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尽壑溟千斝露,迟来春色换华年 1259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剑舞更火淬锋寒
初羽试刃凌绝间
孰与孤舟蓑翁钓
红尘霰落扑阑干
福五临门润百泉
飞英坠絮漫庭悬
饮尽壑溟千斝露
迟来春色换华年
人缘求福,福自何来?《尚书·洪范》记载五福曰:“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六祖坛经》云:“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其实幸福非是物质所现,而是一种逍遥自在于事无执的精神状态。物质丰饶乃人之所求,精神愉悦乃人之所求,显贵名达乃人之所求,物丰、神悦、名闻、身贵并非幸福之全部,幸福并非苦苦求索的过程而是心灵安祥愉悦归宿。《金刚经》曰:“不执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其心”。真心不为万物所动,故而无为而无不为。我们行走于尘缘美景之中,一切环境皆是过客,看竹外桃花几枝,过小桥流水家,人在景中,乐在其中。幸福体现在由内向外的快乐,而非物质享用的过程以及兴尽悲来的追忆。我们在快乐中体味幸福,又在幸福中漾溢着快乐。
幸福是什么?有人将幸福划成三个深浅不同的维度,即快乐、投入、意义。浅层次的幸福会随着自身修养的提高向深层次幸福转化。具体而言,“快乐”就是享受物质与精神的满足感,这是自爱的初级阶段;“投入”则是将这种幸福与周围分享,即《孟子》中所言的由“独乐之乐”向“与民同乐”之转化,这是幸福的中级阶段;“意义”则是格物穷理、悟彻生命之后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尔无我的快乐,即极乐、恒乐、慈悲喜舍与博爱之乐。
由之可见,幸福不过三层含义:一是物欲之乐,二是精神之悦,三是明道之乐即悟达宇宙道理后的淡然寂乐,它是超越了物欲与精神之乐的恒乐状态。是故真正幸福应当在快乐、快感、快意之上,而绝非短暂享尽易逝之物,幸福心态应定格于简单、纯粹、绝对、超然之上。所以幸福不在于你拥有多少东西,而更在乎你能放下多少东西,这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游访列国,风霜雨雪,食不裹腹,篷不遮寒,却依然弹琴鼓瑟,大家快乐自在。庄子一生家贫巷陋,然后而愿居泥淖而不恋庙堂,即使妻亡之时依然鼓缶而歌。生命恒乐的确是一种心灵感应与天人合一体验,丛雀云鹤,桂凤塘蛙,万物处境不同,形态有异,而道中之福又有何差异呢?
孔子长叹颜回曰:“一箪食,一瓢饮,住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我们生命风情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生命妙意,在于体悟灵魂之虚静,如舟行澈水般空灵见底。人生百景,六如过客,来时空空,离亦空空。俯仰之间,天地无语,失得由律,进退由志。刘桢诗曰:“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九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