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载风雨无阻,坚持公益献爱心
文/冯连贵
今年正月十五,鼓楼大街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雄伟壮丽的鼓楼上彩旗飘扬,钟声阵阵。登上三楼大厅,节日氛围更加浓厚,敲钟祈福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手持福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硬笔书法教育研究分会的书法家们早早登上鼓楼,等候市残联领导的到来。
天津市老教授协会硬笔书法教育研究分会每年春节都会在鼓楼上为撞钟祈福的游客赠送福字,这一善举早已引起市残联的关注。春节期间,副理事长李斌先生前往鼓楼拜访,他向高泽斌会长建议向残联捐赠书法作品,高会长立即响应,并向市老教授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振航先生汇报,刘会长代表市老教授协会全力支持。硬笔书法教育研究分会随即向全体成员发出捐字通知,大家积极响应,在家精心准备书法作品。

前排左起:老教授协会会长刘铁根、硬笔书法教育研究分会会长高泽斌
后排三位:副会长冯连贵、乔强、李云光
为支持这次活动,天津市老教授协会会长刘铁根、常务副会长刘振航、副会长宋庆功、副秘书长张立涛兴致勃勃地于元宵节上午10点前登上鼓楼,观看了大家捐赠的作品。刘铁根会长对大家奉献社会的爱心精神给予了热情鼓励。上午10点,天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李斌、秘书长尹璐来到鼓楼,在热烈的掌声中,接受了书法家们捐赠的书法作品。硬笔书法教育研究会的老会长高泽斌先生还当场为李斌先生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将捐赠活动推向了高潮。
天津市老教授协会硬笔书法教育研究分会会长高泽斌、副会长乔强、冯连贵、李云光,以及书法家刘志恒、马健、高晓宇、张继肖等,都提前在家里准备好了作品并带到现场,每个人都拿出六七幅作品,张张都是精品。因此,这次捐赠仪式非常成功,为津门的节日增添了一道靓丽的光彩。
像这样的活动,他们并非只举办了一次,而是坚持了十九年。天津市老教授协会硬笔书法教育研究分会的前身是天津著名的“鼓楼八友”,成立于2007年,由高泽斌先生和石立峻、孟庆祥、冯连贵、李鹏等先生发起成立。19年来,他们坚持开展公益活动,无私奉献,为社会服务,为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正因如此,2012年,天津鼓楼八友荣幸地参加了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的表彰大会,全国五老书画院为每位书法家颁发了“时代领跑者”慈善大使称号的证书。


2011年8月20日,他们再次奔赴北京,这一次是受到武警天安门警卫支队国旗护卫队的邀请。他们参观了战士们的驻地、展览和训练,书法家们被战士们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染,深深体会到国旗护卫队能走出那样整齐的步伐,离不开平时的艰苦训练。清晨升旗时,他们还被邀请在离国旗最近的地方观看,受到了特殊待遇。升旗结束后,书法家们与官兵们展开互动,战士们围着书法家求字,那渴望的神情令人感动。书法家们兴高采烈地为官兵们书写了大量书法作品,官兵们纷纷与书法家们合影留念,有的还互相留下联系电话,书法家们这次进京受到了官兵们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招待,令人终身难忘。
天津市老教授协会硬笔书法教育研究分会除了参加全国各地的公益慰问活动,每年春节初一到正月十六,还会为敲钟祈福的游客送福字。春节期间,鼓楼是最热闹的地方,书法家们从早晨9点多一直忙到下午4点半左右,为游客送福字,忙得不可开交。特别是最初的十几年,鼓楼没有暖气,书法家们穿着棉袄棉裤,披着大衣坚持写福字。最冷的那几天,墨汁都冻成了冰,他们只好用开水化开墨汁,坚持书写,从未退缩。近年来,鼓楼装上了暖气,书法家们不再受冻,鼓楼的游客也更多了。游客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还有许多外国人也来到鼓楼参观。当他们拿到书法家们书写的福字时,更是心花怒放,纷纷与书法家们合影留念。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每天到鼓楼参观的游客达上千人,16天接待一万多人,19年接待了十几万中外游客,硬笔书法教育研究分会为天津的旅游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撰稿:冯连贵
责编:许壮楣
微刊制作:五子天地文化传媒工作室王广杰
微刊推广:五子天地文艺创作社推广部全体
