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中的精神追寻
——参观王进喜纪念馆
文/史益国
2024 年 6 月 16 日,细雨纷纷,我撑着伞,我怀着无比的祟敬的心情,冒雨瞻仰了王进喜纪念馆。
王进喜,这位英勇无畏的石油战士,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为了国家的石油事业鞠躬尽瘁,用”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代中国石油工人的英雄赞歌。草棚地窖就是他们的住所,也是他的指挥中心。在那样简陋的环境中,他心怀坚定的信念,不曾有丝毫退缩。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井场上的供水管线被冻裂,钻井面临缺水的危机。王进喜心急如焚,当机立断组织大家展开救援。没有足够的工具,他们就用最原始的办法——脸盆传水。工人们排成长队,一盆盆冰冷的水在他们手中传递。王进喜冲在最前面,他的双手被冻得通红,却一刻也不停歇。汗水和雨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在大家齐心协力下,终于解决了缺水问题,保障了钻井的正常运转。
“宁愿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句豪言壮语彰显着他的决心。在资源匮乏、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他带领工人们完成了整体移动设备的创举。1205 钻井队在他的带领下,打出了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争气井。
在一次井喷危机中,没有搅拌机,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只为保住油井。他曾不顾腿伤,拄着拐杖指挥生产。
铁人王进喜的雕像屹立在雨中,那坚定的神态,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艰辛与荣耀。雨水流过他粗犷坚毅的轮廓,恰似岁月的纪痕,镌刻着曾经的拼搏与奋斗的印记。。
展厅内,一张张被雨雾浸润的照片,将那些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在狂风暴雨中奋战的身影,在泥泞土地上留下的坚实的脚印,穿越时空,重现在眼前。那些历经沧桑的工具,承载着奋斗的记忆。
走出纪念馆,漫步在大庆的街头巷尾,我深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地方都在传颂看铁人精神。公交站牌上醒目的标语,校园里激昂的演讲,工厂中振奋人心的口号……铁人精神无处不在,如同一股强大的暖流,流淌在大庆人的血脉中。
参观结束后,我在铁人广场驻足。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潮澎湃,雨丝未歇,我激动地用相机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
这一场雨中的参观,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铁人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风雨兼程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
作者简介

史益国 江苏淮安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爱好文学,多篇作品在各报刊发表。自编作品集《学海 随笔》。作品相声《吆喝》,散文《话说淮安》,诗歌《断桥,我来了……》分别获得《中国乡村》杂志季度优秀作品奖和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