟而鬼夜哭:“仓颉造字,天雨粟而鬼夜哭”这一传说出自《淮南子. 木经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人对文字创造的敬畏与思考。“天雨粟”指天上落下谷物,象征文字带来的丰饶与进步。“鬼夜哭”则表达了文字的另一面影响一一寓意汉字揭开了天地的奥秘,使中华民族智慧增强,鬼从此难以主宰人类的命运,因此只能在黑夜里哭泣。
38、吴子著书,纬武经文:吴起(约公元前440一一381年),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出生于卫国(今濮阳一带)。初事鲁、魏,后为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推行变法,使楚国一度强盛。他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不但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成就,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其著作《吴子》是古代兵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孙子兵法》齐名。
39、板桥句:郑板桥曾任范县县令,现濮阳市范县建有板桥纪念馆。
40、蘧伯玉:卫贤大夫蘧伯玉,今长垣县伯玉村人(一说濮阳渠村人,据考渠村古称蘧村),卫灵公任伯玉为大夫。伯玉驾行不倦,慎德深思,求进急,善改过。
41、计然:春秋末葵丘濮上人,知识渊博,尤善计谋,助越灭吴。范蠡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我欲用之家,”遂夏购裘,冬买绢,由耕商至巨富,皆用计然之计。
42、以孝子名为县:张清丰,隋朝时期一位著名孝子,因其孝行被举为孝廉。皇帝征召其入仕,他以照顾母亲为由拒绝。唐大历七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因县界有张清丰门阙,奏请朝廷将顿丘县更名为清丰县,以纪念其孝行,此为全国惟一。张清丰的孝行被后世广泛传颂,清丰县因此成为“中国孝道文化之乡”,并以此为核心建设了六大文化公园,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重要标志。张清丰以其高尚的孝行和隐逸的气节,其影响延续至今,成为清丰县乃至全国孝道文化的重要象征。
43、一行测晷:僧一行(683一一727年),高僧,天文学家、数学家和佛学家。原名张遂,唐魏州昌乐(今濮阳市南乐县)人。嵩山会善寺出家为僧,法号“一行”,后成为佛教密宗之祖。他的最著名贡献是编撰了《大衍历》,这是中国一部非常重要的历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还主持测量了子午线长度,成为最早进行此类活动的世界科学家之一。他将科学与佛法结合,展现了古代学者博学多才的风范。他的成就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科学和文化遗产。
44、高超筑埽:埽,读Sao(四声)时指①治河时用来护堤堵口的器材,用树枝、秫秸、石头等捆扎而成;②用许多埽修成的堤坝或护堤。高超,北宋匠人,濮阳县人。他开创出一种独特的合龙门的方法,叫作三埽合龙门,使得决堤得以较快的合拢,造福了无数的百姓。
45、“跖率九千‘’句:跖,即柳下跖,原名展雄,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柳下屯(今濮阳县柳屯乡)人。他在公元前475年领导了奴隶大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从率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46、“将军渡”口句:从1947年6月30日开始,刘邓大军以台前县孙口镇为中心,在上下150公里多个渡口河面上展开了强渡黄河作战,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后来孙口被称为“将军渡”。
47、八公桥镇奇袭:1943年11月17日,我曾思玉、马本斋所率部队奇袭并攻下八公桥镇投降日冠之孙良诚部总部,活捉二方面军参谋长。孙良诚因15日下午去开封得以漏网。
48、上巳修禊:指在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进行的一种习俗活动,即在水边进行清洗和洗涤,去除身上的污垢和不祥之气。此外,修禊活动也逐渐演变成一种风雅的聚会形式,如祭祀、宴饮、曲水流觞和郊外游春等。
49、卫澳:澳,水边深曲之处。卫澳即卫河畔深曲之处。
50、星分角亢:汉语词汇,角宿与亢宿的并称。即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一、第二宿。
51、大弦戏:又名弦子戏,是一古老而稀有的多声腔剧种。它以开封、濮阳为中心,流行于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一带,一般认为大弦戏与唐代宫迋的梨园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在演变、发展过程中又继承了宋元杂剧北曲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大弦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lV一44。
52、奥壤:本《晋书 .孝武帝纪》:“三吴奥壤,股肱望郡”。系汉语词汇,①谓腹地,指一个地区的内部或中心地带,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内陆或重要区域;②犹沃壤,指肥沃的土地。
53、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出《诗. 商颂. 殷武》。厥在这里代“其”义。濯濯光明貌。意为有着赫赫的声名和光辉显明的威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