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柏
对自己好一点,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智慧。
凡经历过艰苦岁月的老人,对事业、家庭都付出过奋斗的汗水和心血,上能对得起父母,下能对得起妻儿,却唯独舍不得对自己好一点。
舍不得吃。贫困年代走过来的人,自觉不自觉养成了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习惯,时时省吃,处处俭用,这样过了许多年。当下的日子温饱早已不是问题,且家家过得丰衣足食,吃穿用度也是应有尽有。打开冰箱,满满当当,啥也不缺。上点儿档次的海参、燕窝、蜂王浆等也不一定缺,但就是放着,攒着,甚至留到快过期了,也不舍得吃。当天的剩菜剩饭,第二天照吃不误。我的一位姑姑,快80了,在一线城市生活,给两个儿子买了房,还帮着还房贷。不舍得吃好的,鸡鱼肉也不常吃,能将就就将就,每顿饭都马马虎虎地对付。去年突然生病了,到医院一检查,长期营养不良,引发多种不可逆的疾病。医生都不敢相信,如今还有这类问题发生。要补回到健康的状态也是不可能了。
舍不得喝。适当喝一点酒,能增添生活的情趣。我也不主张老年人多喝酒,伤身体。但有亲朋好友来了也适度喝点儿。我刚来南方时,谁都不认识,喜欢交朋友。由邻居骑友老兄牵头约了一帮朋友,想聚一聚,结识一下,相互交流情感,以后方便一块骑行。儿子知道后,热心支持,给我准备了两瓶五粮液前往饭店,老兄看见后说:“用不着喝这么好的酒啊,换两瓶几十块钱的酒就行。”我说:“好酒不就是喝的吗!”酒上了桌,南方骑友也喝得很开心。我熟知的一位同事,家里有两个酒柜的好酒,上着锁,舍不得喝。朋友到他家去做客,也得自己带酒,抠门不?
舍不得穿。穿衣戴帽好与坏是个人喜好无可厚非。但舍不得穿是时下老年人的通病。衣柜里各式各样的好衣服一大堆,甚至没地方码放,但就是舍不得穿,攒着压箱底儿。身上的一件或灰或黑的衣服,许久不换。内衣内裤都穿成洞连洞了,也不换新的。我一老同事每次见面就穿那件旧西服,至少有十年了,就是舍不得换新衣服。总认为穿像样的衣服给谁看?其实不然,穿上得体、利利索索、干干净净的衣服,人的精气神立马就不一样了:会有从容的自信和出行的底气,同时也增添了可敬的形象——让外在的气质更显慈祥,更显神采奕奕。
舍不得行。整天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退休了,有大把的时间出门转转,趁着手脚利索,看看山山水水,体悟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亲近大自然都是很惬意的事,也填补一下年轻因为忙而未曾去过的地方的空白。如今多好,出行方便、快捷,飞机、高铁、游船、汽车。一部手机,吃住行门票轻松搞定,不用等候排队。我的一位南方亲属,大半辈子没离开过自己生活的城市,一说旅游,马上拒绝:不就是去别人呆腻的地方瞎转吗?有啥意思?有那钱干点啥不行。而另一位朋友在岗时就去过不少地方,退休后开车自驾,带着老伴儿,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玩儿摄影,享美食、体民俗;旅游交路,地理知识,名胜古迹,应知尽知,很难被问倒,成了旅行的行家里手。活得潇潇洒洒自自在在,如若将他这些年的旅行生活转换成文字,能写成图文并茂的旅行游记书,说不定还能火呢。
舍不得玩。老了,要做个忙忙碌碌的人。有自己的爱好,像画画,唱歌,跳舞,打太极,练瑜伽,舞剑,游泳,各种球类,骑行等等,都是有益的。花点儿钱投点儿资,买点儿装备,买的是快乐和健康(比躺在床上付巨额医药费要强许多)。如能读些书,写点东西,更好。不图发表,只为练脑防呆。写得好还能获得认可,也是美事一桩。我爱玩手串,看着各式各样的手串,特别是经多年精心盘过的手串,包浆包满,润泽温婉、柔光灿灿时,无比舒心。时常串不离手,若别人赞美一下,心里更是美滋滋的。
舍不得弃。生活要多做减法,物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少而精。攒家底是很多老年人的通病,啥东西都不舍得扔……十年、五年前的旧衣服、鞋子、窗帘、床单、被罩等,柜子里、床底下塞得满满的。打开门,掀开床,便涌来一股腐旧气味。一位嫂子热衷于周旋大小商场,排队领免费的鸡蛋,各种型号的纸巾,大包小包往家拎。家里立柜上面摆得顶到了天棚上,两三年都用不完。还有一位经常跟低价旅行团出游,踩坑购物,买回来按摩器,锅盆,菜刀菜板,茶叶,蜂蜜,橡胶用品等,将厨房、衣柜装爆了……有的甚至还没有开过封,包装箱都发黄破损了。
对自己好一点,时时善待自己,简单、轻松、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风烛残年里也要有温暖、明亮、丰盈的美好时光。
作者简介:
钟柏, 网名:独行侠,一位爱读书、旅行(骑行),偶而思索码字的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