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内会游动的一根鱼刺
左显成(四川)
人世间,无奇不有。人吃鱼经常的事,但有人因为吃鱼丧失了性命。我们故乡,跟我同岁,它是何家怀和张良玉所生男孩,十四岁那年,何家怀在资中教书,他并没有在家,仅有他母亲张良玉在家,他们两娘母,在家弄了一条鱼,自己做的酸鱼,儿子吃鱼不小心,被鱼刺卡在喉管上,鱼刺不好弄出了,开始找道士化的化骨水喝了,也不管用,也没有到龙街镇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就选择到资中医院,公路是修通了,但没有汽车,就走路到资中,刚从家里左家沟走到龙颈坳,不到一公里,儿子就去世!何家怀和张良玉唯一的孩子,就这样夭折了。后来在没有生孕,何家怀退休去世,张良玉孤身一人,看见我的妻子,看见妻子缝补,她就会主动出手帮助缝补。
更为巧的事情发生了,2023 年 4 月分,发生一例罕见的,一位患者吃鱼肉,被一根鱼刺卡在喉管上,他立即大口吞咽馒头后,患者喉部的异物感消失,便认为鱼刺已经脱落进入胃部,经胃液的胃酸化掉,随着肠道排出体外。可万万没有想到,两天后,吃鱼患者总感觉不舒服,开始感到胸骨附近隐痛,此外无任何不适现象。患者往进医院,并不是因为一根鱼刺。因慢性胃炎,他住进了预约当地医院,进行了胃镜检查。医生对患者按照预约进行了胃镜检查,检查结果:胃炎可能,存在心脏方面疾病、反流性食管炎等多种可能。很快,心电图及查血结果排除了心脏因素,反流性食管炎的推测,仍需借助胃镜探查。
胃炎可能,其他无任何异常,更无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征象。慢性胃炎,并不能解释患者持续的胸部隐痛。为了确诊,再进一步胸部 CT 探查一下,检查结果出来,众人看到了惊险一幕:在患者的气管分叉处下方,有一个高密度的尖锐异物,该异物已穿过胸主动脉,形成了食管主动脉瘘。说明鱼刺已经移位开始游动了。
病情危急,当地医生们直接给患者及家属展示 CT 检查影像,并解释了目前病情的凶险情况。虽然感到意外,这根鱼刺就像体内的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患者还是接受了手术建议,尽快将其取出。
患者吃鱼肉7天后,在 CT 检查结果出来的当晚,患者被推上台,进行一次特殊的开胸手术。鱼刺在全身按照CT气管分叉处下方,有一个高密度的尖锐异物,该异物已穿过胸主动脉,形成了食管主动脉瘘开胸,手术团队只找到了鱼刺刺入主动脉弓部位处外膜下小血肿,再进一步对本次手术可探查的范围仔细搜寻后,仍然没有发现鱼刺的踪迹。
胸开了,鱼刺却找不到了?鱼刺到底在哪里?
治疗团队立即与家属沟通、达成一致:先修补损伤的主动脉,尽快结束手术。在术后重新进行 CT 扫描,寻找鱼刺的去向。但术后,全身 CT 扫描结果仅显示患者的腹腔动脉内存在可疑异物,但并不能确定其性质和详细准确位置。手术结束了,患者接下来的病情走向却是一个未知数。
但术后,全身 CT 扫描结果仅显示患者的腹腔动脉内存在可疑异物,但并不能确定其性质和详细准确位置。
一根鱼刺在体内就这样微妙,没有固定位置,可能转运或患者体内移动过程中移位,将会出现多种可能。如果经主动脉再次刺入食管,又掉入消化道内,这是较为乐观的情况。但如果经主动脉掉入血管、随血流到达身体其他地方,则可能再次穿破局部动脉,导致相应部位动脉血管损伤引起活动性出血或形成假性动脉瘤、甚至损伤血管附近周围组织或器官可能。
当地治疗团队几经权衡之下,才拨通转诊电话,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
一根鱼刺手术,地方医院也无可奈何,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协助,而鱼刺在全身血管内游走,实在是过于罕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安排血管外科黄斌教授、郭强副教授团队接到一根鱼刺病情的患者,就开始梳理既往已发表的鱼刺卡喉相关案例,发现有鱼刺经消化道刺入主动脉或肝脏、导致出血或脓肿,但尚无鱼刺经消化道刺入主动脉后,随血流在身体内“游走”的案例,感觉非常特别。治疗团队,经过商议,要顺利取出鱼刺,先对它进行精确定位。
患者腹部查体均无阳性体征,初步 CT 扫描对于鱼刺的显影模糊不清。治疗团队立即组织了多学科会诊。
放射科羊丹教授对患者的 CT 图像进行了处理及三维重建后,发现鱼刺正位于肝动脉内。黄斌教授立即联系超声科文晓蓉教授进一步定位,看鱼刺是否损伤或穿破了肝动脉或造成肝脏血运障碍。超声检查和胸腹主动脉 CT 血管造影均提示:肝动脉内有鱼骨样异物,暂时未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并对鱼刺的确切位置进行了成像定位。
经CT和超声波检测结果令众人惊讶:过了 3 天,鱼刺从主动脉弓“游”到了肝动脉?
治疗团队推测,由于主动脉直径较大,动脉内血液流速快,鱼刺掉入主动脉后便随着血流的冲刷到达远端动脉;在肝动脉停止,可能是肝动脉走行有一定的弧度并非直线,还有就是鱼刺刺激肝动脉引起肝动脉痉挛,导致动脉收缩至鱼刺相近大小。
得知鱼刺在肝动脉后,是否立即手术取出,治疗团队内的医生们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一方面,鱼刺可能并不会一直停留在肝动脉,如果相隔时间再长一些,它可能会穿破肝动脉,或者随着血流流向更细、与鱼刺大小更相近的肝动脉分支内,需要尽快手术取出。
黄斌教授在请示赵纪春主任并组织全科讨论之后,发现患者目前并不适合立即二次手术:几天前刚接受剖胸探查术。目前患者在转入后,一切生命体征都较为平稳,除了开胸术后伤口疼痛以外,无发热、腹痛腹胀等不适,鱼刺此时在肝动脉内,也并没有造成血管壁的损伤,肝动脉直径较小,再次移位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多番讨论后,治疗组决定保守治疗一周后,再次进行第二次手术。家属在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预期手术方案时,也表示赞同:短时间内实在是经不起第二次折腾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住进华西血管外科病房的第 5 天,患者突然出现了右上腹刺痛、轻压痛。治疗团队怀疑鱼刺出现了移位,并且极有可能正在损伤血管壁。
黄斌立即与家属进行了紧急沟通,需要提前手术,这次开刀能否找到鱼刺,也是未知数:鱼刺本身可能产生了移位,在术中随着医生的操作,也可能随时游走到其他地方。
最终,家属选择听从医生的建议,将手术提前:此时不手术,之后想要取出鱼刺,说不定更难。当晚,患者被推进了手术间。
待患者麻醉完成后,主刀医生黄斌从右肋下切口进入肝动脉。这次手术,治疗团队选择了创伤相对更大的传统剖腹探查。
腔镜手术虽然相较于传统剖开创伤更小,但是气腹状态和腔镜下游离肝动脉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鱼刺移位或损伤动脉,如果鱼刺再次移位,也不方便扩大探查范围以及通过术中彩超监测定位。
开腹后,黄斌医生依次分离出肝动脉近、远端,并预先环绕血管外牵引带防止、控制可能的出血,并在术区肝动脉通过触摸寻找鱼刺的存在。
如果选择腔镜,此时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主刀医生在腔镜手术中会失去触觉,仅能靠视觉去从显示屏上辨别鱼刺;但如果鱼刺没有造成血管的损伤,从血管外表看,难以准确定位鱼刺位置。
手术台上,由超声科钟晓绯教授提供术中彩超定位支持,黄斌医生在超声引导下一步步裸化动脉、用手触摸,最终准确的定位到了鱼刺所在的位置:这根长约 2cm 的鱼刺,正在穿过肝动脉。这才让大家松了口气:鱼刺总算是找到了。
黄斌医生迅速取出鱼刺,并对破损的肝动脉进行了缝合与修复,3 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罕见的游动鱼刺旅游,在人的干预下停止,患者是幸运的。手术后,患者腹痛症状逐渐消失,伤口愈合情况良好,第 7 天便出院。这根历经两次手术才取出的鱼刺,被治疗团队保存了下来。测量取出的鱼刺,长约 2cm。
术后半年随访,患者的主动脉及肝动脉都愈合良好。并未出现假性动脉瘤,吻合口瘘、夹层等并发症,患者对吃鱼从此后就产生了一些心理阴影。
黄斌教授给人们敬言:“这也提醒大家尤其需要注意:春节吃鱼莫着急,细抿慢嚼剔鱼刺;鱼刺卡喉不紧张,喝醋馒头不可为;催吐镊子取不出,快去医院找医生。”
一根鱼刺在人体口腔喉管游动到主动脉至肝动脉旅行,被医生两次开胸,最终被阻止了鱼刺游动,患者生命保住了。一切万物将有生,都要靠自然界和人类维护,还有自我保护,出现了鱼刺卡喉管不慌张,其他行都不可取,只有到医院才有救。
2025年2月17日星期一都江堰
作者:
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都江堰玉垒诗歌学会《老年文学》刊物副主编。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花蕊夫人》;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通联:都江堰市外北街408号, 邮编:611830. 电话18200569415,电话微信。QQ号593505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