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家,美文家之由来】
文•笔墨书香【原创首发】
一直以来,群里诗友,及各平台编委会老师,对个人简介中:【词家,美文家】这两种称呼的争议。
【词家】:
词家指的是那些擅长创作诗文的人。明代文学家徐渭在【论中四】中提到,词家是指那些知识渊博但未被充分利用的人。
清代的侯玄泓在【陶菴先生行状】中称,陶渊明和杜甫的诗歌意境深远,他创作的和陶诗被认为是神似之作,这也体现了词家对诗歌创作的深厚造诣。
到了明清时期,词家的含义逐渐专门化,特指那些擅长填词、创作词作并取得显著成就的人。
明代文学评论家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三•醉公子】中指出,词作所涉及的题材广泛,但词家不一定严格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词调。
例如【菩萨蛮】被视为唐代词调的鼻祖,尽管许多词人创作了大量的【菩萨蛮】,但并非每首词都与该词名相匹配。
清代学者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八中进一步阐述了词家的概念,指出词家在南宋和北宋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和流派,甚至到了清代初期,词家们依然各自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几乎每个词家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和流派。
总的来说,词家不仅是指那些能够创作出优美词作的人,更是指那些在词作创作和理论研究上有着深厚造诣的文学巨匠,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文家】:
美文家是指,古今以文学为主体,例如: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苏东坡、屈原、曹雪芹、梁启超、李大钊、周恩来、章士钊、陈独秀、胡适、蒋百里、徐志摩、鲁迅、钱玄同、朱自清、林语堂、梁实秋、张爱玲、沈从文、汪曾祺、王安忆、及新中国伟大的创始人【毛泽东】等美文作家。
但其内涵和外延远大于文学。凡人类历史上所有优秀的文本,其中包括:诗经、楚辞、诗歌、离骚、政治论、哲理文、小说、散文、甚至古代的信函、谏言、行政公文等实用性文本,都可以称之为;美文家。一旦为美文,则具有了文体研究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大家有些不明白,例如:《中国文体史》和《中国美文史》。
《诗经》的语言,大多来自对民间语言或地方民歌的文人化改造,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语言体系,成为一种文体(诗体)“诗经体”,譬如其中的“风”,就是一种声调,而冠以地名的风,就是一种地方民歌,如“郑风”“卫风”,即今河南郑州、卫辉一带的古代民歌,“豳风”,就是古代陕西周族部落的民歌。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刘禹锡写《竹枝词》,多来源于对巴楚地区民歌语言的汲取,巴楚地区纯美的情歌,造就了《竹枝词》的语言特色。
“诗经体”“竹枝体”并非个例,在中国诗歌史上,还有诸如“离骚体”“西昆体”“同光体”等等,如果扩大到中国韵文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则文体形式更多,有太白,便有太白歌行体,有东坡,便有东坡体,有柳永,便有柳永体,有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便有江南水乡清婉流丽的“棹歌体”,有梁启超的《新民说》,便有气势磅礴、启人心智、以国民性批判为主体的“新民体”,有汪曾祺,便有他的明清“笔记体”,有贾平凹,便有融明清小品与陕南商州话、关中话于一体的“平凹体”,等等。
因此,在中国:【文体史、美文史】中,有词家美文家之称。
【墨海文香】社长:笔墨书香
【编委成员】
夏森然、刘毅凤、李树林、张文彪、梅耀南、林国明、飘逸、安然、谢英俊、斯汉均、杜军峰、杨长荣、杨忠科、郭申虎、陈忟怡、刘华亮、李天祥、邢子墨、胡中原、郑可儿
【书画栏目组】
以下均为(当代书法家)篆书顾问:段金祥(赤峰市)行草顾问:王福元(赤峰市)行楷顾问:戴国强(赤峰)隶书顾问:孟新民(天津市 )甲骨文顾问:杨洪清(湖北省)行书顾问:黎荣材(广东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