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同学池国芳先生的《孝感赋》感触,而写作简单又浅显的一篇赏析文,不妥之处,望各位大家斧正
一一 田金轩
池国芳先生的《孝感赋》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以其雄浑的气势、优美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孝感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辉煌历史,令人心驰神往,陶醉其中。
一、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开篇以“壬寅之秋,孟冬既望,客自汉东来,与予泛舟于澴水之上”为引,通过主客之间在澴水之上的交流,巧妙地开启了对孝感的全面描绘。这种主客问答的形式,不仅增添了文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还使读者能够自然而然地跟随作者的思绪,一同探寻孝感的奥秘。
从结构上看,作者先描绘孝感的地理形胜,“北枕桐柏大别之巍峨,南瞰江汉平原之浩渺。汉水东流,汇九派而通吴楚;涢山西峙,衔千峰而接豫章。平原沃野,膏壤盐海,丘陵叠翠,磷山藏珍。双峰耸峙,凌青云以揽日月;童湖低卧,映碧霄而纳星辰。” 清晰地勾勒出孝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让人对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了直观的认识。
接着,作者按照季节的顺序,展现孝感的四时美景,“若夫春和景明,金卉遍野,桃花灼灼映古驿;夏暑雨沛,白兆叠翠,观音湖波漾清凉;秋霜染叶,钱冲银杏若金甲,大悟乌桕似赤霞;冬寒雾凇,汤池温泉氤氲,米酒麻糖暖乡愁。” 这种以季节为轴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孝感的四季轮回,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随后,作者笔锋一转,深入挖掘孝感的人文渊薮,“至若人文渊薮,孝德绵长。董永卖身,感天动地;黄香温席,孝悌传家;孟宗泣竹,冬笋生春。三孝流芳,千年不绝。楚王城垣,犹闻屈子离骚;郑家湖墓,可窥秦汉遗风。诗仙太白,十载栖居,泼墨成章;将军故里,五十将星,铁血丹心。剪纸镂月,皮影戏说春秋;龙灯腾跃,善书教化民心。” 从古代的孝德典范到历史遗迹,从文人墨客到铁血将军,再到民间艺术,全面展示了孝感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文化传承。
在描述完孝感的过去和现在之后,作者展望了孝感的未来,“承孝德以立魂,借枢纽而兴业。融武汉都市之圈,聚四化同步之力。流域治理,守绿水青山;科创引领,铸制造强基。中华孝文化名城,誉满华夏;华中物流商贸枢,货通天下。昔人云‘百善孝为先’,今孝感以孝为名,以诚致远,必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霄矣!” 为孝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整个赋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由地理到人文,由过去到未来,犹如一部精彩的交响乐,起承转合,跌宕起伏,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孝感的魅力和潜力。
二、写景如画,意境优美
在描绘孝感的自然风光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汇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孝感景色之中。
“春和景明,金卉遍野,桃花灼灼映古驿”,一个“灼灼”,生动地描绘出桃花盛开的艳丽景象,让人联想到那片灿烂的花海。“夏暑雨沛,白兆叠翠,观音湖波漾清凉”,“叠翠”一词形象地表现出夏天山峦的郁郁葱葱,而“波漾清凉”则让人在炎热的夏日感受到了湖水带来的丝丝凉意。
“秋霜染叶,钱冲银杏若金甲,大悟乌桕似赤霞”,将秋天的树叶比作金甲和赤霞,色彩鲜明,极富想象力,展现出秋天孝感的斑斓多彩。“冬寒雾凇,汤池温泉氤氲,米酒麻糖暖乡愁”,“氤氲”一词营造出温泉雾气缭绕的朦胧之美,而米酒麻糖则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温暖记忆和深深眷恋。
作者不仅善于描绘静态的美景,还能捕捉动态的瞬间,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如“汉水东流,汇九派而通吴楚”,写出了汉水奔腾流淌的气势;“童湖低卧,映碧霄而纳星辰”,“低卧”一词赋予童湖以人的姿态,“映”和“纳”则展现了童湖的宁静与包容。
这些精彩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孝感的自然风光之美,还营造出了一种或宁静、或热烈、或清幽、或雄浑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爱。
三、人文璀璨,孝德流芳
孝感作为中华孝文化名城,其孝德传统源远流长。作者在赋文中对孝感的孝德文化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孝德的力量。
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席、孟宗哭竹,这三个孝行故事家喻户晓,作者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再次将这些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对孝德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三孝流芳,千年不绝”,强调了孝德文化在孝感的传承和延续,使其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支柱。
除了孝德文化,作者还提及了楚王城垣、郑家湖墓等历史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孝感的历史变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仙李白在孝感的十载栖居,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浪漫的文化气息;将军故里的五十将星,展现了孝感人民的英勇和忠诚。
剪纸、皮影、龙灯和善书等民间艺术形式,不仅是孝感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作者对这些民间艺术的描述,让人们感受到了孝感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四、经济腾飞,未来可期
在描述孝感的经济发展时,作者展现了孝感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型的巨大成就。
“昔者,膏盐磷山,富甲一方;麻糖米酒,香溢四海。然古邑新颜,更胜往昔。高铁纵横,通衢九州;临空经济,链接寰宇。光电子烁于高新之园,装备制造兴于产业之链。昔为‘膏都盐海’,今成‘华中智谷’。文旅康养,游人如织;园林秀美,宜居宜业。” 作者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突出了孝感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高铁和临空经济的发展,使孝感的交通更加便捷,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光电子和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为孝感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然而,在经济发展部分,也有一点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虽然作者已经描绘了孝感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主要产业,但对于一些具体的经济数据和发展指标的提及相对较少。如果能够适当增加一些具体的数据,比如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增长、旅游业的收入增加等,将会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孝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同时,对于一些重点企业和项目的介绍可以更加详细,以突出孝感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方面的具体成果和特色。
此外,在描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孝感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以更好地体现孝感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绿水青山的坚守和对生态文明的重视。
五、语言典雅,韵律和谐
《孝感赋》的语言典雅优美,充满了古典韵味。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文言词汇和句式,如“北枕”“南瞰”“汇九派”“衔千峰”等,使文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句式整齐,韵律和谐。
“双峰耸峙,凌青云以揽日月;童湖低卧,映碧霄而纳星辰”,对仗工整,气势恢宏。“董永卖身,感天动地;黄香温席,孝悌传家;孟宗泣竹,冬笋生春”,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此外,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诗词,如“犹闻屈子离骚”“诗仙太白,十载栖居,泼墨成章”,使文章更加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六、情感真挚,主题鲜明
整篇赋文洋溢着作者对孝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无论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还是对人文历史的追溯,亦或是对经济发展的展望,都能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作者以“孝”为主题,贯穿全文,突出了孝感作为中华孝文化名城的特色和地位。通过对孝德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表达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尊重和倡导。同时,也展现了孝感人民在新时代以孝德为引领,积极进取,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池国芳先生的《孝感赋》是一篇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情感真挚的优秀作品。它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孝感的美丽风光和灿烂文化,也让我们看到了孝感的发展潜力和美好未来。尽管在经济发展部分的描述上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空间,但这并不影响整篇赋文的价值和魅力。相信在未来,随着孝感的不断发展和作者的不断创作,我们将会看到更加精彩的关于孝感的篇章。
附原作《 孝感赋》
壬寅之秋,孟冬既望,客自汉东来,与予泛舟于澴水之上。清风徐来,碧波微漾,举酒属客,诵孝感之胜状,歌古今之沧桑。客曰:“孝感何如?”予曰:“夫孝感者,北枕桐柏大别之巍峨,南瞰江汉平原之浩渺。汉水东流,汇九派而通吴楚;涢山西峙,衔千峰而接豫章。平原沃野,膏壤盐海,丘陵叠翠,磷山藏珍。双峰耸峙,凌青云以揽日月;童湖低卧,映碧霄而纳星辰。此乃天赐形胜,地蕴灵秀也。”
“若夫春和景明,金卉遍野,桃花灼灼映古驿;夏暑雨沛,白兆叠翠,观音湖波漾清凉;秋霜染叶,钱冲银杏若金甲,大悟乌桕似赤霞;冬寒雾凇,汤池温泉氤氲,米酒麻糖暖乡愁。四时之景,皆可入画;寒暑更迭,尽显造化之妙。”
“至若人文渊薮,孝德绵长。董永卖身,感天动地;黄香温席,孝悌传家;孟宗泣竹,冬笋生春。三孝流芳,千年不绝。楚王城垣,犹闻屈子离骚;郑家湖墓,可窥秦汉遗风。诗仙太白,十载栖居,泼墨成章;将军故里,五十将星,铁血丹心。剪纸镂月,皮影戏说春秋;龙灯腾跃,善书教化民心。”
“昔者,膏盐磷山,富甲一方;麻糖米酒,香溢四海。然古邑新颜,更胜往昔。高铁纵横,通衢九州;临空经济,链接寰宇。光电子烁于高新之园,装备制造兴于产业之链。昔为‘膏都盐海’,今成‘华中智谷’。文旅康养,游人如织;园林秀美,宜居宜业。此诚升平之象,活力之城也。”
客喜而笑,执盏再问:“孝感之未来,何如?”予慨然答曰:“承孝德以立魂,借枢纽而兴业。融武汉都市之圈,聚四化同步之力。流域治理,守绿水青山;科创引领,铸制造强基。中华孝文化名城,誉满华夏;华中物流商贸枢,货通天下。昔人云‘百善孝为先’,今孝感以孝为名,以诚致远,必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霄矣!”
客闻之,击节叹曰:“壮哉!孝感之赋,不输赤壁之咏!”遂洗盏更酌,扣舷而歌。歌曰:“澴水悠悠兮育英杰,孝德昭昭兮耀古今。楚山汉水兮无穷极,盛世新篇兮共长吟!”
(注:文中地理、气候、人文、经济等内容均参考孝感市官方资料及历史文献,融古典赋体与现代发展于一体,以彰孝感之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