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春雨 || “春雨”描写差异大
孙毅
今天是“春雨”节令。一大早打开手机,群友纷纷推送“春雨”的画面,配发杜甫的名诗《春夜喜雨》等等。己已蛇年,干冬燥暖,盼望“好雨知时节”,春雨便会如期而至,将会滋润着关中沃野,万物萌发!
古代的诗人,对季节的变化情感,我觉得比今人要敏锐得多,描写也细腻得多。如春天的一丝和风来到,那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在古城长安,描述冬天的一片片雪花,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啊!
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但在蜀地“锦官城”,也就是今天的成都雅称。盛唐时代,成都以织锦著名。杜甫在成都生活的那几年,过的还算舒适和开心,便留下了这首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名诗。
然而,同样是“春雨”,由于我国地域不同,各种诗词里的描述,各具特色,差异很大!
比如,秦岭以北的北方,诗人描写春雨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 ,北国早春的雨水,细滑润酥。而秦岭以南的南方,诗人描写春雨,则是“沾衣欲湿杏花雨",有着江南春雨,轻柔秀丽。四川盆地便有“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春雨诗句,显示出四川的富足和厚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