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是67岁的堂弟尚权安葬的日子。冬风凛冽,寒气逼人,一村四街的父老乡亲一大早就赶了过来,有拿大绳的,有拿铁锨的,还有拿冥纸上香的,大家带着生离死别的感情,前来送堂弟最后一程。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年近八旬、面色红润的宝叔,1米8的个头,手拿铁锨,迎风站立,当我问他:您老怎么还拿一把铁锨时?他笑着说:“尽管是机械填埋,但总有不到之处,我会用铁锨锉平整齐,让娃一路走好!”棺材运到墓地,乡亲们争先恐后的挂绳,起吊摆正,落棺填埋,堆土整平……直到一座新坟平地而起,人们才放心的离开墓地。走到村口,在执事人员的硬拉软劝下,乡亲们才不得不来到堂弟家门前的客棚里,因为他们着实不想让穷困潦倒的堂弟家人破费。
现在农村过红白喜事,一般都是邀请专业的服务队,负责招待客人。但堂弟家因为家境贫寒,经济拮据,请不起服务队,户族的长者以及左邻右舍的乡亲急其所急,想其所想,挺身而出。他们中多数都六十上下,有的年逾七旬,但每天冒着严寒,早起晚睡,抓锅料灶,安排琐事。帮忙的人三十有余,院内院外,人头攒动,洋溢着浓浓的乡情味,大家一边忙碌,一边精打细算,一心为其家属节省开支,减轻负担。
堂弟尚权是一个十分老实的人,又没有手艺,一年到头挣不来几个钱,尤其进入老年之后,更是分文无收,妻子更是一个智力低下的女人。儿子一年四季在外打工,年终了,老板会用一辆破旧小车抵扣工资,让娃几乎身无分文地回家过年。当小车过户后,堂弟两口子的低保金也因此被政府取消,这就是堂弟尚权家的经济概况。
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堂弟一生待人厚道诚实,真心真意,善良不虚伪,有话直来直去,做事坦坦荡荡,他从不羡慕嫉妒别人,喜怒哀乐显于行,处事为人简单明了,为人不害人,直爽开朗,宽宏包容。村里谁家建房,他总是积极帮忙,报酬给与不给,给多给少,从不计较。无论谁家过事,他都会帮忙干些苦、脏、累的活。看到老人在田地里拉架子车吃力时,他会放下手中活,然后手肩并用,身体前倾,两脚蹬地,使劲帮忙推车到平路上。冬季,东邻西舍谁家打包谷,他都会拿起自家的链枷去助一臂之力。记得有一年临近春节,早上起来,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封住了村里的道路,堂弟老早就起来了,他拿上扫帚和铁锨,一会儿扫雪,一会儿铲雪,冻红了双手,冻僵了双脚,冻紫了脸庞,可他觉得自己干点活,身上倒暖烘烘的。有邻居说家里没有扫帚,让帮他门口扫条路,堂弟二话不说,“唰、唰”几下就帮邻里清扫了门口积雪。虽然干的胳膊酸困,但却让乡亲们的出行畅通无阻。当大家夸赞他时,他总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帮着清理别人门口的积雪只是举手之劳,但没有一颗内在美的善良之心是做不到的。这些带露珠,接地气的善举是一朵美丽的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是一颗闪耀的星星。有首歌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善心,永远是世间的最美,因为一颗颗善心,可以感化一个个好人;善行,永远是世间的最真,因为一桩桩善行,可以温暖身边无数人。堂弟一生踏实本分,身行好事,胸怀善意,热心助人,为人真诚讲良心,做事善良不缺德,做好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只求问心无愧,自己不争什么,已经厚德载物;自己不说什么,众人感恩图报。
“送人玫瑰,留有余香”。帮助他人不仅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希望,也能让自己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快乐。通过给予,堂弟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品格和内心世界,还能在社会中传播正能量,改善人际关系,增进社会和谐。善良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能丰富他人的生活,也能让堂弟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和丰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好人是一面旗帜,鼓舞人心,潜移默化。2014年,堂弟母亲去世时,村里人为了帮扶他一把,乡亲们普遍都捐了善款,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帮助堂弟度过了人生的一个大坎。
斯人已去,但青山作证,人心有秤。堂弟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乐善好施,不计得失,温暖了乡亲们的心,很早就是乡亲们心目中的“好村民”,很早就是村里一盏指航的道德明灯。
一个人的威望,一靠智慧,二靠人品。就这样,堂弟尚权没有多少聪明才智,但却依靠自己的善良和诚实赢得人们的爱戴和信任,依靠自己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书写了一个 “大写的人”。
现实告诉我们:人生短暂,少留遗憾。生前争来争去,死后化作云烟,唯有人品,才会世代相传;唯有做好人,才会留下赞念。

作者简介
马兴俊,笔名上善若水,1954年出生,西安市鄠邑区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1975年参加林业工作,1984年开始从事企业宣传工作,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50余篇散文和通讯文章,其中《情系秦岭》作品获《陕西工人报》征文大赛奖。2022年出版散文集《尘封的记忆》。2023年获鄠邑区“寻找身边好老师”征文大赛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