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天河科技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鲁西南大地,一座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现代化企业正以磅礴之势崛起。
山东天河科技有限公司,这家植根于孟子故里邹城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井下机器人"和"智能氧舱"两大拳头产品为支点,撬动着全球智能装备产业的新格局。
省派工作队周瑾副市长、杨勇副市长向来访者推介企业新品时这样说,天河科技正以其独特的创新密码,书写着中国智造的新传奇。
一、矿井深处的科技革命:井下机器人改写全球采掘史
在千米深的矿井巷道中,天河科技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智能巡检机器人正以毫米级精度执行着巷道扫描。这款集5G通信、多传感器融合、自主避障技术于一体的"矿山哨兵",将传统人工巡检效率提升300%,事故预警准确率高达99.8%。2022年德国鲁尔工业区采购的30台设备,在应对复杂地质条件时展现出的卓越性能,让欧洲客户赞叹"这是采矿业的安全革命"。
公司王玉玲副总经理带领大家参观,展示的专利墙令人震撼:327项国家专利构筑起核心技术壁垒,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65%。"我们的SLAM定位算法将误差控制在5厘米以内,热成像系统能识别0.1℃的温度变化。"这些数字背后,是研发团队连续18个月攻坚的成果。随着南非德班矿、智利铜矿等国际订单纷至沓来,天河机器人已占据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12%的份额。
二、大健康领域的跨界突破:智能氧舱开启生命科学新纪元
走进天河科技十万级洁净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正在批量组装第四代高压氧舱。这款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的创新产品,融合了仿生供氧、智能监测、远程诊疗等前沿技术,将家庭健康管理提升到全新维度。在邹城市人民医院的临床测试中,氧舱对慢性缺氧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率达到92%,北京协和医院专家评价其"重新定义了康复医疗设备"。
"我们正在构建'硬件+云平台+健康服务'的生态闭环。"新近成立的对外贸易部唐文超总经理演示着手机APP上的实时数据监测系统。通过战略合作,天河氧舱已接入社区健康驿站。中外的客户纷纷签下订单。此举,标志着中国智慧医疗方案走向世界。
三、政企协同的创新生态:打造鲁西南科技新标杆
在济宁(邹城)机器人产业园,天河科技总部大楼犹如一艘蓄势待发的星际战舰。这个占地200亩的智慧园区,集聚了12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王玉玲说,"市领导帮我们对接了清华智能装备研究院,还牵头组建了3亿元的产业基金。政府搭建的"人才飞地"模式,让企业在上海、深圳设立研发中心,汇聚了包括2名长江学者在内的顶尖团队”。
邹城市科技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天河科技每年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11%以上,带动周边形成年产值50亿元的产业集群。2023年4月,企业顺利通过科创板IPO辅导验收,即将成为鲁西南首家上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这种"政府引导+市场驱动+资本助力"的创新生态,正在孕育出更多"天河式"的科技新星。
四、向新而生的未来图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站在企业数字孪生中心,巨大的LED屏上跳动着全球12000台在役设备的实时数据。公司正在开发矿山元宇宙系统,未来可通过AR眼镜实现远程采矿。六大在研项目令人振奋:基于脑机接口的智能穿戴设备、面向太空站的微重力氧舱、用于地下矿井的特种机器人......每个项目都瞄准着行业痛点与未来需求。
在"双碳"战略指引下,目前,天河科技与兖矿集团共建的智慧矿山示范项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8万吨。企业ESG报告显示,其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比行业平均水平低40%。这种绿色基因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
从孟子的"天时地利人和"到今天的"天河天上天下",这家诞生于文化沃土的企业,正以科技为笔,在智能制造的时代画卷上挥洒豪情。当井下机器人在非洲矿井精准作业,当智能氧舱为阿尔卑斯山人送去健康,山东天河科技不仅书写着中国智造的辉煌篇章,更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刻下属于这个时代的创新印记。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上。
经挂职领导穿针引线,济宁头条总编王长鹰介绍,天河科技这艘来自孔孟之乡的科技旗舰,正向着星辰大海,全速前进。
(清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